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編號MFB009198局部平繡效果圖
藏編號MFB009198平繡顯微圖
二、十字挑花
館藏編號MFB009290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93局部效果圖
館藏MFB009288局部效果圖
挑花顯微圖,以MFB009288局部為例
三、絞線繡
絞線繡,又叫絞線鎖繡,俗稱纏繡。以下館藏局部花紋的邊線主要采用絞線繡工藝。繡時需用兩根繡針同時進行,一根針絞線,一根針鎖線,絞線時,將不同色的細絲線絞合成一股不太松的粗梗線。繡時,絞好的線纏繞在鎖針上,提出鎖針,壓緊絞線圈,反針將絞線圈繡在圖案上,用絲線固定,再用平繡、打籽繡等多種方法填充紋樣的內部這種繡法紋樣緊密、造型概括、呈浮雕狀,以下館藏邊線采用絞線繡工藝。
館藏編號MFB00928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7絞線顯微圖
。
館藏MFB009278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8絞線顯微圖
四、貼繡
館藏編號MFB009287局部效果圖
五、打籽繡
館藏編號MFB009284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4打籽顯微圖
六、鎖繡
鎖繡,又叫做鎖子繡、鎖邊繡、辮子股,繡成的花紋如辮子狀。這是最古老的刺繡針法,商周至秦漢時期的刺繡中大多使用這一針法。鎖繡有雙針法和單針法兩種。雙針法即在刺繡時雙針雙線同運,所用繡線一粗一細,粗線作扣,細線穿扣扎緊,反復運針,形成圖案,以下館藏繡片主要采用雙針法。該種鎖繡采用一針套一針的刺繡針法,一般用于圖案的外邊緣。(關于以下兩件藏品的工藝,查閱到相關文獻資料和一些手藝人的說法略有差別,因為亦有說法下圖展示的MFB009283為雙針繡,MFB009195為鎖繡)
館藏編號MFB009283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83鎖繡顯微圖
館藏編號MFB009195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5鎖繡顯微圖
七、馬尾繡
馬尾繡是一種特殊的繡法,在水族地區很流行,一般用于制作背帶和繡花鞋,馬尾繡主要用于表現圖案部分的外邊緣。馬尾繡在針法上是纏繡的一種,它以馬尾作為軸線,用白色蠟光線在上面進行螺旋形纏繞;然后,用纏繞好的如小提琴琴弦般的馬尾絲,順著花紋邊緣盤綴出圖案輪廓。因為有馬尾做芯,圖案顯得流暢而有彈性。以下館藏邊線采用了馬尾繡工藝。
館藏編號MFB009279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9局部顯微圖
八、辮繡
館藏編號MFB009276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6辮繡顯微圖
九、縐繡
縐繡,有的地方也寫皺繡,是在辮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針法,每釘一針,折疊一次辮帶,使辮帶褶縐起花,用同色線固定。不同之處在于辮繡是把辮帶平釘在繡布上,而縐繡是把辮帶折縐后釘在底布上構成圖案,這樣紋樣就呈現出更高的浮雕狀,比辮繡的立體感更強。雷山苗女子喜用縐繡,以下館藏主要采用皺繡工藝。
館藏編號MFB009275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5縐繡顯微圖
十、破線繡
館藏編號MFB00927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7局部顯微圖
十一、數紗繡
數紗繡,是根據織物的經緯線,采用平繡的針法繡出各式呈幾何紋樣的圖案,效果類似織錦。有的以單線刺繡,有的以雙線刺繡,單線顯得平整光滑,雙線顯得厚實,略呈浮雕狀。黃平苗數紗繡,因其針腳排列整齊,完全依照經緯紗的交織點來計數,使得圖案工整規則,以下館藏局部主要采用數紗繡工藝。
館藏編號MFB009193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3局部顯微圖
十二、錫繡
館藏編號MFB009197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197錫繡顯微圖
十三、蠶錦繡
蠶錦繡是一種將材料與繡法相結合的獨特技法,也稱蠶帛繡、板絲繡,前段時間民族服飾博物館做過專門的蠶錦工藝推送。蠶錦是指將蠶放在一塊平板上吐絲而結成的一種天然無紡面料,其表面平整光潔,又具有絨面的機理效果。在其上刺繡較易把握效果,這是來自生活中的靈感,也是苗家女子的獨創。以下館藏即為獨特的蠶錦繡。
館藏編號MFB009192局部效果圖
館藏編號MFB009274局部效果圖
蠶錦顯微圖,以館藏編號MFB009274局部為例
刺繡在民間是一門母親的藝術,是在心與手的交流和互動下的情感的產物。盧梭的《愛彌兒》寫到: “人在干活時心到手到,一切都會各得其所,各個部分就會相得益彰”,這便是傳統工藝的魅力和生命力。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刺繡工藝已經逐漸遠離人們日常生活而成為一門藝術和技藝,但中國傳統工藝所創造的美將會經一代代藝術創作者以另一種方式的不斷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