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從“小眾”到“出圈”,實現了一個完美的華麗轉身。在這濃濃的傳統文化背后,傳遞出來的也是當下年輕人深深的文化自信。習大大曾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更是源自我們自己開始尊重、認同、熱愛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文化越來越自信的體現。
近年來,伴隨《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文化類影視作品的熱播,反映了中國大眾精神需求的提升。傳統文化的升溫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此之中,“漢服文化”開始流行起來,產生一股躍躍欲試的“出圈”勢頭。據資料顯示,我國漢服用戶規模已達到1800萬,漢服體驗館更是成為2019年增速最快的生活服務業新業態TOP3。這極大影響了中國本土服裝產業,本因疫情影響增勢放緩,漢服的逆勢上揚無疑為整體服裝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對中國本土品牌的聲譽也大有裨益,漢服脫胎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品牌營銷上從傳統出發,必然會為中國品牌提供新的展示平臺。而受消費升級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漢服的定制需求越來越高,漢服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各種以“國風”“古風”為名的漢服設計秀場迅速走俏。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一場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就登上了各個社交平臺的熱榜。讓大家關注的,除了漢服的賞心悅目、人美漢服更美外,一位哭得梨花帶雨的漢服小姐姐更是獲得了抖音500萬點贊,直接榮登當日熱搜榜第一位。素材來源: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現場拍攝,哭得梨花帶雨的漢服小姐姐獲得抖音500萬點贊,榮登熱搜第一原來,漢服秀開場之前,官方宣布活動臨時取消,就上演了現場模特和商家集體崩潰的戲碼。不過還好,這件事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挽救,漢服秀如時舉行,不過時常從3小時壓縮至1小時,也就出現了后來的“飛機”走秀。
"已經精心準備了兩個月,為登臺熬了整個通宵",這位因“哭”而意外走紅的小姐姐,相信圈內人士早對她有所耳聞,而她,也是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的老朋友了,她就是九兮文化創始人CEO聽月。
聽月《漢服之美 美如詩畫》節目,點擊觀看
聽月,原名卓桐舟,四川瀘州人,18歲前往澳洲攻讀悉尼大學碩士學位。2016年初企業管理碩士畢業后,拒絕了名企的offer,毅然決然的開始了自己與“漢服”的緣分。
對于漢服文化,有很多人想要把它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漢服的端莊和溫婉,優雅和大氣。然而人們對于漢服卻知之甚少,大多時候被人誤以為是和服。第一次穿上漢服的聽月就是這樣,被外公誤以為是穿了韓國人的衣服,家里人更是反對聲連連,“別穿了,大家都拿你當怪人看,我們丟不起這個人。”聽月在節目錄制現場對主持人說。
家人的反對聲沒有讓這個90后女生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她要穿漢服,以漢服為事業的決心。但是創業之路,遠比聽月想象中困難得多。聽月說:“畢業之后,我最初的想法是想做一家漢服的主題餐廳,是個小面館。”但是各個環節都出現了問題,廚師撂手不干,嫌澳洲太遠;看上的店面被人搶先;聽月的簽證也出了問題,工作簽遲遲不下,她拿著過橋簽,不能工作,不能出境,被困在了澳洲。
天無絕人之路。聽月想了一個新辦法,手作中國的傳統糕點,穿著漢服去送外賣,這本身不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嗎?于是,零基礎的她開始自學,每天做不一樣的糕點給朋友品嘗,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鍛煉,一家名為“聽月小筑”的店鋪正式上線了。
更有特色的是,每一個包裝都是不同的圖案,全部是聽月手繪上的。幾乎每個客人都會拍照上傳朋友圈,“其實在國外穿漢服是件很好玩的事,我遇見過很多人,主動要求跟我合照,所以算是一下吸粉不少。我記得當時只有一個工作微信,不到一個月就多了近兩千個悉尼本地客戶。”聽月說。“穿著漢服走在悉尼街頭的姑娘”就這樣在澳洲的社交平臺上爆紅了,很快,生意越做越大,訂單絡繹不絕。
在剛剛開始穿著漢服送外賣的時候,聽月也遇到過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是不是在COSPLAY?是不是在演戲?這是和服嗎?”這是她聽到最多的議論,有時候走在路上,行人也會給她投來異樣的目光。
聽月心想,自己一定要做點什么改變他們對漢服的想法,讓更多的人知道漢服,體驗這種中國傳統文化。于是,就有了“尋找漢服大使”大型公益比賽的策劃和籌備。
歷時三個月,歷經海選、初賽、復賽和總決賽。總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總決賽最終在悉尼市政廳舉辦,現場觀眾1200人。不止澳洲當地媒體,中央電視臺CCTV4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也大篇幅報道過。
第二屆則更多,歷時半年,現場觀眾達到了2000人,網絡在線觀看直播人數達50萬人。做這樣一場大型公益活動,僅最后的總決賽晚會,耗資就在10萬澳幣(約合50萬人民幣左右),為了籌集資金,聽月帶著團隊一家一家跑贊助,又一次又一次被趕出來。
聽月坦言:“人在海外,資源非常有限,為了更好的舞美效果,我們從國內空運了6棵3.5米高的桃花樹,卻被海關扣下樹干,只把花給了我們。當時離總決賽還剩6天不到。沒辦法,一群人熬夜用紙筒、鋼管、木紋墻紙動手做桃花樹,大家的手被樹枝割得全是血口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尋找漢服大使”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整個悉尼為之沸騰。也正是因為這場比賽,有了悉尼第一家漢服主題實體店——聽月小筑古風生活館。“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這是漢服的魅力,也是九兮文化CEO聽月,想要傳承與推廣的。在聽月小筑古風生活館里,人們可以穿上漢服,體驗真正的中國文化,茶道、書法、國畫、手工珠寶制作、花藝、篆刻、傳統禮儀等等,還能拍攝寫真。兩年下來,接待來自全球各個國家的客人無數,都來這里體驗漢服文化。
在聽月和團隊的推動下,漢服成為了悉尼的熱點。各種各樣的漢服主題活動接連舉辦,拍攝的漢服宣傳片登上了澳大利亞最大的電影院event cinema和國會大廈的大熒幕。漢服更是作為禮儀服飾出現在中澳國宴晚會上,被國家領導人夸贊。
而在此之中最讓聽月印象深刻的,是在澳大利亞做《我和我的祖國》漢服快閃。通過三年的時間讓更多人了解漢服并且喜歡上中國傳統文化,而本次快閃,是聽月首次嘗試完全用中國古典樂器、中國舞蹈、中國傳統服飾和中國歌曲,全方位地展示中國文化。“也許他們聽不懂我們在唱什么,但是對文化的喜愛和贊美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驕傲,我驕傲我生在中國,成為一個中國人。在那一刻,我再次堅定了我們走的這條文化傳播之路的正確性。”聽月說。
素材來源:網絡
聽月堅信,中國文化,是世界的。有朝一日,中國文化能走進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實現文化復興和文化強國之夢。這個90后的創業女生,將會在未來帶領九兮文化,為文創行業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和活力。只有知來處,才能明去處。不僅讓自己國家的人體驗并愛上傳統文化,還要讓其他國家的人深度體驗我們的傳統文化。
漢服從“小眾”到“出圈”,實現了一個完美的華麗轉身。在這濃濃的傳統文化背后,傳遞出來的也是當下年輕人深深的文化自信。習大大曾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更是源自我們自己開始尊重、認同、熱愛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文化越來越自信的體現。
文章來源: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