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時裝周自1997年創辦至今,一直致力于支持本土原創設計力量發展,中國時裝設計師在這里經過20年的錘煉,愈發成熟自信。恰逢中國國際時裝周20周年,我們邀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時裝評論委員會委員,通過簡短文字,與我們分享他們眼中的時裝周。
《精品購物指南》報社常務副總編
王明亮
“能不能幫忙找一張太廟秀的邀請函?”上一季,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國際時裝周的閉幕大秀開始前,這是我收到最多的微信。
這場在古代皇家廟宇中舉行的大秀,成為傳媒和服裝行業都在關注的焦點。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中國秀場文化的新高度。
在巴黎時裝周中,香奈兒、愛馬仕這樣世界級品牌,在巴黎的大皇宮上演一場場有創意的大秀,引來全世界時尚迷的贊嘆。中國民族品牌的秀,也從創意產業園,走入了更中心、更有想象力的地點。
每每和NE·TIGER的董事長張志峰先生聊天,總會談起第一次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的故事。那時候,還沒有“開幕秀”、“閉幕秀”的概念,他扛起開幕秀的重擔,搭建舞臺,無償供給后面的品牌使用。那時,北京飯店宴會廳這個場地也是幾經申請才被批準。那一年的大秀,震動了當時的中國時尚界。
如今,米蘭、巴黎時裝周這樣的世界級時尚舞臺,也伸開雙手,擁抱了來自中國的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就曾帶領中國設計師走入巴黎,“China In Paris Showroom”中7位設計師的作品驚艷巴黎。郭培、勞倫斯·許等等很多設計師,也都成為巴黎高定周中的東方之花。
中國模特更是世界模特軍團中的寵兒。劉雯、何穗、趙磊都在世界模特排名中名列前茅,是拉格斐等世界級時裝大師的廣告寵兒。
如今,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20年的光陰,都讓中國時尚這棵小苗迅速成長,總有一天,會成為大樹參天。
北青網副總裁
司秀琴
彈指一揮間,中國國際時裝周已走過了二十年。20歲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一直致力于鼓勵和支持本土原創勢力和設計師成長,中國的設計師們在時尚舞臺上經過20年的錘煉,也愈發自信了。20年來,中國國際時裝周為建設北京時尚之都儲備了大量的人才,更為北京文化中心建設和助推北京成為世界級“時尚之都”的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中國國際時裝周一年一度的“漢帛獎”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20年來為我國乃至世界時尚業界選拔、培養了一大批設計新秀,為我國服裝設計創新、設計師隊伍建設、服裝產業的發展、時尚文化建設、設計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設計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
20年來,在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影響下,我感覺到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以及中國的設計師們在堅守與傳承傳統文化上愈發自信了,尤其是近幾年的設計師作品發布中,越來越能看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東方文化之美賦予了更多國際化元素。在告別對西方審美、時尚潮流、價值觀等模仿與追隨之后,如今的中國紡織服裝業越來越意識到原創設計和品牌文化的重要性,逐步實現從產品出售到文化輸出的轉型。
中國時尚在經歷20年的變革之后,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已經成為時代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標志性音符, 中國國際時裝周通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時尚話語權的多元化和專業性綜合服務平臺,已結出累累碩果。我相信,中國國際時裝周今后的路將更加精彩,以首都的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為依托,以時尚為引領,帶動產業轉型、拉動最終消費,將更加體現我國文化自信的發展趨勢。
中華工商時報主任記者
劉戰紅
中國時尚20年,彈指一揮間。
記得那是1997年的歲末,作為媒體評委,我一口氣觀看了中國國際時裝周首秀的30余場時裝發布……那一年,中國時尚人托舉起自己的“金頂”,從“設計與產業結合”起步到“品牌與產業升級”、“風格與時尚”、“民族文化與國際時尚”、“品牌、時尚、創新”……一路走來,中國向世界展示著東方文化的時尚態度。
2006年10月1日,中國設計師謝鋒選擇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日子,帶著他的JEFEN品牌登上巴黎時裝周的T臺,成為首個正式走進巴黎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在以“門”為名的秀場上,謝鋒用簡潔、優雅的設計語言向世界詮釋了中國時尚產業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國際化進程。 由此,世界更多的時裝周上有了中國設計師和中國品牌的身影。
2011年,中國國際時裝周牽手“梅賽德斯-奔馳”,隨著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和繁榮,中國時尚步履更加鏗鏘,中國國際時裝周已然跨入國際著名時裝周的版圖,世界不斷見證著中國迸發的時尚力量。
