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市場觀察 | 透過“宇宙中心”曹縣,看見「漢服生意」的AB面

發布時間:2021-06-21  閱讀數:7760

在曹縣靠漢服“脫貧致富”的同時,資本也已跑步入場,帶頭掀起漢服狂歡。但同時,囿于受眾個性化、圈子小眾化等特點,目前漢服行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仍未出現一個國民品牌能夠撬動大眾消費群體。

在曹縣靠漢服“脫貧致富”的同時,資本也已跑步入場,帶頭掀起漢服狂歡。但同時,囿于受眾個性化、圈子小眾化等特點,目前漢服行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仍未出現一個國民品牌能夠撬動大眾消費群體。


圖片

“宇宙中心”“北上廣曹”“寧要曹縣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通過各種玩梗,山東菏澤曹縣一夜之間引爆流量,活躍于各大視頻與社交平臺。

曹縣梗推波助瀾,讓曹縣的走紅玄學,被不少人調侃為“大紅靠命”。

但追根溯源,曹縣身上的魔幻特質,或許是其被互聯網選中的原因之一——從壽衣轉型漢服產業,僅用10年就從貧困縣逆襲成富豪縣

在曹縣靠漢服“脫貧致富”的同時,資本也已跑步入場,帶頭掀起漢服狂歡。據艾媒咨詢數據預測,國內漢服市場將保持約60%的增速,2021年規模或達101.6億元


圖片


01
-▽-

狂歡的漢服生意


一家獨大到玩家輩出的進程中,漢服賽道逐漸擁擠。



小眾向大眾進階:玩家輩出,招式各異


? 2010年前后,“一衣難求”的小眾階段


2010年漢服圈尚處小眾時期,由于制作程序的繁雜及成本高昂,漢服生產模式以手工訂制為主,未出現批量生產。彼時,以明華堂為代表的高端定制品牌,產品有較高溢價空間,其目標客群由于購買力強也被稱為“大明富婆”


高端定制款的稀缺性,一邊為消費者所追捧,另一邊也被詬病為“饑餓營銷”。據公開報道,明華堂從下單到拿到成衣要等一年左右。截至6月3日,明華堂官網顯示的服飾工期已經排到2022年4月初。


圖片

圖片來源:明華堂官網


? 2013年以來,百花齊放的大眾化階段


從2013年開始,國內的漢服產業鏈從小眾階段轉入百花齊放的大眾化階段,打入更多年輕人陣地。


十三余


IP經濟打天下



IP,是漢服品牌引流的一大捷徑。


十三余主打“品牌+網紅”的模式,其創始人小豆蔻擁有120.9萬B站粉絲,品牌擁有較深的用戶認知。通過與《王者榮耀》、《清平樂》、魔卡少女櫻等大IP合作,十三余豐富了國風的使用場景,撕掉了漢服小眾的標簽,打入更多年輕人的陣地


其中,與《王者榮耀》的聯名款“瑤·遇見神鹿”,是漢服中的爆款,去年8月上市至今已推出16個批次,其天貓旗艦店顯示,該款漢服月銷達8000+件。


圖片

◎圖片來源:十三余官博


此外,漢尚華蓮、重回漢唐、川黛等品牌的成功,離不開自家知名模特加持。而池夏則是通過拍微電影引流。


蘭若庭


低價策略殺出血路


靠低價策略,蘭若庭殺出一條血路,被稱為漢服性價比的天花板。

2017年,在多數漢服定價四五百元時,蘭若庭推出的“藍隱”、“朱墨”、“素染”三款199元/套的魏晉風廣袖交領襦裙,直擊當時漢服愛好者價格防線

通過制造爆款、搶購現象,反復傳播,并引發下一次搶購,蘭若庭完成了“漢服界優衣庫”的形象營銷。幾年來,蘭若庭雖然壓低了毛利率,卻積累了259萬的粉絲,2019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

? 2015年以來,集團化布局的進階階段


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漢服品牌自2015年開始,進階到集團化布局階段,實現品牌多樣發展。

