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的漢族服飾始終以優(yōu)雅尊貴而著稱,它雍容華貴,但并不唯我獨尊。本文中提及的做漢服并不僅僅是將漢服的一些款式元素直接搬到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以此來恢復幾件古代的衣裝、傳承一種古老的制衣手藝,而是希望通過將漢服款式巧妙而合理地融入現(xiàn)代服裝設計,讓人們看到漢文化被遺忘許久的,那種深沉的美麗和華麗的低調。
一漢服在現(xiàn)代成為一種淺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一些人開始審視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漢服就是其中之一,漢服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成為一種淺流。作為“禮儀之邦”,華夏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豐姿異彩,全世界華人都在以欣賞和感恩的眼光,重新審視著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不管是普通個人還是社會機構,越發(fā)愿意用華夏傳統(tǒng)禮儀文化和方式來釋放自己的精神訴求。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3000名表演者身著漢服為嘉賓朗誦《論語》中的篇目章節(jié),給嘉賓們奉獻了一頓饕餮盛宴,使外國友人一睹漢服光彩。上海世博會上,數(shù)十名大學生身著深衣、曲裾、襖裙、襦裙等不同款式的漢服游覽世博園,一時間變?yōu)槭啦慕裹c,成為記者們爭相報道的新聞,煞是有趣,一些外國友人感到新奇,爭相與他們合影留念。
現(xiàn)今很多服裝設計師把眼光也集中在“漢服”這個詞語上,他們巧妙地利用漢服的款式元素,設計出一件又一件優(yōu)秀服裝作品。世界三大頂級賽事之一的“國際小姐世界大會”,素有“美麗奧林匹克”的美稱。在09年紐約時裝周的T型臺上,那些被視為時尚屆的VIP們,卻被中國的傳統(tǒng)漢服震撼了,被博大深厚的5000年文化所打動。當非常講究的面料,做工及令人置身仙境的音樂響起時,臺下的VIP們屏住呼吸,眼睛直勾勾的望著,對他們來說突然從重金屬的搖滾音樂切換到這樣的仙樂,從妖魅的貓步變成莊重且大氣的中國臺風,從繁復的拼接到完全沒有接袖縫制的一體漢服,令臺下爆發(fā)著長鳴的掌聲。在國內外的很多服裝發(fā)布會上,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利用漢服元素設計的服裝。漢元素時裝,本質上是用漢服或者漢文化作為裝點。
二
人們鐘情漢服的主要理由——款式
服裝英才網(wǎng)的調查顯示,人民鐘情漢服因為它不是功能性的服裝,而是一種民族文化內蘊的釋放。人們喜愛漢服,更多的是漢服給人那種流暢俊美、嫻雅超俗之感,這是其他國家、民族的服飾難以比擬的。漢服是適應了東方人體型特征和漢民族文化內蘊的服飾,一方面,強調領、袖部位的裝飾,體現(xiàn)中正與威儀。另一方面,它含蓄婉約的領、長袖翩翩的袂、飄逸柔美的帶無不體現(xiàn)著漢服的動人魅力,和東方特有的那種飄逸靈動的瀟灑。
(一)衣袂純香——漢服之袖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huán)佩之鏗鏘。”這是清代曹雪芹寫賈寶玉夢見的警幻仙子形象中的一句,從中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那種衣袂飄飄形象。這正是曹雪芹寫人物的高明之處,開頭寫仙子的服飾之美,進而引出人物之美。
袂,就是我們所說的袖,漢服的袖有廣口袖,也有窄口袖,現(xiàn)代人們鐘情的多是那種衣袂飄飄,長袖翩翩的廣口袖。何故?因其最能體現(xiàn)漢服的那種柔美瀟灑、超然脫俗的特點。除此,在全世界易服西化的今天,廣口袖有不落窠臼的獨特性。正因如此,現(xiàn)代服裝設計師也會在漢服中廣口袖這一特點上做文章。例如,著名設計師張志峰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將漢服的廣口袖與傳統(tǒng)刺繡完美地結合。
(二)含蓄婉約——漢服之領
領是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到今都是設計師們設計服裝時重點設計的部分。領口如此重要,是由其所處的特殊位置所決定的,它是服飾的亮點,起到襯托一個人面部和頸部的作用,古人在設計漢服款式的時候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漢服領口的款式有許多種,在這里重點介紹一種最常見的領,也是服裝設計師們最鐘愛的一種領口,那就是交領。所謂交領就是左右領口互相交叉,值得注意的是,漢服的任何交領都是右衽的,也就是向右的那個領口永遠都是在上面,向左的那個領口永遠都是被壓著,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交領右衽。這種領口之所以被人們所鐘愛,有其獨特之處。
在現(xiàn)代漢服的服裝設計中,交領往往成為設計師們動腦筋的對象,他們常常利用交領的俊逸、婉約的特點,從不同角度傳達新感覺,或是加寬變窄,或是利用現(xiàn)代裝飾材料、技術手法進行設計,又或者變右為左等等,不管怎樣,這些設計的靈感大都來源于漢服領的特點。吳海燕女士的服裝設計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一些傳統(tǒng)漢服的影子,吳海燕老師能將傳統(tǒng)漢服的款式完美的詮釋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在她的服裝發(fā)布會上都可見一斑。
(三)柔美飄逸——漢服之帶
帶是漢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缺了帶衣服將無法穿在身上。漢服是不用扣子,只用帶做系成結,這又是漢服的一大特色。漢服中的帶有很多種,有束腰的大帶、革帶、披帛(俗稱飄帶)、系腰帶、暗帶等。不同位置和類型的帶子都有不同的作用,束腰的大帶、革帶一般做束腰而用。披帛就是所謂的飄帶,起源隋代,流行于唐,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與手臂間,起到一種搭配裝飾作用,非常漂亮。不難看出,漢服中的帶的作用有兩個,其一是起到固定作用;其二,起到一種搭配裝飾作用。漢服中不扣只帶的特點,是另一個人們喜愛她的理由,因為那些形形色色的帶,總給人柔美飄逸、嫻靜自然的美感。
北京奧運會上,禮儀小姐禮服的設計實實在在讓世人驚艷了一番,包括“青花瓷”、“寶藍”、“國槐綠”、“玉脂白”和“粉紅”五個系列十五個款式,禮服的征稿之初便有“中國元素、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要求,其他姑且不說,其腰間的設計便多采用漢服中束腰大帶形制的特征。
三結語
漢服文化,連綿幾千年,可以說漢族人民與漢服之間有著難分難解的情誼。傳統(tǒng)漢服款式與現(xiàn)代服裝的有機融合不僅僅是設計師們發(fā)現(xiàn)了漢服之美,更是對漢民族文化的一種尊敬,對傳統(tǒng)的一種惦念,一種傳承。
無論是何種文化藝術,都應在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漢服作為一種傳承已久的經(jīng)典服飾,底蘊深厚、款式多樣、紋飾豐富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漢服中的款式元素給現(xiàn)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大量的靈感和設計源泉。漢服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是持久的,不僅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去,相反會更加歷久彌新,閃耀出更加動人的光彩,現(xiàn)代服裝與傳統(tǒng)漢服的邂逅無疑使這樣的光彩更加燦爛,而正是這些服飾背后的設計師催生了這個時代的到來。當漢服成為一種淺流,當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懷有一種惦念,當現(xiàn)代服裝邂逅傳統(tǒng)漢服,我相信漢服文化已經(jīng)在現(xiàn)代閃耀光芒,已經(jīng)給人們帶來了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