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法作為一種簡單、實用的平面樣板設(shè)計方法, 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由于地域相鄰, 人種體型相同, 文
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國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因此, 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變化都
值得我們密切注意。而掌握其發(fā)展變化的新趨勢, 并在實際應(yīng)用中加以借鑒, 有助于提高我國制衣行業(yè)樣板
設(shè)計的能力。最近, 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與目前國內(nèi)正在
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 該原型有了顯著的變化。了解其新的特點, 對服裝樣板設(shè)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
將對最新的兩代原型作一比較, 分析其優(yōu)劣, 并對新原型在樣板設(shè)計中的運用與推廣, 發(fā)表一點初步的意見。
1. 1 比較分析
1.1.1 定性分析 這里對制圖的簡、繁, 省道設(shè)計等方面作一簡單的比較。
(1)在制圖過程中可以明顯體會到, 第七代原型顯得比較簡單, 而第八代原型顯得比較復(fù)雜。但兩代原型
制圖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 都只要兩個尺寸, 即胸圍和背長。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設(shè)計, 而且將省道劃分得很細, 位置分配亦很合理, 還依其位置的不同設(shè)計了
不同的省道量, 更加明顯地突出了女性的人體體型, 也提高了服裝的造型功能。可以說, 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
種經(jīng)過加工了的原型, 更接近實用原則。而第七代原型, 僅僅提供了一個操作的平臺, 所有一切都需要進行
重新設(shè)計, 雖然適用面廣, 但使用起來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線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節(jié)錯開了一定的量。造
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兩者對胸凸量的處理方法不同。第八代原型是將胸凸量在胸圍線以上的部分中
處理掉了, 而第七代原型則是將其置于胸圍線以下的部分中。正是由于胸凸量處理方法不同, 使得兩者的使
用性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用過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體會, 那就是胸凸量的處理有點麻煩, 需要同時考慮
腰節(jié)線, 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問題。而第八代原型, 則很好地將這個問題進行了處理, 就是將胸凸量置于
胸圍線上, 這樣, 在單獨考慮胸凸量的處理時, 如非造型設(shè)計上的需要, 就不會牽涉到腰節(jié)線與袖窿深了, 結(jié)
果使得胸凸量的處理變得簡單, 方便了應(yīng)用。
(4)第八代原型的定寸用得比較多, 如其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的角度, 使得肩斜的變化不受其他尺寸的
影響。從人體結(jié)構(gòu)的角度來說, 這是合理的。因為, 正常體型的人體, 除了肩寬不同, 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
同的。至于特殊的肩型, 可在原型基礎(chǔ)上進行補正。而第七代原型將肩斜與胸圍尺寸相掛鉤, 從同一體型不
同號型的角度考慮, 人體的胸圍與肩斜之間存在確定的比例關(guān)系。但對不同體型來說, 這一比例關(guān)系是不相
同的, 特別是同一個人的身體在有胖瘦變化時, 其胸圍的變化是明顯的, 而肩斜是不會改變的。這就明確說明
將肩斜與胸圍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定寸用得較多的另一個體現(xiàn)是, 在根據(jù)胸圍來推算其他尺寸時, 在公
式中增大了定寸的值, 相應(yīng)地縮小了比例系數(shù)。此變化的具體情況, 如表1 所示。
表1 兩代原型比例公式之比較
部位 后橫開領(lǐng) 胸圍線 胸寬 背寬
第八代原型 B 24+3.6 B 12+13.7 B 8+6.2 B 8+7.4
第七代原型 B 20+2.9 B 6+7 B 6+3 B 6+4.5
(5)袖子原型的制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第八代袖子原型是依據(jù)衣身而作出的, 雖然制作過程變得有些
復(fù)雜, 但這樣使得袖子與衣身更能對應(yīng)吻合。同時, 其對袖山弧線也作了改變, 在弧線的頂部增加了凸勢, 而
對底部弧線兩邊的凹勢進行了控制, 力爭使其與對應(yīng)的袖窿弧線走勢相吻合。這樣, 使袖子看起來很飽滿, 造
型更完美。第七代袖子原型, 其袖肥與袖山均是依衣身原型的袖窿弧長度來確定的。這樣做出的袖子, 雖然
在整體上不會有大的出入, 但細節(jié)部位的控制相對比較困難。所以, 依其設(shè)計寬松袖時, 不會出現(xiàn)問題, 而一
旦用其來設(shè)計合體袖結(jié)構(gòu)時, 特別是要考慮到袖片與衣身的平衡時, 就會容易出錯。
1.1.2 定量分析 首先, 對一些隱含的公式進行推導(dǎo)。
第七代原型中 前肩斜:2 3(B 20+2.9 )-0.5= B 30+1.4
后肩斜:2 3(B 20+2.9 )= B 30+1.9
前胸圍大:1 2(B 2+5 )= B 4+2.5 (后胸圍大與此相同)
前橫開領(lǐng):B 20+2.9-0.2= B 20+2.7