2012年,一輛由巴黎開到中國上海的“路易威登”號古董列車,駛入北外灘老碼頭的室內秀場。Louis Vuitton用其157年來史上最盛大的海外發布開啟了國際奢侈品大牌競相追逐中國經濟騰飛的夢想。Burberry、Chanel、Hugo Boss、Dior Homme紛紛布局中國市場,扎堆熱捧中國時尚,中國時尚職業買手更是成為了世界時尚界的新生力量……
一個20年,中國時尚迎來如此巨變。日新月異、風馳電掣,中國時尚產業、中國時尚經濟讓世界刮目相看。如今,中國時尚作為一種時尚現象,正在對整個世界時尚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新聞社高級記者
閆曉虹
漫漫20年,于浩瀚無際的歷史長河來說,僅區區彈指一揮間;而于滾滾向前的中國時尚浪潮而言,卻又著實可圈可點。
承載著時尚光輝夢想的中國國際時裝周自1997年創辦至今,已走過整整20個年頭,并一躍成為海內外知名品牌和設計師傳播時尚流行的大舞臺。
作為擔任過時裝周媒體評委(1997年第一屆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中國十佳時裝評論員的資深媒體人,我也有幸親歷了中國時尚從懵懂起步到繁榮振興的可貴歷程。
1999年,'99中國時裝周在北京拉開帷幕時,我在報道時寫道:這是本世紀(二十世紀)中國時裝界的最后一次盛會。
從2000年起,為進一步促進中國服裝產業、設計文化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中國時裝周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時裝周,意欲在保留中國時尚于全球化語境下的“獨立性”外,又可與五光十色斑斕多彩的國際時尚同頻共振翩躚共舞。
期間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時尚流行趨勢的發布更日益與國際同步接軌,從中可見個性和審美已成為國人著裝穿戴的目標和追求。
世人有目共睹,20年間,中國時尚伴隨著經濟騰飛的腳步,一直快步向前,大膽超越,正變幻成國際時尚潮流風景中的一道不容忽視的靚麗風景線。
北京電視臺財經節目中心主編
張曉燕
2003年,做為職場新人,我的視野剛剛掃描到時尚領域。
那時的美妝,還流行濃眉大眼。那時的街拍,還正是低腰盛行。那時的時尚菇涼開始穿上JC款的絲絨健身服,呃,和健身無關。
那年,關于中國風,彼時已滲透進衣櫥中。街邊原創門店,某寶網上小店,一些現在已經很牛的中國風品牌,當時還是校園邊、網絡上的“雙創”先驅,盡管進不了商場,但也懷揣著夢想,希望麻布、盤扣、紅花、綠葉、腰封、斜襟,能有一天就紅遍世界。
從此,和中國國際時裝周定點約會。T臺上的“東方設計”“中國元素”,也從偶爾點綴,到無處不在,以及,各種延伸。
有走歷朝歷代更迭系的,秦漢唐宋元明清明國,每年一個系列。有走文化遺產傳承路的,戲曲刺繡花瓶和繪畫,穿插不同主題。與其說是看了一場“國風”T臺時裝秀,不如說是看了一場場好大的戲,偶有清茶點綴,基本濃墨重彩滿漢全席。
后來,從臺前到幕后。突然發現,近幾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的“中國風”好像悄悄的吹出了不一樣的風。繁雜的裝飾元素越來越少,曾濃重的顏色則越來越淡。古裝戲服的舞臺感漸淡了,古典修心的氣韻越來越仙兒。有減法,更自信。
當中國風不再成為秀場上的稀罕和調味,當或錦衣修身、或行云流水的中國元素不再自成王國,而成為打開國際設計師創意思維和視角的選配元素,其實,也許未來,再談中國風時裝,盡成百科中的詞條往事。
有一天,當設計師幾乎忘了使用到的元素來自中國,中國元素也許會,時尚得更加自由。無招勝有招,美麗是硬道理。我心悅之,就是自在天地。
《時尚北京》雜志主編
賈揚
二十多年前,恰逢中國國際時裝周在那時的中國服裝界獨樹一幟,舉起時尚的大旗,開始了一個漫長而又充滿生機的成長之路。每年都會期盼著它的來臨,可以看到來自全國的時尚才子,談論我們共同的理想,如何把中國的品牌做到世界時尚舞臺上去。
二十年來,中國國際時裝周沒有一步停歇地探索者中國時裝設計之路,為中國時裝設計師提供了讓全社會認識他們的舞臺。今天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時裝周林林種種,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足見今天對設計之重視達到了新高度。
中國國際時裝周是一個標桿,也是風向標。它代表著中國時尚設計界的總體水平,也預示著未來可及的高度。
《中國服飾報》時尚中心主任
趙艷梅
時裝和時尚的中文書寫是有區別,英文書寫是沒有區別的。說到時尚,人們首先想到是時裝時尚,是因為跟時尚最接近、最緊跟潮流的就是時裝這個領域。但是,時裝僅僅是時尚類商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片面把時裝等同于時尚。時尚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文化的體現,是時代精神的一種生活表現,并不僅僅聚集在某一個產業、某一個商品上。
因此,20年來,時裝周的功能不斷擴展,不僅僅促進了產業發展,它更像一個時尚匯集平臺,漸漸融入了產品、信息、文化、經濟甚至藝術形態等方方面面的要素。中國國際時裝周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已經逐步從產業促進向品牌、城市時尚經營服務,向生活文化傳播,向時尚生活引導不斷延伸。飾品、美妝、汽車、手機、地產、電商、家居、音樂、藝術、影視、餐飲等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關注時裝周,開始參與時裝周,與時裝時尚跨界融合。社會各領域的時尚人士來到時裝周,發表他們的時尚態度、時尚宣言,共同打造、引領現代時尚生活。
于是,時裝周的內涵不斷豐富,變成了以時裝為主體的生活時尚和文化話語權的發布平臺。
中國經濟網時尚部副主任
付云鵬
創辦于1997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每年3月和10月分春夏和秋冬兩季在北京舉行。從1997到2017,中國國際時裝周已經成長為中國時尚的最高舞臺。
