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圈.第2074期】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對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復審決定,阿里集團和京東公司均表示不服,兩公司分別起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今天下午,圍繞“雙十一”商標的這兩起商標行政案件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開庭審理。
一枚商標爭議兩公司都坐上原告席
2018年,京東公司認為阿里集團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三年間,沒有實際使用“雙十一”商標,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撤銷該商標的申請。
今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審查認為,阿里集團對“雙十一”商標在“廣告;為零售目的在通訊媒體上展示商品;替他人推銷”服務上進行了真實有效的使用,對這部分服務上商標的注冊應維持;但在“商業管理輔助;商業信息”等多項服務上沒有使用,故撤銷其余部分服務的商標注冊。
京東公司、阿里集團對該復審決定均不服,京東公司不服維持注冊部分,阿里集團不服被撤銷注冊部分,兩公司分別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國家知識產權局重作決定。
今天下午,兩起案件開庭審理,京東公司、阿里集團在兩起案件中分別作為原告一方參與訴訟,兩案的被告均為國家知識產權局。
但京東公司表示,“雙十一”是對每年11月11日購物節的一種習慣性表達,現在不僅是在電商領域,如教育、航空等各行各業在購物節促銷活動中也都有使用,全社會共同參與,其應屬于公共語言的范疇,不應落入私權壟斷的范圍。
同時,京東公司指出,阿里集團在舉辦購物節時,多是與其他商標結合使用,如“天貓雙十一”字樣。社會上通用的使用方式,也多是在“雙十一”前添加企業名稱或商標,以區分不同企業的購物促銷活動。其認為,這種使用的實質,是在使用“天貓”商標而非“雙十一”商標。
另外,注冊商標是以全文字形式的“雙十一”,但阿里集團在使用中多采用“雙11”、“11.11”等表現形式,這不應認定為對涉案商標的使用,在2015年至2018年間,阿里集團對涉案商標并未進行商標性使用,故應依法予以撤銷。
對于“雙十一”商標,阿里集團表示,其持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智力投入,每年的推廣營銷費用巨大,這才讓購物節具有了如此大的影響力。至于商標的具體使用形態,不論文字還是數字,其呼叫和含義沒有區別,公司會在不同場景中運用不同方式進行設計,以體現美感、提升宣傳效果。
阿里集團同意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決定中維持涉案商標注冊的部分,而針對被撤銷的部分,阿里集團提交了多份推廣協議、營銷活動相關證據,以證明其也在“商業管理輔助;商業信息”等服務上對訴爭商標進行了商標性使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解釋稱,在“商業管理輔助;商業信息”等服務上的使用,指的是針對工商企業提供的商業信息服務,而阿里集團提交的證據均是向消費者進行推廣,并且沒有從中獲得對價,這與商標類目的要求不符,被訴決定撤銷此部分服務的商標注冊應予維持。
兩案均未當庭宣判。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