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頭條】把握行業發展窗口期 實現產業基礎再造——中產協第四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產業基礎再造高峰論壇召開

發布時間:2020-08-14  閱讀數:10959

8月14日,中產協第四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產業基礎再造高峰論壇在江蘇南通召開,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了相關話題。


今年上半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銷售、投資和進口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體現了行業的強大韌性。未來行業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行業發展基礎如何實現更大提升?814日,中產協第四屆五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產業基礎再造高峰論壇在江蘇南通召開,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了相關話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原會長王天凱,中國紡聯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梁鵬程、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韓平等國家相關部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相關專業協會的領導嘉賓,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新民等政府機關領導以及來自產業用紡織品全產業鏈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地方政府的代表等近400人出席了會議。




領導致辭


南通市副市長徐新民在致辭中講到,南通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于一身,發展機遇百年未有。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經濟產值4665億元,增長2%。

徐新民講到,《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南通位居經濟活躍城市綜合排名第二位。南通正在按照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努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滬蘇通核心三角中的主力城市。

徐新民說,南通是著名的紡織之鄉,與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淵源深厚。早在120多年前,清末狀元張謇開創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在南通興辦了中國最早的紡織工業,開創了近代民族紡織工業的先河,逐步形成了化纖、棉紡、印染、絲綢、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2019年全市規上企業1066家,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16%,在六大主導產業中占比最大;從業人員達67.2萬人,各類企業和工商戶達8.5萬戶,均為所有產業中最多。南通紡織產品暢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實現線上線下交易2211億元,占全國比重近50%。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9項,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項,全國紡織行業質量獎5項。

近年來,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作為紡織產業新的增長極,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南通專注于安全和防護用紡織品的研發生產。2017年南通大學建成安全防護用特種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如東獲評中國安防用紡織品名城,我市也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個體防護裝備生產基地。南通將充分發揮纖維產業基礎和研發優勢,以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和洋口港纖維新材料產業園為核心載體,重點發展土工與建筑、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產業用紡織品,建設南通紡織新材料產業先進制造基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致辭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了世界格局的改變,也為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考驗。2020年以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增長,特別是醫衛用和防護用紡織品實現明顯增長??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產業用紡織品更加深入消費人心,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用品不僅在抗疫期間為中國最先抑制住疫情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作為紡織品出口主力拉動了中國產品出口,為世界抗擊疫情做出重大貢獻。但高勇也同時指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半年實現高速增長是抗疫的結果。隨著疫情的趨緩或消失,我們不能沉浸在現階段抗疫成功的成果中,應當未雨綢繆。從長遠來看,產業用紡織品依舊是全球紡織行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點,行業企業要做好后疫情時代應對準備,打好基礎,練好內功,認真踏實推動行業的健康的發展。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對中產協2019年工作進行了總結,介紹了2020年工作重點。2019年,中產協圍繞李陵申會長提出的“行業高質量發展、協會高質量服務、團隊高水平提升”的發展要求,針對行業重點難點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各方面肯定,完滿完成了全年各項任務。李桂梅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一是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加強協會基礎建設;二是基礎強化,積極參與國家相關行業政策制修定;三是,創新驅動,不斷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四是堅持平臺建設,不斷提高行業服務能力;五是疫情防控,有力服務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六是行業運行。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非全口徑)實現營業收入2359.31億元,同比增長1.18%,利潤總額為118.79億元,同比下降4.27%。2020年上半年,得益于醫療衛生用紡織品超常規需求暴漲,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57.8%,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2.7%216.3%,行業的利潤率為12.3%

李桂梅談道,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中產協全力以赴保障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應急生產,第一時間建立生產企業信息庫有力支撐國家調度,全力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定標準、保質量、促自律,助力央企快速形成產能產量,多方協調力保武漢、湖北、全國醫療物資供應,激發“大紡織”口罩、防護服生產供應,支持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強化產業用紡織品頂層設計,所做工作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和國家多部委肯定,有力服務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讓“小眾產品”獲得“大眾認同”。今年下半年,中產協將有條不紊推動理事會、中國國際產紡展、國際非織造布會議、紡織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大會、首屆亞洲擦拭材料大會、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等重點工作。


會議審議通過了協會工作報告,財務收支報告,審議成立了中產協功能紡織品分會的議案,并對2019年協會秘書處、秘書長工作進行了評議。


會上調整、增選了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理事。


由于工作調動,張傳雄不再擔任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祝秀森當選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秘書長。