從“制造”到“智造”,堅持創新是行業進步的動力。
作為世界紡織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出口大國的中國紡織服裝工業,創建自主品牌則成為必然,而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新時期,努力改善紡織服裝人才結構,就要造就一批行業領軍人才。二十年來,中國國際時裝周勇于探索,不斷創新,逐步發展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集合平臺,同時挖掘和培育出眾多本土優秀設計師,這些設計師中不乏已經登上世界級時尚舞臺,致力推廣中國的時尚文化。
中國國際時裝周一貫鼓勵和支持本土原創勢力,工匠精神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的傳承,也成為中國國際時裝周平臺上的中國本土時裝設計師們的特征。從中國國際時裝周走出這些優秀設計師們,每一個設計、每一件產品都融入了匠心、凝結了匠意。以匠心做時尚,契合了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需求,并賦予時尚更深的價值內涵,精準展現出時代需求及價值取向。
中國網資訊中心主管
沈楊
中國國際時裝周創立于1997年,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以設計為先導,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為創辦宗旨。從1997到2017,一路走來成長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時尚盛會,同時中國國際時裝周也迎來了她的20周年生日。
成長的道路上總離不開模仿與學習,中國的時尚之路起步并不算早。從大褂旗袍到西裝禮服,從國外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到中國品牌開始在國際市場暫露頭角,盡管與時尚接軌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們一直在努力。
時尚從來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時裝周預示和決定了下個季度服裝趨勢的流行動向。隨著近幾年中國一批新生代設計力量的崛起,中國國際時裝周也是越來越多獲得世界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來了梅賽德斯·奔馳與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冠名合作。我們也可以切身感受到每年中國國際時裝周的不斷成長與蛻變,無論是場內參與設計師的數量和知名度,還是品牌或設計大賽的作品展示,亦或者是場外穿梭于各秀場間的時尚達人穿著搭配,都會給你一個直觀的視覺感受,那就是中國的時裝周真的越來越國際范兒!
北京電視臺紀實高清頻道,攝像師
馬勇杰
中國迅猛發展的二十年也是中國時裝發展的二十年。 自1997年創辦以來,中國國際時裝周歷經多年的發展與沉淀,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和時裝品牌發布流行趨勢、展示創新設計、建樹品牌形象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舞臺,更是中國時裝的一張名片。
遙想20年前,時裝演出只是專業人士才能觀看到,百姓看一場秀很難,只有憑著一張珍貴的紙質邀請函才能一睹T臺的芳容;而20年后的今天,看一場秀變得如此輕松簡單,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夠通過手機、電腦與現場同步掌握時裝周的時尚發布信息。這一切都有賴于中國國際時裝周的高新科技入駐。其中,現場直播支持,更有VR技術帶領超出現場不知多少倍的觀眾立體走進這時尚視覺盛宴之中,作為媒體,我們有幸提早領略和掌握最新電視科技技術,并把之用于傳播中。而普通百姓更是手持手機等現代工具實時發布所看到的,自媒體等應運而生。更多時裝品牌打破傳統,采用即看即買模式的發布形式,更是增強了觀眾體驗,將時尚從T臺拉到每個人觸手可及的身邊。
北京晨報時尚資深編輯
馬丹
中國時尚20年就像光速行駛的列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見證了中國服裝行業的偉大發展。
20年前,我們還在通過買光盤的形式去獲取時尚信息,尤其國際四大時裝周,是設計師、模特、秀導、攝影師心中的時尚圣地,好像只有到過那里的人才能被尊稱為老師。中國國際時裝周20年前剛剛起步,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資源稀缺、信息渠道閉塞、人手不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20年后的今天,成為影響全世界的時尚盛事。
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國內品牌支持中國國際時裝周,選擇在這里發布重大消息以及潮流趨勢。SHOWROOM、靜態展這種形式,以往都是國際大牌去做,全方位展示品牌精神。但我們早在幾年前就引進了這種形式,而且還在不斷完善、創新,為品牌、設計師提供更多元化的舞臺。20年前,本土設計師根本不敢想象去國外辦秀,登上國際四大,但現在,有無數國內設計師在米蘭、倫敦等地方辦秀。這說明,中國原創設計品牌在國際獲得認可,世界都在關注中國,這對于交流、學習、創新、融合有著重大作用。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VR影像、3D全息逐漸取代常規秀場發布。國際大牌時裝發布,都采取景觀設計以及大場面道具設計為主,充分利用視覺設計。這點,國內的設計師、秀導還是有可提升的空間。希望中國時尚下一個20周年能引領全球時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