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大賽推出2021特別欄目“優秀畢業作品”,專注于搭建優秀服裝院校畢業設計及新生代設計師展現創意,體現價值、融合創新的平臺;實現產學資源的精準對接,讓更多優秀的院校及作品更充分的呈現。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讓畢業生和老師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優秀作品可以展示給更多人,更多的創意可以引起共鳴,帶來更多思想的碰撞。讓大家看到各大設計學院畢業生的設計及創意能力;也意在從各大院校的畢設主題及作品呈現上看到設計教育的新趨勢。
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成立于1985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4所輕工業院校之一,目前設有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表演及攝影四個本科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王牌專業,下設服裝藝術設計、女裝設計、男裝設計、形象設計、陳列設計、服裝營銷、針織設計、飾品設計等八個方向,擁有紡織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美術學三門學科碩士學位以及紡織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以“夯實基礎、拓展能力、注重創新、突出特色”為指導思想,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交叉互動的生態實踐教學體系,2014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入選2018遼寧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中國十大時裝名校等多項稱號。
通過重塑與未來探索等矛盾概念,將充滿實驗性的材料結合新技術運用到創新服飾設計中。用多元化多維度設計視角解讀在當前特殊疫情下,面對巨大沖擊和變革的創舉之心。表達本屆畢設學子身受疫情所困,但心卻跨越時空,追逐夢想,溯端竟委,不負韶華!《旅客》主題設計靈感來源于“綠皮火車”,綠皮車在我心中一直是懷舊與文藝的代名詞,也是廉價和草根的代表。從上世紀50年代 晃晃悠悠一路走來,綠皮車身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個年代的光影。隨著實用功能逐漸減退,其文化意義逐漸增強,綠皮車不斷出現在大量文學影視作品中,慢節奏承載著很多都市人的向往。每一段旅程背后,都寄托著每位旅客身上抹不去的情懷。我將這種情懷融入到服裝當中,結合當下流行趨勢,提取設計元素,將復古懷舊和當下潮流進行結合,設計一系列兼具時尚審美性和運動功能性的服裝。靈感來源于書信。聰明的古人,會選擇用各種方式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從結繩記事,到鴻雁傳信等。隨著科技的進步,遠在彼岸的人,也可以用手機交流,一秒鐘就可收到消息。但是,太快的傳遞方式,好像是缺少了些什么。這讓我想到之前的書信,人們把信件投遞到郵局,等待親人的來信。設計時,選擇了折紙的元素。用信封的折疊方法與服裝結構相結合。面料上采用植物染色,還有吊染的染色手法。做出漸變的效果。再進行肌理再造,部分做出郵戳的浮雕感。使服裝本身多一份環保,少一些污染。誰是時尚這場游戲里的頭號玩家?帶著對“最潮流”這個詞的理解,我將流行的嬉皮復古氣息與日式街機元素進行融合,希望可以打造一系列屬于時尚先鋒玩家的“戰袍”——穿上它,你就是鏡頭前最酷的!本系列顏色大膽亮眼,藍黃為主色,穿插點綴綠色紫色等,可玩性極強。廓形源于70年代嬉皮士服裝,印花圖案提取自樂隊海報與老式游戲包裝,面料主要運用皮革、香風粗呢絨和牛仔,結合刺繡工藝可以達到精致時尚但又十分實穿百搭的效果!本系列靈感來源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面料運用針織、毛呢,手感柔軟舒適。色彩主要為藍色、黑色,表達一種內心的落寞、悲傷。圖案上通過凌亂的線條,增加視覺感,突出瘋子的瘋狂。廓形上選擇利落的H型和A型,與凌亂的圖案形成對比。《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使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本系列試圖通過系列服裝設計表達天才與瘋子可能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有些人在別人眼里他們是一群瘋子,但在他們自己眼里他們有屬于自己的世界,大多數的他們只是思維邏輯不被大眾認同罷了。