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不忘初心、擔當有為、堅定前行仍將是我們的本色,我們將在新的起點,再次踏上新的奮斗征程,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國化纖的強盛和永續發展而積蓄力量,砥礪奮進。
逆風破浪開新局 行穩致遠謀新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
端小平
2020年,注定成為了中國歷史長河中極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各行各業空前凝聚。在攜手戰疫的過程中,中國化纖協會成立 “化纖行業防疫和恢復生產工作協調小組”,圍繞行業企業加強疫情防控和支持復工復產開展大量繁雜的工作,同時依托“六朵云”——云調研、云招聘、云講堂、云發布、云展覽、云會議,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對行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助推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化纖行業“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均切實擔負起各自的主體責任,彰顯了屬于化纖行業企業的責任擔當。
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化纖行業陷入內需不振、出口受阻等困局,但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煉化一體、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產融合作等方面依然頗有建樹,既與 “十三五”期間的總體發展特點一脈相承,又有新形勢新業態下催生的新發展模式,在“十三五”收官之年,進一步鞏固了行業在全球化纖工業和我國紡織工業大體系中的地位。
行業運行不乏亮點,一是盡管受下游消費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但化纖行業運行相對穩定,其剛需特征仍比較明顯。二是與防疫物資相關的化纖產品的經營效益都相對不錯。三是實行“煉化一體化”發展模式的龍頭企業的業績相對亮眼,營收和利潤均大幅增長。四是我國碳纖維行業逆勢而上,全年的產量增長至15000噸左右,對社會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再結碩果,5個項目獲得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8個項目獲二等獎;全國化學纖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成為國家標準委系統內的專屬標準化組織機構和技術平臺,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新鳳鳴董事長莊奎龍等9位化纖人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獲表彰;榮盛董事長李水榮等5位企業家獲得“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等。
綠色發展穩步前行,10家化纖相關企業入選工信部第五批綠色工廠名單、49種化纖產品入選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名單、2家化纖相關企業入選工信部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繼續推進,目前已通過認證企業共34家,特別是綠色纖維制品認證的正式啟動,將進一步發揮綠色纖維認證作為紡織源頭的傳導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再生纖維素纖維綠色發展聯盟進一步明確了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
智能制造又有斬獲,新鳳鳴集團入選工信部《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成為面向化纖行業的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桐昆集團入選2021年度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名單等,這將深化化纖行業工業互聯網實踐和技術、應用、模式創新,推進產品與服務質量升級。
數字經濟走出新路,永不落幕的Yarnexpo紗線展云展進一步延伸了實體展價值;盛虹·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0/2021云發布全網平臺累計總觀看人次達3400萬,同一時間段在線觀看人數高達70多萬,幾何級的輻射傳播效應極大增強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影響力;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與中國化纖科技大會首次兩會合一舉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搭建起全球化纖界同仁溝通的橋梁;“賽得利·纖維空中大講堂”源源不斷為業界輸送“精神食糧”······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十四五”期間,我國化纖行業的年均增速將與世界水平同步,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要順應“綠色發展”的大潮,加大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的發展力度,加大生物可降解化纖產品的發展力度。同時還要加大機器換人力度,繼續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展望2021,不忘初心、擔當有為、堅定前行仍將是我們的本色,我們將在新的起點,再次踏上新的奮斗征程,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國化纖的強盛和永續發展而積蓄力量,砥礪奮進。
文章來源:中國紡聯辦公室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