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京圈唯一真名媛,一爆料娛樂圈就變天了

發布時間:2021-04-08  閱讀數:7510

靠著民族自豪感撐起來的時尚康莊大道,走不遠。

hi,這里是S.




- 本期主題 -


不存在的中國時尚。





前幾天,“名門痞女”,京圈名媛洪晃的一條長微博刷屏了。

她以一個時尚界老炮的身份,向我們展示了HM抵制事件背后的殘酷真相,引發全網廣泛討論。

主題是“新疆棉背后的時尚臟水”。

大意是:

HM事件反映了中國在時尚行業的劣勢,我們是時尚最大的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生產國,但是我們卻沒有什么時尚話語權,一說大牌,在大家嘴邊都是國外的品牌。

奢侈品占據中國,國外時尚雜志占據中國,中國的時尚輿論被西方牢牢控制,本土品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被不斷擠壓。

即便是新疆棉這么大的事情發生,中國的時尚媒體也集體失聲。

通過這件事,我們應當明白,奪回中國人的時尚話語權,創造我們自己的時尚語境,迫在眉睫了。

的確,HM事件之后,中國人民群情激憤,抵制這些外國品牌,紛紛表態要支持本土品牌。

可是,正如假裝上次所說,愛國之心雖強,愛美之心也難以抑制。

事實就是,中國時尚產業落后,國產品牌在品牌力、產品設計等各個方面,都落后于國外品牌。

也不用多說,看看平時身邊人買什么穿什么就一清二楚。

在當時的輿論環境下,大家紛紛抬高國產品牌,可以理解,但有多少人真心認可,又有多少人會掏出真金白銀購買,得打上一個問號。

支持國產品牌,如果讓大家有“退而求其次”的感覺,那這股熱潮,大抵持續不了多久,最后只會讓這些品牌更加肆無忌憚。

這是中國時尚的悲哀,也是中國人民的無奈。


圖片

“中國沒有時尚產業,
只有服裝工業


洪晃說,“中國沒有時尚產業,只有服裝工業。

一句話道出了中國時尚的現狀。

中國是最大的時尚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我們所謂的生產,是接單做代加工,處于服裝產業鏈利潤的最底層,品牌方拿走一半的利潤,掌握加工廠的生存命脈。

即便江浙和廣東的服裝工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本質上也只是輸送廉價勞動力,沒有自己的時尚產業。

我們消費時尚、信奉時尚,卻只是搬運時尚。

為什么會這樣?中國這么多潮人,卻沒有真正的中國時尚。

時尚話語權由誰掌握?官方組織機構、奢侈品牌、時尚雜志、時裝周、設計師。

這些人一起制定規則、販賣時尚、占領衣柜、占據頭腦、收獲利益。但以上所有機構組織,幾乎都被西方占領。

官方組織類似潘通BCI之類不必說,沒有,也沒想過要建立,更不在意如何建立。

奢侈品牌更不必說,中國品牌想都不要想。連一個靠設計出圈的大牌都很難誕生,奢侈品最需要的品牌故事也很難講得好。

中國人都覺得買貴了血虧,怎么能沖出國門賣出溢價成為奢侈品?

但做品牌需要時尚產業支撐,而這也正是中國時尚所欠缺的,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品牌方最需要的傳播支撐——時尚雜志,中國很多,但本土的少得可憐,也可以說是沒有。

五大時尚雜志,VOGUE、ELLE、嘉人Marie Claire、時尚芭莎、時尚COSMOPOLITAN,其中二本是純正西方血統,還有三本也摻雜著西方的基因。

宇宙第一大刊《VOGUE》來自美國康泰納仕集團,《ELLE》來自美國赫斯特集團。

嘉人Marie Claire》是本土雜志《嘉人》和法國樺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團《marie claire》版權合作,說白了,借了個黃種人的殼,是本香蕉雜志。

