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學服裝設計的聾啞人

發布時間:2020-05-14  閱讀數:10805

中國有很多殘疾人,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太見得到他們,他們并沒有充分融入普通生活。特殊教育類學校或者聾人、盲人學校,以及一些機構會幫助這些殘疾人更可能的接觸到普通生活,教育這些孩子的老師比我們想象的更難,心態也更復雜。



呂丹,貴州陽長鎮人,在“魔幻”的2020年,她與許多準畢業生一樣還在老家等著學校通知回校辦手續,但又與中國太多大學生不一樣,她是一名學服裝設計的聾人。


1.

2019年11月的一天,從來沒有看過任何服裝發布會的呂丹,在“紫金獎”的后臺忙碌,她與同班同學張可心、劉茜、時玲玲設計的《云上?江南》系列,獲得了“最佳人氣獎”的優秀獎。
她在后臺幫模特穿衣服,這是她第一次見到真實的模特。“模特個個都比我高,而且很漂亮”。


“紫金獎”是面向全國高校的設計比賽,對于聾啞人來說,跟健全學生一起比賽、獲獎非常難得。她是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屬于這個群體中“別人家的小孩”。

偶爾也幻想過熱鬧喧囂的時尚行業,但她覺得這一切離自己很遠。多數學服裝設計的孩子都曾想象過將來辦自己的發布會,她從來沒有想過。
她說:“不想妄想”。

從設計到制作,全部由這五位學生完成,指導老師靳偉


2.

呂丹比多數聾啞人幸運,因為她能聽到一點點聲音,學會了說話。她一生下來聽力就嚴重受損,大約到了六七歲,才意識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
小時候其他小朋友不跟她玩,說她不會講話,還欺負她。她偶爾能聽到別人說“啞巴”兩個字,但她不懂“啞巴”是什么意思。
“小時候被人誤會,我想解釋又不會說,完全不知道怎么和別人表達我的意思,被欺負了想找家里說,也說不出來。那時候我真的太難了。”

兒時的呂丹

七八歲的時候,奶奶很努力地教會她喊爸爸、媽媽、奶奶,其他就不會了。因為家里窮,她到8歲才上幼兒園,上了一個月被退回去,說不適合上幼兒園。家里人打聽到納雍縣有寄宿的聾啞學校,就送她去了。

坐兩個小時的大巴車,8歲的她從陽長鎮到了納雍縣。她太小,幼兒園也基本沒上過,生活不太能自理,都是靠學姐幫襯著學習和生活,要等到放寒暑假她才回家。這樣的集體生活她從8歲過到了現在。

12歲之前,她的成績很差,因為不太懂老師講了什么,總是需要跟同學比劃很久才明白,雖然那時候已經學了手語,但是溝通依舊有困難。
她父母在云南打工,13歲那年,爸爸將她接到昆明在一所殘疾學校學說話,老師很有耐心,也教得特別好,13歲的呂丹會說話了。
“所以,我才會走到今天。”
會說話之后,她又回到納雍的聾啞學校繼續生活,學習成績提升不少。

并沒有想過要學服裝設計的她,因為高中老師的勸說,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學了服裝設計。
老師勸了她很多次,理由是這個專業、這個城市,應該好找工作。

呂丹做的面料再造


3.

當孫聞鶯2004年從南京藝術學院畢業,確定要來特教院任職的時候,并不太了解特殊教育是指什么。
那年7月入職,9月上課。開學的時候,學校發了一本中國手語。她找了一名學生,每天午飯后跟學生學手語,晚上自己看書學。“我發現不管什么語言,只要用起來就學很快。”
孫聞鶯是該校第一個教服裝設計的老師。為了方便教學,學校配了一個健全的學生做副班長,他們都會手語,可以幫著翻譯。



在教學生張宏燕(左)的孫聞鶯(右)

特殊教育師范是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方向有盲、聾、弱智、肢殘等,最初招收健全學生,培養出來去教殘疾學生,或者去康復中心、心理輔導機構等。2002年,該校與殘聯合辦服裝專業,收聾啞生,每年60人左右,后來增加了平面設計。


4.

