論壇系列報道十三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紡織企業用責任擔當和速度證明了紡織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和貢獻。口罩、防護衣是本次疫情中紡織產業貢獻最大的兩件產品。從“一罩難求”到目前線上線下輕松就可購得防護口罩,不得不為中國紡織的產業鏈供應能力點贊。為此,中國紗線網、以及相關業內專業人士發出對疫情后我們應該如何審視紡織產業的觀點,值得業界思考。

一、政府層面給予紡織行業更多政策上優惠,提供貸款支持,不突然抽貸,降低稅負,在房屋租賃、電費、物流交通成本等方面給予優惠,降低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在一些環節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二、為紡織企業創新提供堅實的支持,提高紡織產業的戰略地位,大力扶持紡織企業向國際高端品牌邁進,加大創新保護力度,對于確實有重大創新的企業成果給予重大獎勵。以紡機行業為例,目前雖然在某些單項上已經超過國際頂級企業,但是在產品穩定性上還是有很大的攻關潛力。
三、加強對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對于突然暴漲的口罩產能要提前做好引導、轉型的準備工作,大家在產能緊缺時一窩蜂上產能,現在還可以消化,但是等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這些企業將何去何從?需要政策及行業機構提前做好規劃引導。
一個產業的崛起,不能單純依靠某一個企業或者央企、國企,應賦能于更多的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如何整合聯動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設備,構建標準與拓寬下游市場,形成產業集群,是打破熔噴布產業瓶頸的關鍵所在 ,但這不會一蹴而就,依然充滿諸多挑戰。
每一次的公共衛生事件都會刺激熔噴布產業的發展。 抗擊非典,熔噴和SMS無紡布的功效被重新認識,引發新一輪擴容。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熔噴布的奇缺暴露出,產業的金字塔尖依然被制造業強國掌握。
非常時期,諸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此類大企業可以調動全球資源,不計經濟得失,全力打通全產業鏈。然而,熔噴布產品的小眾化又決定其在這類企業的產品結構中占比太小,未來會否進行研發投入,破解產業“痛點”,還不得而知。
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文中說:
“危中有機,這次疫情也是行業洗牌的一次機會,不僅是增產,更要致力打造專業高端產品,樹立中國品牌形象。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好產品。”
山東俊富無紡布有限公司黃文勝說:
一直以來,熔噴布產業就是“散兵游勇”,發展極端不平衡。“每次疫情過后總有一批企業倒閉和破產,這已經是行業規律了。”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程博聞說:
“要解決熔噴布產業的深層次矛盾,保持產業的生命力,必須走可持續、高端化道路。只生產口罩單一類產品,疫情之后肯定是死路一條,即使是中國石化這類的企業,也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必須拓展下游高端市場,比如,在汽車、飛機、環保、能源和國防等領域的應用,建立更多的產品儲備路線,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真正打通產業鏈。”
一個產業的崛起,不能單純依靠某一個企業或者央企、國企,應賦能于更多的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從原材料、設備、生產技術、產品應用技術和標準、下游產品市場,構建完整的創新鏈 ,激發整個產業的活力,推動產業整體技術的升級,提升抗風險能力,這才是中國制造的方向。
“如何整合聯動力量,攻克高端核心設備,構建標準與拓寬下游市場,形成產業集群,是打破熔噴布產業瓶頸的關鍵所在 ,但這不會一蹴而就,依然充滿諸多挑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中明確提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生活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國家給予紡織產業的重視。
健康紡織產業是紡織產業發展的趨勢,讓紡織品服務好人們的“穿出健康、睡出健康”是人們在大健康生活中的重要載體支撐。審視疫情的危與機,人們健康意識與行動在本次疫情中空前激發,借此之機,發展健康紡織產業,同樣需要產業各方聯手打造更強生命力的產業鏈條系統驅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