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纖維
董冰
周怡
棉花田
指導老師/王麗 史麗敏
畢業創作關注到“輪椅使用者”群體,進行了成衣以及保暖護具的設計。“棉花田”的主題延伸出柔軟的心靈棲息地的意象。通過結構線以及量的變化使時裝更能適應他們特殊的坐姿體態;將較為前沿的碳納米管電加熱片及生物絨等材料應用于服飾中,表達出對于弱勢群體的理解與包容。







張珂冉
王希玥
消逝 DECOMPOSED
指導老師/郭瑞萍 ?閔勝男
如今的服裝多使用批量生產的化纖材料,然而卻有文獻表明,每次洗滌衣服時,用這些材料所制成的服裝會分離出少量的超細纖維,這些超細纖維中往往含有“微塑料”。“微塑料”也就是小于5毫米的任何塑料物體,它們容易構成海洋污染。且最終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會通過層層食物鏈遞進成為人類餐桌上的食物。聚乳酸——這種21世紀可降解的新型化學材料,便成為了解決這樣問題的新可能。本組服裝、面料等延伸品,結合自然與環保的理念,以自然界常見的易降解的樹葉為靈感并結合聚乳酸面料進行了設計及創作。








陳漣怡
二次愉悅-Repleasure
指導老師/李健 吳漢光
氣球的產出本身意義是為了在美好的節慶中帶來愉悅,但很少有人了解到氣球在被放飛后到底去了哪里,是否是飄在空中,或是落在何處,鮮有人問津。
氣球的社會意義猶如曇花,只為一現,可不同于曇花掉落后可以化作春泥更護花,而氣球被一次性使用完畢后,卻再也無法再帶來二次愉悅,只存在于“無意義”的社會現實。同時,海洋的垃圾污染現在已經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有的動物將氣球視作水母,隨之吞咽飽腹;有的動物將廢棄垃圾視作家園,最終卻被垃圾蠶食得體無完膚,最終走上死亡;有的動物不慎被海洋中廢棄的條狀垃圾纏繞,最終被勒致死。
人類作為破壞的源頭,最應該及時作出應對政策,用各種構思與行動賦予氣球與其他垃圾本身二次愉悅的命運,將廢棄的垃圾變成美麗的物品,若能將這些廢棄垃圾制成人們日??梢允褂玫奈锲?,則是最好不過,而服裝則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類必需品,由此而得來本文服裝設計立意的根本,將廢棄的氣球變成美麗的織物,賦予氣球永恒美麗的命運。








陳嘉欣
梅力凡
相位
指導老師/朱雯 陳瑩
現代舞伴隨著自我解放的渴望與沖破古典芭蕾刻板規訓的企圖,在“離經叛道”中孕生。舞者們打著赤腳,光著腿,從大自然古希臘和神秘東方文化中獲取靈感而掀起波瀾壯闊。每次觀賞現代舞,都能給我一種釋放感,身體上毫無拘束地扭轉,飄逸的服裝,我的心情也會隨著舞者的動作和神情來變化。《相位》系列的靈感來自于我對現代雙人舞的觀看感受。







賈思琦
PLEASE MASSAGE THERAPY
指導老師/李健 何峰
本系列服裝針對患有“職業病”的辦公人群,根據他們緩解肌肉酸痛的方式進行了設計——將氣囊按摩椅、肌內效貼布等產品的原理、技術與功能“移植”到服裝中,使服裝這一與人體最為密切相關的產品通過可調節松量和按壓式氣囊等方式,實現局部緩解肌肉酸痛僵硬的效果。在通勤族服裝廓形與元素的基礎上,將“推拿手法”運用到服裝立裁實驗中,使服裝狀態呈現出被自然推褶的狀態,賦予了服裝新穎美感、趣味性與功能性。







