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是服裝設計師詮釋流行主題和體現服裝風格的基本載體,它承載著設計師的理念和思想。韓國著名設計師Adam Kims說:“服裝設計師的工作,首先是從面料設計開始的。一塊好的面料往身上一披,就是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不需要太多的設計,因此它本身已經完成了服裝設計一半的工作,同時也給服裝設計帶來更多的靈感。”
面料再造是對成品面料進行二次設計與二次工藝處理。
幾種較為常見的再造方法:從平面化走向立體化,從具象走向抽象,從單一走向組合,從手工走向現代,從有序走向無序。
在整個再造過程中設計師可融入多種表現形式,具體又可分為:印染,堆積疊加,綴飾,噴繪,扭曲,做舊,抽褶,刺繡縫合,拼貼,編織,針織,鏤空,抽絲,剪切,3D打印等方法。
——一行一線倫敦時裝學院li同學作品集局部
——一行一線成功申請切爾西藝術學院MA OFFER 李同學作品集局部
靈感 \ 探索服裝廓形的更多可能性
作為服裝三大要素之一,
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質感與風格,
更會直觀地影響造型及表現效果。
靈感 \ 布料和纖維的面改
靈感 \ 褶皺肌理參考
各種面料有各自的表情,面料的創(chuàng)意、花樣、色彩和肌理應蘊含豐富的藝術性。面料不能只是用機器生產出來且有質量保證的一塊布,它應該是有內涵的,也是有所體現的,應該與服裝的整體設計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共同傳達設計師的理念和智慧,這需要面料本身的精心設計。
面料設計要本著服務于整套服裝設計的理念。因此,一件好的服裝需要面料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反復溝通、通力合作來完成。服裝設計師通過分析預測國內外流行趨勢并結合當地經濟發(fā)展狀況和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來確定色彩、紋樣及款式風格,面料設計師則通過選擇適當的纖維材料來設計織物的組織結構,并結合色彩調配,來展現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思想。
服裝由 款式、色彩與材料三要素組成,其中材料是最基本的要素,指能夠構成服裝的一切材料,可以分為服裝面料和服裝輔料兩種。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面料可以詮釋一套服裝的風格與特性,并且決定服裝最后的造型效果。
當我們看現在的服裝秀場時就會發(fā)現,單純的在造型結構上進行突破與創(chuàng)新是完全不夠的,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服裝面料的再造就成了為面料賦予二次生命、為服裝設計增加亮點、傳達設計師設計理念與個性的重要途徑。
編制處理~
▲The New MA Graduates Hayley Grundmann
將面料打散裁條后按照不同的紋理織造方法重新編織衣片,讓條狀面料或者纖維錯落有層次的交織在一起,形成新的面料。不同材質,不同粗細的纖維變換各種各樣的編織手法,像排列組合一樣可以變幻出無數種玩法。
減型處理~
▲Ka Wa Key SS16
對現有面料進行鏤空、燒花、爛花、撕破、抽絲、剪切、抽紗、磨砂等形式,使材質呈現空透的美或不完整的、破爛的殘缺美。形成錯落有致、亦虛亦實的效果。
變型處理~
▲Yohji Yamamoto
以系扎法最具代表性,用針挑起面料上確定的點,抽成一點,拉緊后打結。圖案可以根據面料上連接點的距離長短和連接點方向的變換,可大可小可連可斷,且耐水洗、不松散。
羊毛針氈~
使用羊毛氈專用的戳針,將要造型的羊毛纖維擺好圖案放在毛氈上,由于戳針前端有細小的鉤狀,用針反復刺穿就可以將羊毛纖維與毛氈相互糾纏從而固定在面料上,用這種方法制成的圖案靈活隨意,富有藝術性。
褶皺處理~
可以打造出無數種立體肌理效果,N種變換方式造就了面料的獨特性和服裝的美感,大設計師三宅一生就是“褶皺狂人”,他設計的褶皺裙可以作為教科書般的例子,為大家講解褶皺的完美使用方式。
綜合處理~
在進行服裝面料改造時,常常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表現。靈活地運用綜合設計的表現方法會使面料的展現效果更加豐富,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肌理及視覺效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