聾啞人要考上大學非常不容易,全國這類特殊大學不多,考上了就算佼佼者。

陽長鎮離南京很遠,先要乘坐5、6個小時的客車到貴陽火車站,然后坐動車,差不多一個白天的時間才到南京。

大一沒過多久,她就開始對服裝設計感興趣,這種喜歡的情愫來自于她的第一張設計稿。
“第一次畫這個就喜歡,你看我畫的肩膀有點寬”。末了,她還追了一個的表情。


呂丹畫的第一張效果圖

她逐漸喜歡上手繪設計稿、喜歡上PS畫圖、喜歡面料再造,等等,最喜歡的是做衣服。大二的時候,她第一次做襯衫,做了兩件送給弟弟妹妹,特別開心。

因為初中學過剪紙,老師黃玨便推薦她參加剪紙比賽,由此得以認識南京的剪紙大師張方林,并跟著張老師學剪紙,學了十天后參加南京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剪紙比賽獲得第一名,第二年又參加了比賽得了第三名。


呂丹的原創剪紙作品

她想到可以將剪紙風格的圖案用在服裝里,于是設計了一件針織衫,將圖案輸入學校里配備的電腦橫機,做了一件剪紙紋樣針織衫。

剪紙紋樣針織衫

學習努力,也善于思考,她逐漸成為年級里老師們口中的優秀生。


5.

孫聞鶯并沒有直接教過呂丹,但跟其他老師一起帶他們班出去看過展。
盡量每個學期帶學生們出去集體活動一次,比如去商場,去面料市場,去美術館。
我曾經與南藝美術館合作的幾次展覽,都邀請過他們師生來參觀。
隋宜達帽飾展的講座,來了不少聾啞學生,好幾位老師帶著,始終需要一名老師在一旁不停打手語翻譯,絕對是體力活,一場下來我們看著老師都覺得累。那天,宜達深受感動,特意講得很慢,結束時還致謝了到場的特教院師生。
插畫師春然的畫展,也來了差不多一個年級的學生,春然單獨為他們做了一次導覽。

孫聞鶯(左)與其他老師一起帶著學生參加春然(右)畫展,孫聞鶯負責手語翻譯

不過,其實老師對于帶聾啞學生集體外出是有些矛盾的,曾經有學生自己出去玩在地鐵上發癲癇,讓學校非常緊張,集體出門的次數也不太多。相對來說,去南藝美術館的次數會多一些,提前跟館里打好招呼,能得到一些特別的招待。

春然與聾啞學生們合影


6.

呂丹很喜歡南京,覺得這里環境好,東西好吃。就像其他女孩一樣,她喜歡逛街,喜歡買衣服,喜歡吃甜點,喜歡四川火鍋,喜歡玩游戲。
她從小就喜歡逛街,她說初中時有點膽小,有時候會遇到態度不好的營業員,讀高中她變得樂觀,遇到的人就很友好。在南京經常逛街,大家態度都很好。“我和別人溝通稍微有點困難,可能對方有些不耐煩,我會好好委婉地說一遍、兩遍、三遍,不會介意她煩我。”

愛逛街的呂丹

如果沒有疫情,這個時候她應該在實習,去年已經定好了實習單位,后來取消了。
現在,她在老家等著來學校畢業,然后找工作。
“我想留在南京,做服裝設計類的工作”。

這句話對于常人來說很自然,但是對于聾啞人來說,卻包含了艱辛。
他們中很少有人會真的將目標定在服裝設計師,但呂丹就是這么盤算的,盡管對于即將徹底離開校園進入社會有點緊張。

“不想吃土,我想盡快找工作減輕父母的負擔”。



7.

孫聞鶯說:“每年收的學生中有少數像呂丹這樣素質特別好的。”
她帶過十幾年的聾啞生,但是畢業后能做服裝設計的非常少,呂丹是這一屆中非常有希望的一個。
“社會對聾啞人的接受程度不高,不過,企業的殘疾人招收比率達到了一定數值就會減稅,這個政策會起一點作用”。

學校與一些企業有合作,基本每年都會招畢業生去工作,以技術活為主。還有一些企業會針對聾啞人開辟專門的生產線,從事服裝類加工工作。
“但他們有的也會希望擁有更‘體面’的工作,比如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那種。”

呂丹今年的效果圖


8.