馬信明、王屹、楊曉偉、管幼平、魏賢良、劉濤、陳永兵、崔淵文、謝敬偉等增補為副會長。會議增補丹東東洋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等63家單位及于文福等63為同志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單位及理事。



《中國紡織》作為這次指定會刊,對首批全國紡織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個人進行了報道。


會上進行了非織造布(阜寧)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培訓與競賽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同時,還進行了頒發證書、授牌、發布與表彰活動。30家單位獲得首批全國紡織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10位同志獲得首批全國紡織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頒發了“2019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競爭力30強企業”證書,對13家理事會授牌基地、檢測中心進行了授牌。(后附名單)













南通市高端紡織產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劉鵬對南通紡織新材料產業先進制造基地情況進行了介紹。

劉鵬表示,南通將瞄準制造過程高端化、服務過程高端化、產品價值高端化的目標,努力把紡織產業打造成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綠色發展的生態產業。要做強高端家紡產業,打造中國南通國際家紡商貿城;其次是聚焦印染產業升級,打造大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還要做大產業用紡織品,打造中國安防用紡織品名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進行了會議總結。他指出,目前行業發展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機遇期和窗口期,工程院對26類具有代表性的制造業產業進行了國際比較分析,我國紡織、家電、通訊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設備、輸變電裝備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產業,紡織工業將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各界對產業用紡織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國家出臺的系列政策也利好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調整,“十四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圍繞七大任務八大工程推動行業發展,實現產業基礎能力創新、核心共性技術創新,以及高端替代工程應用技術推廣。

李陵申談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多次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實現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地位,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李陵申指出,疫情也暴露出相關產品信息不充分,供應鏈協調不同位,國內外相關產品標準、法規、生產許可不統一,處理未知和意外應急能力不足等問題。那么,我們該怎樣實現產業基礎再造、實現產業鏈提升工程?李陵申談道,未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競爭將由低成本優勢轉變為高性價比優勢,由規模體量優勢轉變為創新應用優勢,由廣度拓展優勢轉變為深度主導優勢,由國內制造基地轉變為全球制造網絡,而要完成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就要強化產業基礎的高級化建設,堅持“三創四新”,即創新、創造、創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同時結合技術供給、支撐保障、人才越層、推廣應用等方面的產業基礎能力,實現制造業結構升級、業態變革、價值再造、鏈條升級等方面的技術攻關目標。


專題交流


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從前期經濟形勢分析、未來走勢判斷、簡要的政策建議三個方面對“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與對策”進行了解讀。在談到前期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問題時,張永軍指出,目前,我國在保就業方面取得了較好進展,而歐美經濟依然恢復緩慢,同時面臨較大壓力;消費恢復緩慢正在成為影響經濟恢復的重要因素;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國投資得到了逐步恢復;出口展現出了中國經濟韌性和產業體系完整的優勢。

在談到未來走勢判斷時,張永軍認為,全球經濟將逐步恢復,而我國將繼續走在前列。同時,消費恢復逐漸趨于平衡,投資恢復步伐也將繼續加快。隨著更多國家經濟的恢復,更多領域的需求會逐步恢復,總體來說,下半年出口也將呈現出逐步向好的態勢;疫情期間,出現的信息化技術等新動能,對全球經濟發展方面也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

在談到未來政策建議時,張永軍指出,建議進一步擴大餐飲、文化旅游等服務業消費;對投資方向要適度進行一些調整;同時,還要穩定出口,繼續高舉全球大旗,要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合作;財政政策要重在落實,關鍵是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力度,并著力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同時,還要落實國家提出的創新驅動戰略,加大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力度,進一步培育發展新動能。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領導分析了行業綠色制造發展方向,并指出,當前,綠色制造已經變得十分迫切,并具有多樣可能性。他在全面推行我國綠色制造,組織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等方面做過許多重要重要工作,對于綠色發展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室副主任馬原野向與會代表分享了智能制造標準化現狀與發展趨勢。他講道,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八個方面,即新的價值創造、自動化創新、更高的操作性,安全和法律問題數字化生產、知識的高度密集、計算能力的提升、以人為中心?!吨袊圃?/span>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并把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成立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相繼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版和2018版),目前正在開展2021版的制定工作。

