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也將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把“巧媳婦工程”真正做成老百姓的幸福工程、孩子們的希望工程、家庭的穩定工程、社會的和諧工程,更好地融入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民永久脫貧發揮更大作用,爭取把“巧媳婦工程”打造成為不僅在服裝行業,還在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在河南省,還要在所有適宜的地區都成為可復制推廣的成功模式。
開欄語: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紡織工業是“母親行業”,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產業發展更直接惠及“三農”,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當前,行業積蓄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履行責任、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企業,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貢獻。還鍛造了一支能吃苦能打勝仗的行業和學校技術能手隊伍,解決了貧困人口就業后的技能提升問題。
為此,《紡織服裝周刊》特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專欄,圍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聚焦行業助力脫貧攻堅、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方面,講述小康故事、紡織故事。
從2011年開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敏銳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河南具體實際,擔當責任、主動作為,在全省大力推動實施“巧媳婦工程”,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探索路徑。
在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門樓任鄉要家村的扶貧車間里,錢慧云麻利地將衣服袖子套在縫紉機上,為袖子車邊,幾秒鐘便車好一件,丟在面前的“衣山”上。每個月,錢慧云僅憑服裝計件就能掙到2000元,再加上加班費和每月滿勤獎等,全年算下來平均月工資額可達4000元。
作為“巧媳婦工程”在蘭考縣桐鄉街道引進的第一家企業——立山服飾的第一批員工,尚惠霞憑著十多年在外從事服裝生產的經驗擔任了生產部經理,實現了不用到大城市就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夢想。
袁春麗是新蔡縣宋崗鄉長楊莊的一名軍嫂。2013年,她了解到新蔡縣恒源制衣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在“巧媳婦工程”的幫助下,她在自己家里辦起了一個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如今,她的欣源制衣廠已發展到廠房1500平方米,員工近200人,企業被授予“新蔡縣巧媳婦生產基地”“新蔡縣扶貧產業基地”。
自河南“巧媳婦工程”實施以來,這樣生動鮮活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放眼河南,有成千上萬名像錢慧云、尚惠霞、袁春麗這樣的“巧媳婦”,也有眾多像要家村這樣的鄉鎮村莊。
共建成6800多個工廠,構建優質年產能約1500億元
從2011年開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敏銳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河南具體實際,擔當責任、主動作為,在全省大力推動實施“巧媳婦工程”,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探索路徑。
自此,一個服裝行業的轉型壯舉,一個承上啟下的扶貧新模式,由此拉開了序幕。
成立于2018年的博杰巧媳婦服飾加工廠,屬于潢川縣政府招商引資項目。該工廠位于春申街道辦事處五里村八里橋附近,總投資300萬、占地3畝、建筑面積1480平方米,擁有3個服裝生產車間和優秀的設計團隊,現有員工80人,生產設備200多臺,專業技術人員30多人。企業以設計生產為主,來料加工為輔,實行訂單式加工,與全國上百家商超及品牌服裝廠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
企業自成立以來,不僅培訓了一批心靈手巧的服裝產業工人,還主動參與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以吸納貧困婦女就業為己任,工廠20% 以上女員工均來自全縣各鄉鎮貧困鄉村,發揮了積極的帶貧作用。目前,博杰服飾加工廠還在隆古、付店兩鄉鎮建立了服裝加工站點,投入生產設備120臺,提供140個就業崗位,幫助周邊建檔立卡貧困婦女13名就近就業,保持其月收入2500元以上,實現了貧困家庭穩定增收。
每天早上送完上學的孩子,固始縣徐集鄉花集村的劉加琴就來到離家300米外村部門口的成友再生資源公司的“巧媳婦工程扶貧車間”里開始工作。在這里,她每月收入能拿到2000元,家里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目前,僅劉加琴所在的固始縣徐集鄉就已在花集、八廟、堰溝等10個村建立起13個“巧媳婦工程扶貧車間”,共吸納400多人就業。
“小車間培育大產業,小車間助力大扶貧,小車間連接大市場,小車間孕育大希望。”該鄉黨委書記許松說,把“扶貧車間”設在貧困戶家門口,既解決了貧困戶就業難題,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又破解了普遍存在的企業用工難,并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可謂是三方共贏。如此堅持發展下去,何愁貧困不除、農民不富,鄉村不興?