96年的呂丹是家里小輩中的老大,下面有一個98年的弟弟,00年和04年的兩個妹妹。弟弟跟她一樣是聾人,在廣東打工,兩個妹妹是健全孩子,現在在六盤水讀高中,家里經濟負擔很重。

她幾乎不向家里要錢。雖然她跟常人交流有一點障礙,但因為能聽到一些,加上根據嘴型能基本猜出意思,所以總能找到短期工作,只要吃苦耐勞。

呂丹做的衣服

大一大二時家里給學費,自己賺生活費,到了大三大四,學費、生活費都自己賺。也因為假期要打工,大學四年只有大三暑假回過老家,其他暑假都在南京打工。最累的是大二暑假在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工作很單調,不停拆線、補線,一天工作近十個小時,雖然累,但包吃包住,一個月能賺四千塊。
開學了她也做兼職,去必勝客內場干過,炒飯、炒面、炸小食,每周抽三天去干活。少的時候一個月賺八九百,多的時候一個月能賺一千多、近兩千,反正夠生活了。
她并沒有抱怨這樣的忙碌,反而,因為打工要去體檢,認識了隔壁班的同學蘇高惠子,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這讓她特別開心。“我的同學、朋友都是聾啞人,雖然跟常人交流困難,但是心地很好很善良”。

拿著獎杯的呂丹


9.

在跟聾啞學生的相處過程,孫聞鶯發現,他們大部分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幸福感很強,多數人早就習慣了自己的狀態,不會有太多不滿或者埋怨,很少遇到心態不好的學生。
他們不少都有弟弟妹妹,獨生子女特別少。因為有財政補貼,有些學生不需要交學費,或者交得很少。



學校里大部分老師都是健全人,有一位輔導員是聾人。“她很優秀,有一個好媽媽,從小陪她康復語言,從小上的普校。”
聾啞人如果要畢業后當特殊教育類老師非常難,因為沒辦法拿到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最近兩三年,殘聯開始針對聾生做普通話培訓考試”,或許這項舉措能幫助更多聾人走上特殊的教師崗位”。
呂丹的手工作品


10.

采訪過程中,會聊到一些我認為敏感的話題,在我想著是不是要安撫一下或者表示歉意,沒想到她主動發消息來安撫我:“放心吧!我真的不會介意”。
當回憶起小時候被欺負,被嘲笑是個啞巴,她說:“我不恨別人,有什么好恨”。

“我曾經討厭自己,也埋怨過”。
這種悲觀情緒的轉變發生在高中,楊槐老師給學生們放了很多視頻,關于海倫、李帥、霍金等等,這些人的經歷鼓舞她不要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緒,要努力抓住自己的生活。


她給我發來一段抖音小視頻,視頻里有個沒有手臂的姑娘。“她笑的很幸福。我身體很好,雖然耳朵不好,但是我很健康。我憑什么埋怨。”

樂觀的呂丹

11.

孫聞鶯回憶起多年前當班主任的時候,有一年教師節,接到一個學生的電話,因為他們經常不小心撥通,所以她掛掉了正要回一個短信問問,還沒來得及發送,電話又打了過來,接起來后是一片嘈雜,不一會兒,就聽到一個并不流暢的、不清楚的聲音說:“孫老師,我們給你唱一首歌”。
全班聾啞人對著電話唱《夢想的翅膀》。
“我頓時淚流滿滿。他們唱得不清楚,但是他們一直唱,我就一直哭。唱完了,我想說聲謝謝,可他們聽不到。這件事情今生難忘。”


與學生在一起的孫聞鶯

中國有很多殘疾人,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太見得到他們,他們并沒有充分融入普通生活。特殊教育類學校或者聾人、盲人學校,以及一些機構會幫助這些殘疾人更可能的接觸到普通生活,教育這些孩子的老師比我們想象的更難,心態也更復雜。

呂丹能不能找到工作留在南京,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我非常希望她能夠在不被“另眼相待”的情況下獲得一張服裝行業的“入場卷”。


文章來源于文刀米 ,作者文刀米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