此外,馬原野還介紹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知識圖譜、數字孿生、機器視覺檢測等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并展望了未來制造業的場景:人類和機器一起和諧地工作。

 


東華大學教授靳向煜從背景、熔噴非織造技術原理、熔噴非織造布結構與特點、熔噴非織造布性能影響因素、熔噴非織造布分類與應用、熔噴非織造布相關標準、熔噴法非織造布技術及產品標準等方面對熔噴法非織造布技術及產品標準進行了解讀。靳向煜介紹,熔噴布具有優良的過濾性、屏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可用于空氣、液體過濾材料、隔離材料、吸納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及擦拭布等領域。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2019年熔噴非織造布產量6.6萬噸。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我國口罩、隔離服等抗疫物資需求量爆發式增長,引發口罩機、熔噴布生產線投資大幅增加。目前我國的各類口罩日產能已經在10億只左右,口罩用熔噴布的產能超過1000/天。

靳向煜指出,熔噴法非織造布工藝技術極其復雜,企業生產出優質的熔噴法非織造布,需要經過長久的技術積累,人才培養。除了需要在原材料性能、裝備集成、生產工藝、檢測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外,還需要加強理論、工藝技術、聚合物性能研究,或進行相關裝備技術改造。靳向煜說,目前我國熔噴非織造布及其相關產品的標準比較全面和完善,口罩用熔噴非織造布生產及質量控制,檢測方法可以參考這些相關標準。

 


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最吃力的時候,湖北省仙桃市頂住壓力、拼盡全力,彰顯出自己應有的擔當。據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舜介紹,仙桃是全省112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之一、全國唯一的“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醫用非織造布生產/出口基地”、“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城市,疫情期間,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形成了原輔材料、設備、資金、防控、質監、價格、運輸、水電、人員“九統一”的管理模式,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從1家擴展到10家,日產量從2000件增加到5萬件,滿足全省超60%的需求量,口罩日產量也從1500萬片增加到2億片。通過此次疫情,仙桃將作出四大轉變,由國外市場為主向國際國際兩個市場并重轉變、由代加工為主向自主品牌創建轉變、由低端勞保產品為主向高端醫用產品轉變、由單一產品為主向全應用領域拓展轉變。

未來,仙桃將規劃建設非織造布特色小鎮,打造世界非織造布產業龍頭基地,形成國家防護應急物資儲備基地、中國非織造布制品生產基地、國家非織造布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非織造材料供應基地、國家非織造布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四基地兩中心”格局。以“四基地兩中心”為抓手,全面提升非織造布產業層次和規模,加快產業智能科技應用水平,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做多做優更多原創型產品,促進全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延伸,創建一批國際國內有影響的自主品牌,加快建成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世界級龍頭基地。



作為一家專業生產防疫物資的企業,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帶頭行動,取消春節假期,保持生產線24小時不停,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口罩和防護服的需求,被國務院聯防聯控物資保障組稱為“抗擊疫情‘軍工廠’”,給予極高的評價。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市場總監代碧新介紹,穩健在本次的抗擊疫情過程中,體現出速度快、質量好、產品全、價格優、數量多等特點,這主要得益于20余年來企業始終堅持質量優先于利潤、品牌優先于速度、社會價值優先于企業價值的經營理念。

本次疫情,讓很多人認知了穩健品牌,并被很多媒體報道為“神預測”公司。很多人問,為什么穩健醫療能夠提早感知到市場的變化,代碧新分析,這正是企業的大數據分析起到了作用。春節前期,市場對口罩和防護服的需求快速增長,讓企業感受到庫存不夠充足。正因為如此,穩健成為了本次抗疫行動中,率先采取行動的生產企業,在疫情發生的第一個月,就向社會提供了最緊缺的1億只口罩,11萬件防護服?,F階段,企業已經可以通過已搭建的中臺,獲得產品庫存及銷售的實時數據。接下來,企業將繼續加大數字化建設,以及信息化的滲透和布局,做到市場緊缺物資的提前準備和精準安排,為行業需求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抗擊疫情表現突出的還有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謝敬偉介紹,泰達潔凈從123日起跨年無休保持24小時作業,在國家發改委、天津市發改委的協調幫助下,從提出生產醫用級口罩的想法到審批投產,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建成了十萬級潔凈室、萬級檢驗室的建設,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有力保障了疫情防護一線醫護人員的需要。泰達潔凈還參與編制了GB/T 38880-2020 《兒童口罩技術規范》和T/CNTAC55-2020 T/CNITA 09104-2020《民用衛生口罩標準》,公司熔噴技術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多個專利獎項。

