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21世紀,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推出第七代文化式原型,我們稱其為新式原型,它是第六代文化式原型(舊式原型)的繼續和完善。許多人都對兩者的差異作了種種的比較,有人批其計算比例算式繁瑣,不便于運用等等。
來源 | 網絡
私下認為:能給予最大限度揭示成年女子的體型特征,給服裝的結構設計帶來更加精確的借鑒數據,已是一種偉大的進步。這里我根據多年的板房工作的感觸和對服裝結構設計不同原型運用的感知,集思廣益,另辟蹊徑,對其內在的各部位的比例公式演算加以挖掘和推敲,并藉此拋磚引玉。
1
一、袖籠深公式的取舍
新式原型:
舊式原型 :
說明:為了敘述的方便,這里估且把后頸點 (BNP)至后胸圍線(BL線)的距離稱為后袖籠深;前側頸點(SNP)至前胸線(BL線)的距離稱為前袖籠深;下面的胸圍檔差均以4CM為準。
(1)M碼胸圍取值:
新式原型: 胸圍84CM,是以制作外衣為目 的的人體測量,被側者穿著 胸罩,短褲,緊身衣的狀態下進行測量的,所以胸圍尺寸比新JIS尺寸要大。
舊式原型: 胸圍82CM。
(2)后袖籠深設定: 以M碼為例,兩種原型的袖籠深都是設計在 腋下2CM處。
后袖籠深計算
新式原型:B/12+13.7=84/12+13.7=20.7CM
舊式原型:B/6+7=82/6+7=20.7CM
后袖籠深襠差
新式原型:4/12=0.33CM
舊式原型:4/6=0.66CM
新舊原型M碼后袖籠深的數值相同,其運用的算式基數卻截然不同。別小看這小小的差別,影響可謂非常深刻。且以胸檔差4CM為例,前者袖籠深檔差與后者袖籠深檔差,相差一倍,若放9個碼,前者袖籠深只下降了3CM,后者卻下降了6CM。前者放出的每個碼距離腋下點位置幾乎都是等距的;后者放出每一碼距離腋下點,大碼會越來越大且小碼又越來越接近腋下點,每個碼距離腋下點都不是等值,加大了相對誤差。對比彰顯進步。
新原型以不同胸圍制作/試穿/補正后均衡的結果,崔生了時下比較科學的新原型后袖籠深=B/12+13.7CM的公式。下面是一組文化服裝學院提供的不同凈體胸圍所對應的后袖籠深尺寸:
和國內某些原型相比,后袖籠深采用B/4-1.5CM計算,其袖籠深的各碼間差值為1CM,縮放幾個碼后,那誤差較之更是不敢想象。曾經目睹如今又耳聞了國內某知名品牌羽絨服廠家,在放縮碼時裝型羽絨服時,當胸圍檔差為4CM時,袖籠深檔差還是1CM的舊習。這與時下胖體還究型的時尚大相徑庭,有必要酌情調節。
毋庸置疑,對于袖籠深的取舍,我們也可以從下面英式原型所提供的測量數據中窺見一斑。
從下表中可以讀到:后頸點---胸圍線(及后頸點--袖籠深線)的碼差都是0.2CM。
同樣的,這里我們也推薦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放縮的碼數較少,后袖籠深的檔差可以用B/8=0.5CM來推碼。
二、胸省量引出的反思
胸省量的設計
新式原型:胸省量是18.5度
舊式原型:胸省量是13.7度
說明:兩者相差4.8度,主要區別在于新原型更多考慮了人們的體型變化,以及穿著補正內衣的人數大幅增加,是成年女子合體式原型。新式原型中胸圍每增大4CM胸省量就增加1度(B/4-2.5度),符合了人體的體型特征。舊式原型在制作現代合體裝時,特別是胸杯塑型上則需要更多的結構調節。
▲ 圖一
前面我們取舍了后袖籠深的取值,現在來看從前側頸點(SNP)到胸圍線(BL線)的算法,為了敘述的方便,這里依然稱這一距離為前袖籠深
有趣的是,我們把后胸線深的基數B/12,胸省值基數B/12(B/12-3.2),前領深基數B/24,三者相加,即B/12+B/12+B/24=5B/24,約等于B/5,加上調節數后和前胸線深B/5+8.3的算法是一致的。
下面是文化服裝學院給出的數據:
以上數據揭示了一條普遍的規律:當凈胸圍增大時,前后腰節差同步增大,主要是以胸省量的增大方式來體現。以胸圍檔差4CM計算,前袖籠深檔差(從SNP至BP距離)竟是0.8CM,舊式原型從SNP至BP距離和后袖籠深間的碼差幾乎是一樣的,這是新舊原型的最大區別。
圖二把胸省轉到側縫,直觀得出前頸點(FNP)到“虛擬前胸線”的距離和BNP至后胸圍線(BL線)距離的碼差都等于B/12=0.33CM 。
▲ 圖二
從圖三A圖中得出,由于胸省量的增大,映射到側縫增量每碼是0.46CM(直角方向增量是0.43CM)
注:上圖中黑色線胸省量是18.5度 (▲圖三)
▲圖4
圖四是時下多數人在胸省放縮碼中的習慣手法。圖中9碼的胸省量15.07度,怪象出來了----15碼的胸省量是13.41度,胸圍越大胸省量反而越小?我們認為胸省角度值至少應該保持等值(如圖三中B圖那樣),那么相對前腰線上方的側縫長度變短了 ,減少的量在放碼中可以通過調整相關的縱向Y值得到補償。如下圖五示例 ,放出的大小碼的胸省度數便幾乎是一樣的。若放縮的碼數多,體型變化跨度過大,胸省量仍可以新原型的胸省量增大方式加以調整。
▲ 圖5
三、前后胸圍和腰圍---量的分配
上面取JIS30--40歲成年女子的腰圍作為圖一制圖的依據:凈W=68CM 。我們知道新文化式原型腰圍的放松量是6CM ,即B/2-(W/2+3)。 (凈B+12)/2-(W/2+3)=96/2-(68/2+3)=11CM
從圖一中得出:
前B/2=24.7-0.37=24.33CM ,后B/2=23.3-1.51=21.79CM,
B=前B+后B=92.24CM,前B/2-后B/2=2.54CM=1英寸,此前后胸圍差值給貼體型服裝制板帶來很好的借鑒。
時下的女裝制板中前后胸圍差通常控制在2--4CM左右,年少體取前值,中老年取后值。不同人用不同的技法。
前W/2=24.7-3.8=20.9,后W/2=23.3-7.2=16.1CM
前W/2-后W/2=4.8CM,W=前W+后W=7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