目前“巧媳婦工程”在河南全省158個縣、區全面展開,建成大大小小的“巧媳婦”工廠6800多個,使70多萬留守婦女轉化成為合格產業工人,帶動近20萬貧困家庭脫貧,構建優質產能約1500億元/年。
通過“巧媳婦工程”,“巧媳婦”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拿上工資、致富家庭,更有的化繭成蝶、管理企業、創辦企業、帶富他人。她們不僅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精神面貌也發生著喜人改變;而這些村鎮也找到了脫貧攻堅、發展經濟的有效抓手,活力十足、欣欣向榮。
預計實現扶貧1000萬巧媳婦,脫貧4000萬貧困人口
河南是傳統的紡織大省,也是承接紡織服裝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的大省。“巧媳婦工程”紅紅火火地實施離不開河南省相關組織、單位及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2012年,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組織精干力量,在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等領導帶領下,先后深入鶴壁、商丘、周口、南陽、洛陽、駐馬店、平頂山、信陽、許昌等市的近百個縣、鄉(鎮),500多個行政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于是,把服裝工廠直接下沉到鄉鎮乃至村莊,讓眾多農村留守婦女直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巧媳婦工程”,在河南服裝協會的研究、設計、推導下逐漸成型落地。
2013年,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攜手河南省婦女聯合會開始推動“巧媳婦工程”,工程項目從服裝擴展到相關行業,結合各地的實際,鞋帽、食品、手工、家政服務等行業也采用這一模式;2015年,雙方聯合實施了“巧媳婦工程百千萬行動計劃”,在河南省農村留守婦女集中地區、貧困縣和貧困鄉村大力推進實施“巧媳婦工程”。
與此同時,隨著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提出“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理念,把“巧媳婦工程”與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在河南省婦聯和扶貧辦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工程在貧困鄉村的有效覆蓋,有意識地把引進企業向貧困地區傾斜,招收“巧媳婦”向貧困人口傾斜,助力當地脫貧攻堅,讓更多的農村留守婦女、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致富。
2017年,“河南服裝巧媳婦工程產業扶貧現場會”順利召開,會議提出在全省廣泛推廣“巧媳婦工程”服裝產業扶貧“運營模式”。目前,已經在蘭考、商水、浚縣、鶴山區、西平、孟津、柘城、欒川、息縣、汝南等十幾個縣、區建設了一大批“巧媳婦工程”服裝產業集群扶貧點。現在,很多地方分布在眾多貧困村鎮的“扶貧車間”和“巧媳婦衛星工廠”已成為同義詞。
當然,“巧媳婦工程”的推廣實施除了需要政府決策部門的政策支持,也離不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創造的更大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了使巧媳婦足夠“巧”,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成立了河南服裝管理人才技師培訓學校,并與地方政府合作設立分校,計劃每年培訓服裝、家紡技工技師3萬人以上、短訓巧媳婦10萬人以上,為承接產業轉移做好人才準備。
此外,巧媳婦工程并不僅僅局限在河南。2016年1月18日,中國巧媳婦工程產業聯盟在鄭州成立。它由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的十五家省級服裝紡品行業商協會聯合發起并共同組建,決意將“巧媳婦工程”融入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服裝工業,為產業扶貧事業打造效率高、門檻低、自動化、標準化的發展舞臺,提供快速脫貧的發展通道,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扶貧1000萬巧媳婦、脫貧4000萬貧困人口的宏偉目標。
打造可復制推廣的“產業脫貧”成功模式
自“巧媳婦工程”開展以來,以智能制造為導向,把產業產能下沉到勞動力來源地,將最先進的服裝科技裝備到河南廣大鄉村;以創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以建立中心基地+衛星工廠的實施形式,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家門口上班,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全面實現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錢賺,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
實踐證明,“巧媳婦工程”不僅能促進行業發展,更能作為縣域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但是,“巧媳婦工程”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也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
目前,“巧媳婦工程”雖然在全省158個縣(市區)都有開展,但推進的速度和各縣市區的重視程度差距還很大。據測算,全省僅留守婦女的數量就在600萬人以上。這一“富礦”只挖掘了冰山一角。
下一步,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將加快謀劃,大力推進。一是強化溝通,擴大宣傳。加強與各地黨委政府的溝通,營造政策環境,加快招商引資,加速服裝產業在各縣、鄉(鎮)的貧困地區集聚。二是建立互動機制,服務招商引資。協會將更加注重政、企、社團三方互動,建立與各地婦聯、扶貧辦公室的聯合推進機制,發揮專業和渠道優勢,助力產業扶貧。三是培育服裝名鎮,打造產業集群。持續推進服裝企業產能下沉到勞動力集中的縣、鄉(鎮),著力在人口大鎮發展勞動密集的服裝產業集群。四是強化行業引領,圍繞萬億產業目標,加快轉型升級。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也表示,巧媳婦工程堅持產業化扶貧、技能化就業、專業化培訓、智能化生產的發展原則,致力于培育優質產能。以扶貧帶動就業,以訂單拉動制造,以系統化專業培訓降低技能門檻,以貧困勞動力匯成工段班組,以智能化工廠打造鄉村優質產能。未來將努力在供給側改革中做到三個創新:產業扶貧的機制創新,智能制造技術在服裝行業的應用創新,“世界服裝工廠計劃”+“數字化產能國際交易平臺技術”的嫁接創新。
未來,巧媳婦工程一定會具備再整合的高度,對應的資源和資金、人才和渠道將不再是問題。到那時,將會培育鍛造一支規模巨大的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集體經濟、共同富裕、土地流轉、城鎮化建設都將順勢而成。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也將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把“巧媳婦工程”真正做成老百姓的幸福工程、孩子們的希望工程、家庭的穩定工程、社會的和諧工程,更好地融入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民永久脫貧發揮更大作用,爭取把“巧媳婦工程”打造成為不僅在服裝行業,還在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在河南省,還要在所有適宜的地區都成為可復制推廣的成功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