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化彈性供應鏈基地
助推服裝產業新長征再出發
——在中國服裝論壇創新峰會上的致辭
(2021年5月10日)
陳陽山
大鵬會長、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萬物競長的美好時節,我們又相聚在美麗的貢江河畔,共話服裝產業高端制造的美好未來。首先,我代表中共于都縣委、于都縣人民政府和勤勞淳樸的百萬于都人民,歡迎各位新老朋友的到來,并真摯地感謝大家對于都服裝產業的支持與關心!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上下正在開展以“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目標的黨史學習教育。回望歷史,87年前即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當時,于都因為政治紅、位置優、物產豐、人民好等優勢,成為紅軍集結、長征出發的最佳選擇。
“政治紅”就是于都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核心縣,誕生了贛南第一支工農武裝、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位置優”就是當時中央紅軍的計劃是從西南方向突圍,到湖南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而于都距離各戰場及第一道封鎖線距離較近,都是只有八、九十公里,是紅軍從各個戰場快速撤離、迅速集結和突圍轉移的最理想選擇。“物產豐”就是當時的于都戰爭少,受戰爭的創傷也少,又正值秋收季節,米糧充裕、人口眾多,還有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家國企——中華鎢礦公司,可以滿足紅軍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補給。當時8萬多人在于都集結休整長達10天,進行了兵員、武器彈藥、糧款的補充,其中補充兵員9700人,每名戰士在出發前帶足了7天的口糧。“人民好”就是于都人民十分擁護紅軍,紅軍在集結休整、出發期間,于都百姓每天幫著紅軍籌糧籌款、架設浮橋,對外卻沒有泄露一絲一毫的信息,被新華社記者稱為“30萬人保守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同時,積極籌錢籌糧、踴躍參軍,為長征傾其所有。1934年5月至9月,于都在短短4個月時間,就擴紅2.33萬余人,為長征出發籌糧8萬擔,籌款6萬余元;購買公債81.9萬元,占全部公債的17%。
10月17日至20日,中革軍委、中央機關及紅一、三、五、八、九軍團等主力部隊共8.6萬余人,先后從八個渡口渡過于都河,踏上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里走向勝利、走出一個全新的中國。于都也為長征和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1934年的于都34.33萬人,到1936年時銳減到17.54萬人,支前參戰人口超過10萬人次,6.8萬人參加紅軍,1.7萬人參加長征,到新中國成立時只剩下277人。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為共和國的建立作出了于都貢獻,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推動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是我們服裝人的新長征之路。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于都視察時,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現在是新長征,我們要重新再出發”的偉大號令。如今,于都的服裝產業也和87年前一樣,具備政治紅、位置優、物產豐、人民好的優勢。
“政治紅”就是于都擁有巨大的政策優勢,有總書記的深情關愛,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家衛健委、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的對口支援和國家自然資源部的定點扶貧,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市委、市政府將服裝產業上升為全市“兩城兩谷兩帶”發展戰略;我縣為服裝產業制定了專門規劃和“服裝十條”政策,全縣干群對服裝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形成了高度認同,并以縣人大決議的形式通過了《關于推進全縣紡織服裝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位置優”就是于都區位優勢好,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和長三角城市群,距離廣州、深圳、南昌、廈門均在500公里以內;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鐵路穿境而過;輻射帶動強,以于都為中心的150公里半徑區域內有超過400萬以上人口、100萬以上產業工人。
“物產豐”就是于都國土面積大、經濟基礎條件較好,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臍橙、富硒油茶等農業產量大、品質好,紅色旅游、研學和紅培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全縣服裝供應鏈基礎較好,圍繞“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建設了產業研究院、服裝學校、檢測中心、牛仔水洗產業園等十大公共服務平臺,去年全產業產值達到52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107家,還有近3000家中小微企業,先后被評為“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十大特色產業集群”“全國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基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江西省重點工業產業集群”等,為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支撐。
“人民好”就是于都人口多且勤勞淳樸,全縣勞動力近70萬,其中從事服裝行業的勞動力達30萬以上,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撐。同時,我們在園區設立了企業服務大廳,建立了“店小二”服務機制,探索并實施了干部到企業掛職鍛煉模式,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媽媽式”服務,獲評“全省十佳優化營商環境縣”。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過去,于都為紅軍長征出發傾其所有,今天,于都也將盡力為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長征再出發添磚加瓦。
第一,我們將努力打造數字化彈性供應鏈基地。圍繞打造“技術好、成本低、反應快、品類全、服務優”的彈性供應鏈基地目標,針對縣內供應鏈企業現狀,去年我們提出并實施了“核心工廠+衛星工廠”模式,目前已初步完成羽絨單品和牛仔各1家核心工廠的建設,正在總結“核心工廠+衛星工廠”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待成熟后,我們將全面推動具備成為核心工廠基礎的近百家供應鏈企業和近3000家小微企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升級,建設具有于都特色的數字化彈性供應鏈基地,為品牌企業提供優質的B2B服務。我們期待各位發揮品牌企業的生產、管理經驗優勢,助力于都數字化供應鏈基地建設,把供應鏈放在于都,或把訂單留在于都。同時,圍繞高品質制造需求,共同建設單品類工藝標準和質量標準,從而探索形成中國服裝高質量制造標準。
第二,我們將努力構建與高質量制造相匹配的服務體系。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產業發展環境,為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解決高品質追求與資源支撐不足的行業痛點問題。一是做好平臺服務。在完成十大平臺建設基礎上,啟動訂單管理服務中心、工業互聯網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每年建設1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助力有需求的企業輕裝上陣、“拎機入住”。二是做好人才服務。在高端人才方面,加強與北京服裝學院、武漢紡織大學、江西服裝學院、江西理工大學等專業院校的合作,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在產業工人方面,開展校企合作,吸引16歲以上的初高中畢業生進入服裝行業,通過有效的專項培訓,在服裝制造的各個環節,開展高難度工藝的攻堅,培育一支心靈手巧、熱愛服裝、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在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等方面加大探索,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在原有“店小二”“媽媽式”服務的基礎上,完善優秀年輕干部到企業掛職服務,為于都服裝高質量發展奠定干部基礎。尤其是,做誠信政府,對作出的承諾、制定的政策、簽約的合同條款,我們將堅決兌現到位。
第三,我們將努力探索服裝產業與長征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在作家索爾茲伯里的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長征文化,不僅是于都的IP,也是中國的IP,更是世界的IP。我們將加大對長征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大力探索長征文化與服裝產業的深度融合,探索出更多以長征文化為主題的品牌和產品,為于都品牌引領服裝新時尚提供文化助力。同時,長征文化激活的旅游經濟,體育融合激活的賽事經濟,將為服裝產業發展帶來更大的市場。我們真誠的希望各位朋友和我們一道,共同參與長征文化與服裝產業的深度融合,助推長征文化和中國服裝品牌在于都集結出發,邁步新長征。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于都是一塊長征精神浸染的革命圣地,也是一片蓬勃向上的發展熱土,讓我們攜手同行,在“新長征再出發”的偉大號令指引下,推動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最后,預祝本次峰會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事業興旺!
來源:鳳凰網江西頻道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