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勇往直前
堅定不移做改革的“促進派”
今天,先鋒君邀請了一位“促進派”
常熟服裝城(莫城街道)黨工委書記
萬曉軍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他是如何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服裝城作為常熟千億紡織服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數以萬計家庭的夢想和努力,三十多年來一代代創業者傾注心血、揮灑汗水,闖出了一條“商產融合”的富民之路。今天的服裝城朝著“大商貿、大物流”的方向,奔跑在創新創業的征途中,再次成為了全社會矚目的焦點、吸引著全行業的眼球。
對于服裝城兩級干部來說,轉型升級、改革開放都是無法回避的“華山一條路”,我唯有舉起這把“尚方寶劍”,身先士卒、銳意改革、勇往直前,堅定不移走改革創新之路。在我初到服裝城工作的第一個月,曾有人對我說:“服裝城好多年沒來了”,也有從服裝城走出去的企業家對我說:“希望服裝城再次陽光普照常熟服裝產業”。當時我很納悶,為什么大家不到服裝城來?為什么企業家對服裝城會有這樣的期待?服裝城這個地方怎么啦?服裝城對于數十萬從業人員來說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困惑,我開展了一系列調研和思考。服裝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以產促銷”“優先承租權”“物流干線”等曾經的優勢,在產業時尚化、營銷數字化、分工專業化的今天,都已經成為了劣勢并阻礙了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政企合一”的體制機制、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脫節、產品同質化、空間資源制約等諸多問題,也已經束縛了服裝城的行業競爭力。當我準備大刀闊斧推行改革舉措的時候,卻發現部分工作人員存在一些思想顧慮。勇往直前還是隨波逐流?這是三年前我所面臨的第一個選擇。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們堅決推進國資國企“去行政化”改革,以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為抓手,帶領市場管理方、數萬商家堅決“不做溫水里的青蛙”,攜手走出“舒適區”,一點一點開啟轉型改革的破冰之旅。
2018年正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之初,新設的莫城街道遭遇了“4.15”事故的嚴峻考驗,這是我們所面臨的又一個選擇,“就事論事”還是“把壞事變好事”。在快速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后,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安定片區打響了“331”專項行動的“第一槍”。占據西塘路半幅路面的違章搭建,用了兩個半天時間全部拆除,在隨后的半年時間里,我們所有兩級干部包村包戶,以“5+2”“白加黑”的工作干勁,徹查11000戶出租民房安全隱患,會同專業部門確定出租民房安全整治標準,實施“生產生活”雙通道硬隔離,堅決糾正違章建筑等各類違規行為,一舉解決了服裝城周邊區域“三合一”這個歷史“老大難”。“拆違影響經濟發展”“整治影響房東經濟”,面對質疑和阻力,我們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頂著巨大壓力帶領老百姓擺脫了“危險區”。與此同時,根據區域特點我們提出了“一城一鎮五片區”的功能分區定位,全面推動服裝城、云裳小鎮既有建筑更新試點,大力度淘汰低端落后產能,騰出空間引進直播電商新模式,按照城市更新與產業創新的雙輪驅動策略,優化人口人才結構,導入城市經濟業態,堅定不移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倳浀母母镎撌黾钪覀?,“做難事必有所得”。服裝城物流改革是最難啃的骨頭,也是牽涉到錯綜復雜利益關系的最特殊領域,我們借助“331”專項行動和掃黑除惡的絕佳機會,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和社會資本的各自優勢,敢于打破常規,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搭建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的供應鏈體系,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嚴管重罰”物流、交通領域各種亂象。獲批“網絡貨運平臺”資質、“快遞物流全國最低價”“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等,正是改革成效的最有力證明,也成為了服裝城打造特色貿易中心的最強競爭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服裝城如何闖出一條新路,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最關鍵、最根本的現實難題,服裝城轉型升級既是一次思想理念的轉變,也是一次市場功能的迭代,更是一次產業生態的重構?!捌脚_、品牌、人才”是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培育的三大新動能,“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省級特色小鎮”“省級制造業服務業融合試點”等改革已經走出了試點初期的混沌狀態,“智慧商城”已經有了自己的APP,“聚道設計師中心”“小白樓”“鼎鼎國際”等正在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轉型升級的征途上,我最大的體會是“時間不夠用”,最大的擔憂是轉型改革的風險防控,最大的收獲是有了一幫志同道合的親密戰友。我們將一如既往、攻堅克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讓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服裝城繼續成為富民增收的主戰場;我們也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現代時尚元素融入這座千年歷史名城,讓服裝城繼續成為創新創業的主陣地;我們更將艱苦奮斗、再接再厲,堅持“三增三進”總目標,為常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