李雅寧
陳若棋
pop or blossom
指導老師/沈飛 ?閔勝男
主題:pop or blossom
設計說明:本系列靈感來源于寶相花和波普藝術的結合。這個系列重在研究服裝的圖案設計并探索中西方藝術的差異與融合。寶相花是唐人創造的新穎花型,波普藝術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二者都具有打破常規尋求突破的特點。色彩艷麗的波普藝術和造型獨特的寶相花圖案碰撞,采用3d打印技術使傳統元素立體形態展現。






黎小瑜
汪夢嬌
內部矛盾
指導老師/朱雯、王越平
主題概念為植根于人內心的貪婪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速度超出了其自我修復的能力,自然與人類無形的抗爭,在對立中尋求共生,彼此交融,柔韌中帶著一絲倔強。這是關乎地球內部——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遂取名為“內部矛盾”。人與自然的矛盾表現為人對自然的肆意破壞和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以冬季滑雪服為出發點,以內衣為主要載體,包含對自然界冰川消融現象和海洋生物的抽象表達,于色彩和面料中表現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特征,通過色彩和圖案的沖突表現矛盾中此消彼長、共生與抗衡的關系。








劉雨函
BACK TO A CHILD
指導老師/李健 張長歡
本設計聚焦老年人情感缺失問題,基于個人祖孫關系經歷的探討,借助熱致變色智能材料和氣囊組合設計,對服裝本身進行體驗設計,給體驗者一種溫暖、放松、安全的感受,實現對老年人的情感關懷。本次設計成品分為熱致變色材料連體衣和氣囊組合兩部分,熱致變色材料受特定溫度影響發生色彩變化,視覺、觸覺的交互性強,設計“懷抱”姿態的圖案在連體衣,引導祖孫進行擁抱等互動活動,進入與服裝的交互體驗;氣囊組合部分可兼作沙發和空間隔斷,變形“懷抱”的姿態在造型上增加更多視覺沖擊和溫暖的體驗氣氛,豐富整體實用性功能,搭建放松、安全、私密的祖孫互動空間。我希望通過這次設計為我的祖父母以及每一位有類似感受的老人,帶來如同他們曾經給予我們后輩的愛和關懷,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多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他們的情感世界。








蔡迎欣
林雨菲
侵蝕
指導老師/朱雯、關芳蘭
本設計課題以當代審美趨同化的社會現象為靈感來源,展現病態的審美在步步侵蝕自身獨立的價值觀。被網絡化資本主義所控制的所謂美好的事物,使原本多樣化的審美和形色各異的人類變得一致,而這種一致并不是正確的。
圖案設計借用鐵銹氧化反應形成的天然侵蝕肌理效果,用對比色凸顯一種從自我到迷失自我的過程。設計的人臉大廓型和成衣設計中的人臉特征,代表著人正在被侵蝕。







余璐妍
夢魘
指導老師/沈飛 王建明
服裝設計主題《夢魘》,包含四個不同夢魘,詭誕神秘的風格通過珂拉琪創作手法來展示。系列之一失信夢魘的設計元素包括代表自由的蝴蝶與代表約束的荊棘,二者的融合表達出熱愛自由卻被框架所束縛的寓意。此系列主題色運用鸚鵡綠、橘黃、桔黃與本白,充滿焦躁與危險的氛圍,烘托主題情緒。




歐陽玉冰
集破·殘書
指導老師/王麗 裴廣玲
設計起初源于Ryan Tandya,一位印度尼西亞籍攝影師與插畫家。他的一組關于新中式波普風的攝影作品將傳統現代化,讓我感受到了傳統題材的可塑性和時代精神文化的必要性,于是我開始了和他相似的探索。在設計中,我將錦灰堆的破碎重組的設計概念運用到服裝上,運用面料與人體的空間關系,實現“八破圖”從二維到三維的立體轉換。服裝整體選用現代西式的廓形和剪裁,并將現代數碼印花、激光切割技術與傳統刺繡工藝將結合,以彰顯服裝的多元性。





以上作品來自北服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