《時尚芭莎》也差不多,和美國赫斯特出版集團《Harper's BAZAAR》版權合作,是個混血兒。

時尚COSMOPOLITAN》本來是個本地小伙,土生土長的。

1993年創刊,土歸土,影響力卻不小。

圖片

封面上“時尚”倆字,沿用到今天的LOGO設計上,倒也分外的“時尚”。

圖片

《時尚》雜志的創始人劉江,倒也是做時尚生意的一把好手。這本看上去土得掉渣的雜志,他就敢定價10元,當時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才一百多。

他明白,時尚這玩意,就得昂貴,輕易得不到的東西,才有吸引力。

果然,即便當時的中國人還不太明白時尚這玩意是什么,這本雜志依然暢銷。

圖片

很快,美國赫斯特集團找上門了,主動要求注資合作。面對財大氣粗的財主,《時尚》雜志很快改名了,變成我們熟知的時尚COSMOPOLITAN》,變身后時尚了很多,只是再也不姓中。

圖片

不難想象,這些吃著中國飯卻流著西方血的時尚雜志,會對中國人的時尚品味和審美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又對中國的時尚產業進行什么樣的控制。

西方語境下,中國沒有東方時尚。

時裝周倒是不少,1997年就舉辦了中國國際時裝周。

圖片

舞臺也很國際化。

圖片

在業內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只是,你聽說過嗎?

說好的全球第五大時裝周,影響力終究還是沒有沖出國門。

其他各類時裝周也不少,足足有二十多個,倒也不是沒有作用,日常為時尚自媒體奉獻笑料,讓那些穿搭奇才有事可做。

圖片
 
獨立設計師,倒是有,大部分都輸入西方了。現在也說不清是國內設計師還是國際設計師。

當然,像山本耀司川久保玲那樣,做出獨特東方風格和品牌的,沒聽說過。

天天喊著國潮,喊著東方風格,最終不過是用幾個缺乏想象力的圖案把東方審美固化,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審美體系。
 
中國人的時尚世界,五彩繽紛眼花繚亂,卻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東西。


圖片

奪回時尚話語權,
靠喊就行嗎?


這個格局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們也都習慣了被西方時尚統治,每個人都潛移默化地“崇洋媚外”,西方的品牌高級,西方的東西好使。

全球化嘛,即便中國本土企業在時尚產業中隱形,每個中國人依舊喜氣洋洋地當著潮人,誰與爭鋒。

只是遇到事了,痛定思痛,想趕走時尚侵略者,才恍然,似乎已經離不開了。

而時尚這件事,也不是穿穿衣服這么簡單。

想要中國潮人穿會國產品牌有多難?

你看,網上看上去有幾億人在抵制,某些品牌新品發售照樣秒光。而且,這還是女鞋,有鞋文化的男性群體又當如何?

圖片
 
可以罵他們,但是罵沒有用。

最根本原因,還是沒有自己的時尚產業與之抗衡。
 
事到臨頭,全國上下恍然醒悟,西方時尚占領的不僅僅是服飾世界,更是中國人的審美世界和精神世界。

這邊,中國人自己的時尚產業,自上到下缺乏基因、缺乏美育、缺乏框架、靠臨時喊口號,能干得起來嗎?

當然,也許這是一個契機,自上而下引起重視。

前幾天的芭莎年度派對上,趙麗穎和張小斐就選擇了國產禮服品牌,照樣美得不行,郭培這個名字也許會越來越出圈,也不比國際大牌的高級定制掉價。

穿國產高定表達愛國之情,趁著熱點,還能免費蹭個熱搜。

圖片

但,中國人自己的時尚產業,不能總是建立在愛國心之上。

等這件事沒熱度了,香奈兒DIOR一起上陣,還有幾個女明星愿意選擇國產禮服呢?

靠著民族自豪感撐起來的時尚康莊大道,走不遠。



- 來尬聊 -

你對中國時尚產業崛起有信心嗎?



 

文字:S | 圖片出自: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