依賴于對未知虛擬世界的構想。在賽博朋克的理念和對回到未來對沖擊與趨勢下, 我想找到一種無法預料對獨特的點來予以服裝新的能量。在追尋未來的色彩背景下, 我以信息科技為主題, 圍繞黑客、人工智能、 虛擬現實等元素創造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所吸引 賽博朋克也往往帶有一些悲觀主義色彩, 它代表著一種對社會的反思精神。用它的機械感、工業感來予以服裝廓形結構的元素 用遇光變色的紗線作出針織芝麻提花,凸顯圖案。也同樣作一種隱形工藝。在色彩元素運用上,我想要為作品帶來一種線跡的未來感。在作品上要展現出“回到未來”的一種朋克感。
系列設計作品靈感源于設計師的一位盲人朋友,通過接觸使我關注了這一群體。設計師看了大量關注視障者的書和電影、學習盲文、去到中國導盲犬基地......最終在康德的“物自體”哲學概念中找到世界是多維度的答案,由此展開本系列設計思維轉化。
作品從視覺認知的片面性與物質本身的豐富性出發,進行服裝材料的創新應用與結構工藝設計。最終希望在生活中使盲人能夠通過觸摸感知服裝的款式、面料成分、保養方式,賦予少數群體新的選擇權。
情緒,是一種抽象卻又無處不在的心理現象。本系列設計靈感源于大三暑假一段男裝企業的實習經歷,每天兩點一線的重復工作與生活,使設計師深切感受到上班族的壓力。人們身體忙碌、內心沉睡,「麻木、自閉、發泄、掙脫」等情緒便在不知不覺中滋生了。
因此設計師想要以服裝作為載體,用束縛、包袱的形態去表達人們長期高壓狀態下所產生的這些情緒,并通過多變性的結構設計和趣味性的裝飾設計,來打破沉悶,詼諧的傳遞和表達對這些情緒的「反抗」。
作品主題詮釋了千禧一代年輕人對于自我表現的熱衷,從舊物改造中汲取創作手法,將對面料創新改造引進到大眾成衣設計中來,使得成衣設計表現出既前衛又不失傳統的特色,為其注入新的活力。本系列作品從相聲藝術表演中獲得靈感。設計中從色彩配比、工藝結構變化等方向找到與服裝平衡的元素,用相聲道具的扇面褶和嘻哈涂鴉等元素,進行服裝廓形與細節變形設計。希望通過作品傳達男裝重視社會化語言和服裝技術美學的理念。
針織
設計
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針織設計方向是國內服裝院校中較早開設針織服裝設計方向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也是國內高等院校中較早具備培養電腦橫機技術和針織產品研發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設計人才的專業方向。針織設計方向著重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具備多學科協同創新意識,熟練掌握針織服裝工藝技術和針織產品設計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訓練開放、創新的設計思 維。針織設計方向主要定位于針織服裝設計、針織成型產品研發、針織組織花型開發、針織工藝結構研究、針織品牌管理等方向。力求將針織技術與時尚藝術有機結合,為企業持續提供從事現代針織服裝設計的專業人才。
針織服裝設計方向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擁有“基礎、設計、工藝”于一體的綜合教學團隊。“雙師”素質教師比為100%,81%的教師先后選派赴法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設計學院交流,50%的教師具有項目主案經歷。形成了一支整體素質優良、業務精煉、技能突出、結構合理且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針織服裝教育團隊。
靈感來自于夜間不打烊的商店,主要以重慶為主,表現人們在夜間生活的狀態。將現代時尚與中國元素相結出獨有的中國風格,顛覆傳統中國風的刻板印象,使得服裝設計更具時尚感和內涵。
靈感來源于戰爭運動,運用了65式軍裝的細節與國潮風格相結合,碰撞出一種獨特的酷女孩的形象。女性的柔美中又透露出內心的強大氣質,最大限度的體現出硬朗風格下的潮流大氣。
THE BEAUTY
///OF
BUILDINGS
簡體字的組合重塑,碰撞出別樣的新鮮效果,變形疊加讓文字更顯藝術趣味,與服裝款式的局部融合,讓古板的文字迸發新的活力。
THE BEAUTY
OF///
CHINESE CHARATER
靈感來源于上世紀滇西發生的戰爭故事,以全新的配色詮釋工裝-軍事風格以針織物獨特的花紋肌理,提取飛行夾克經典設計元素,將男士戰壕風衣等的款式進行創新組合設計。
▌徐曉雨《尋夢怪獸屋》
在紛擾繁雜的世界中,在忙碌不堪的生活里,每個大人都渴望和孩子一起回到無拘無束的孩童時代,做異想天開的夢,玩幼稚天真的游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