 


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兵一直堅守“認準的事,想方設法要達成”的理念,專注家紡行業25年。今年年初疫情爆發,公司立刻響應號召,采購設備、改建車間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截至6月,已建成十萬級凈化車間1萬余平米,建成口罩生產線40條,防護服生產線10條,投入設備資金2500余萬元,形成了日產平板口罩300萬只、KN95口罩和符合歐盟FFP2防護口罩150萬只的產能,并列入江蘇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第一批)。

作為江蘇省質量獎企業(省內家紡行業企業唯一),紫羅蘭家紡秉承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嚴抓質量管理,公司實驗檢測設備齊全,內檢體系完善,并建有嚴格的留樣程序,保證每一件出廠產品都是合格精品,實現可追溯,讓客戶和用戶放心。醫用口罩已通過EN14683檢測(SGS,并取得了歐盟CE成員單位荷蘭藥監局官方注冊,還通過了美國FDA注冊;非醫用口罩已通過EN149檢測、在加拿大官方應急物資生產授權證明,現已成為商務部抗疫物資出口“白名單”企業。




附件1首批全國紡織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名單(按名稱筆畫排序)
1.大連匯力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
3.上海精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4.山東省永信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
5.山東恒鵬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6.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7.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
8.中國絲網織造名城——河北省安平縣
9.中國先進醫衛用非織造產業示范基地——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
10.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湖北省仙桃市
11.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
12.中科貝思達(廈門)環??萍脊煞萦邢薰?/span>
13.貝里國際集團
14.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15.東營俊富凈化科技有限公司
16.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
17.北京量子金舟無紡技術有限公司
18.四川友邦企業有限公司
19.江蘇麗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佛山市南海必得福無紡布有限公司
21.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2.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
23.思邁(青島)防護科技有限公司
24.浙江傳化化學集團有限公司
25.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
26.浙江藍禾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27.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8.奧美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29.魯普耐特集團有限公司
30.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2:首批全國紡織行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1.丁軍民 浙江三鼎織造有限公司 總裁
2.于木村 中國濾料名鎮——江蘇省阜寧縣阜城街道 黨工委書記
3.王常申 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4.莊小雄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長
5.李桂梅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副會長
6.張蕓 杭州路先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7.陳永兵 紫羅蘭家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8.趙宏曄 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9.聶松林 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長
10.靳向煜 東華大學 教授



附件3:“2019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競爭力30強企業”名單
1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
2 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3 上海華峰超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浙江金三發集團有限公司
5 奧美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6 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 晉江市興泰無紡制品有限公司
8 曠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 廣東昱升個人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10 山東泰鵬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1 山東星宇手套有限公司
12 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13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4 大連瑞光非織造布集團有限公司
15 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
16 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
17 華懋(廈門)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 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19 安徽金春無紡布股份有限公司
20 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
21 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2 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
23 魯普耐特集團有限公司
24 浙江鴻盛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5 佛山市南海必得福無紡布有限公司
26 福建福能南紡衛生材料有限公司
27 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
28 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
29 南京際華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
30 浙江三鼎織造有限公司


附件理事會授牌基地、檢測中心名單

序號

基地名稱

依托單位

1

中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研發檢測基地

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2

中國產業用防靜電紡織品研發中心

浙江藍天海紡織服飾科技有限公司

3

中國產業用紡織化學品研發基地

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國熔噴非織造技術及裝備研發中心

北京量子金舟無紡技術有限公司

5

中國安全防護手套研發基地

山東星宇手套有限公司

6

中國特種繩纜研發中心

浙江四兄繩業有限公司

7

中國彈性織帶研發基地

浙江澳亞織造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國熔噴非織造新材料研發基地

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

9

中國先進醫衛用非織造產業示范基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

10

中國婦嬰衛生用紡織品示范基地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

11

中國非織造材料產業承接轉移示范基地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經濟開發區

12

中國非織造材料供應基地/中國非織造布制品生產基地

湖北省仙桃市

13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醫衛用紡織品檢測中心(廣東)

佛山中紡聯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