第八代原型中 前肩斜: sin22°{ cos22°+1.8} ≈B 30+1.8
后肩斜: sin18°[ (B 12+2.8 ) cos22°+1.8+ B 32-0.8] ≈3B 80+1.2
前胸圍大:B 8+6.2+ B 32+[ B 2+6- (B 8+7.4+ B 32+ B 8+6.2 ) ] 2=17 B
64+2.4后胸圍大:B 2+6- (17B 64+2.4 )=15 B 64+3.6
前橫開領(lǐng):B 24+3.4
現(xiàn)以胸圍B =84 cm, 背長L =38 cm 為標準, 分別用兩代原型的計算公式, 得到各部位的尺寸數(shù)據(jù), 然后
加以比較, 分析其變化, 結(jié)果見表2。
表2 兩代原型各部位尺寸比較 cm
部 位 第七代原型 第八代原型 初步比較分析
放松量 5×2 6×2 增大了
胸 寬 17 16.7 略微變窄
背 寬 18.5 17.9 變窄明顯
胸圍線 21 20.7 略有提高
BP 至前中 9.2 9.1 幾乎不變
BP 至SNP 24.5 25.1 明顯降低
前橫開領(lǐng) 6.9 6.9 無明顯變化
前肩斜 4.2 4.6 增加了斜度
后肩斜 4.7 4.4 減少了斜度
平均肩斜 4.5 4.5 不變, 但肩線位置改變
前胸圍大 23.5 24.7 變寬明顯
后胸圍大 23.5 23.3 略微變窄
(1)第八代原型增大了胸圍的放松量, 但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從經(jīng)過省道處理后的原型(見圖1 和圖2)來
看, 第八代原型上的八個省道, 有四個省道經(jīng)過了胸圍線; 而第七代原型只有后腰上的一個省經(jīng)過胸圍線?,F(xiàn)
以標準人體胸圍84 cm, 腰圍66 cm 收腰省, 腰圍的放松量取6 cm。經(jīng)測量(此處腰圍尺寸為W =66 cm+6
cm), 第八代原型上的四個省(省道的分配見表3)總共使得胸圍減少了1.8 cm, 而第七代原型的胸圍因收省
減少了0.4 cm。這樣, 實際上第八代原型胸圍的松量減小了, 增加的1 cm 松量只是為了彌補因收省而減少
的放松量。
表3 第八代原型的省道分配 cm
總省量 f e d c b a
100% 7% 18% 35% 11% 15% 14%
9 0.630 1.620 3.150 0.990 1.350 1.260
10 0.700 1.800 3.500 1.100 1.500 1.400
11 0.770 1.980 3.850 1.210 1.650 1.540
12 0.840 2.160 4.200 1.320 1.800 1.680
12.5 0.875 2.250 4.375 1.375 1.875 1.750
13 0.910 2.340 4.550 1.430 1.950 1.820
14 0.980 2.520 4.900 1.540 2.100 1.960
15 1.050 2.700 5.250 1.650 2.250 2.100
注: 灰條顯示的是本制圖采用的省道分配方案。
(2)胸寬、背寬同時都變小了, 尤以背寬變化幅度較大, 但仍保持背寬大于胸寬, 只是減小了差距, 由1.5152
第4 期 王 平, 等: 對最新日本文化式女裝原型的研究
cm 減至1.2 cm。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 在滿足服裝舒適性的要求下, 提高了服裝與身體的吻合性。
(3)前后胸圍大的比例改變了。第七代原型的前后片是一樣寬的, 而第八代原型則變成了前寬后窄的結(jié)
構(gòu)。這一變化符合人體本身的結(jié)構(gòu)比例, 在進行合體性設(shè)計時, 是有利于實際應(yīng)用的。
(4)BP 點的位置下降了。這一改變是符合當今人體體型變化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現(xiàn)代人身體發(fā)育
比較好, 身高增加較明顯, 胸部較豐滿。同時, 人們追求健康美麗的形象, 很在意服裝的外形輪廓線。因此,BP
點位置的下降與身高變化相適應(yīng), 有助于體現(xiàn)當代女性均稱的身體。
(5)對兩者的肩斜進行比較, 會發(fā)現(xiàn)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肩斜的差距縮小了。而且, 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肩斜
的傾斜幅度, 剛好與第七代原型的調(diào)換了位置, 即由第七代的前肩斜小后肩斜大, 變成了第八代的前肩斜大
后肩斜小。這樣的結(jié)構(gòu)更符合人體向前傾斜的肩部的造型。
(6)由于背寬、胸寬同時減小, 再加上前衣片袖窿深的加長, 實際造成了第八代原型的袖窿變大。而前袖
窿處由于收胸省的緣故, 形狀改變不是太大。但后袖窿在其他部位變化的同時, 挖深了腋下的弧線, 因此, 后
袖窿變得既闊又深。這對于提高袖子設(shè)計的靈活性是有利的。
2 原型實物之比較
依據(jù)以上的原型樣板, 用白坯布制作成衣。再在相同尺寸的模型進行穿著試驗, 觀察其穿著效果。正面、
側(cè)面和背面效果見圖3。
圖3 原型實物效果
(1)整體感覺是, 第八代原型較合體, 衣身服貼, 感覺不到明顯的余量, 造型較美。特別是其腰線, 基本上
與人臺的腰線相重合。第七代原型相對來說顯得較臃腫。由于省道處理相對集中, 腰胸的余缺處理不夠細膩,
特別是沒有省道處理的腋下明顯可以看到容量聚集。而其衣身則明顯朝后跑, 前片無法蓋住腰線, 這是和其
前衣長的設(shè)置, 以及肩斜的處理有關(guān)的。與第八代原型相比, 在兩者后片等長的情況下, 第七代原型的前片則
要短1.5 cm, 再加上前肩斜較大, 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2)從細部來看, 由于將胸省與腰省分開處理, 第八代原型的胸部顯得豐滿、圓潤。而第七代原型則將胸
省與腰省集中形成胸凸全省來處理, 使得胸部顯得較突兀, 造型不自然。同樣, 由于增加省道處理的結(jié)果, 第
八代原型的后背曲線與人體本身的線條更加吻合, 再一次展示了第八代原型的合體性效果。而第七代原型的
后背則相對顯得較直, 對人體自然線條的體現(xiàn)不夠。而袖窿的形狀, 明顯地驗證了以上的數(shù)據(jù)分析第(6)點。
由于第八代原型的背寬減小了許多, 再加上較細膩的腰胸余缺處理, 兩者的合體性可以明顯地從背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