漢蓮服飾集團深耕漢服長達十年,旗下有多個漢服品牌,從日常到高端定制,覆蓋不同年齡層群體。


圖片

◎圖片來源:漢尚華蓮官博


重回漢唐旗下有四個品牌,瞄準不同需求客群,分別為主打傳統漢服、改良款的主品牌重回漢唐,針對年輕女性的華小夏、聚焦男裝的沐漢風和童裝品牌小華小夏。


圖片

◎圖片來源:重回漢唐官博



線下布局:偏愛成都、區域成熟商圈、中檔大眾mall


在漢服從小眾邁入大眾階段,多數漢服店鋪都堅持“現貨+預售制為主,定時上新,私域預熱之后形成搶購”的商業模式。


而從布局渠道來看,它們則呈現出另一特點:由上至下,先靠電商發家,再引流線下實體店。


圖片


實體店從貨源到搭配、陳設,加上專業人士指導,彌補了線上漢服不能試穿、貨不對版的風險問題,收割了一批線下粉絲。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漢服消費者雖以電商為主要購買渠道,但線下實體店分流占比高達41.7%,布局潛力大

城市偏好上,有“漢服第一城”之稱的成都極受漢服品牌青睞,無論是入駐首店還是拓展門店,均為首選。據成都日報報道,2020年成都涌現104家漢服專賣店,為全國之最


2006年底,重回漢唐在成都仿古商業街文殊坊開出首店,目前重回漢唐已有實體店30余家,其中成都店4家


圖片

圖片來源:重回漢唐官網


商圈偏好上,典型漢服品牌入駐區域成熟商圈占比達80%,這些商圈人流穩定、商業業態成熟、目標客群集中度高。


圖片



購物中心選擇上,漢服玩家入駐中檔、大眾化mall為主流,占比分別為39%、33%


圖片


在文化復興外衣加持下,漢服經濟具有不小的商業變現空間,愈發為購物中心所重視。


上海的香港名店街、綺麗次元創意文化街區,以及迪美購物中心,近三分之一的門店都被“三坑”占據。

在成都天府廣場的天府紅商場,5樓一整層被打造成了“三坑”街區,取名“聚焦Z代”,漢服、Lolita和JK制服的占比分別為40%、40%和20%。

杭州的湖濱銀泰in77B區負二層,同樣也是“三坑”門店聚集的地方。


02
-▽-

起底漢服圈“幕后推手”


“產能跟不上,價格下不來”,漢服圈多年之痼疾。曹縣的入場,破局了行業痛點,降低了漢服入圈門檻,加速了市場沸騰。



“年輕人的第一件漢服”:曹縣勁吹平價漢服風


發往全國各地的平價漢服,大多擁有一個共同的標簽——曹縣制造。100-300元的中低檔價位,擔起了“年輕人的第一件漢服”的使命。

曹縣之所以能快速切換賽道,暴打各類玩家,離不開其特殊的產業基因——


作為全國壽衣生產重鎮,曹縣擁有設計、打版、縫紉、加工的全套壽衣產業鏈;

2015年,曹縣利用自身產業優勢,轉向表演服飾領域,并掀起了電商大潮;

2020年,表演服產業因疫情滑入低谷,曹縣通過仿制爆款,打入低端漢服市場;

現如今,曹縣每次出新款漢服,就會牽動數千公里外某個女大學生的錢包。



圖片


便宜量大,簡單粗暴,曹縣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崛起。不僅有現貨,還包郵,直接殺入漢服萌新陣地。2021年,曹縣漢服銷售額已占全國市場的33.3%。


盡管曹縣 “第一件漢服”的標簽始終沒有得到漢服圈資深玩家們的蓋章認證,但卻不妨礙其默默占據漢服圈以外的整個大漢服消費市場。



眾人拾柴火焰高:“同袍”激增,力扛漢服破圈大任


漢服走向大眾化的背后,離不開“三坑少女”們的給力破圈。

他們因購買力強被稱為“三坑少女”(三坑:漢服、JK制服、Lolita服飾),在圈內互相稱呼“同袍”(取自《詩經》中的“與子同袍”),有時還在財經新聞中被舉例為“韭菜”

2003年,“漢服復興第一人”王樂天身著漢服走在鄭州街頭,引來眾人圍觀,被稱為漢服復興里程碑。如今,扎堆出街的“同袍”規模激增突破600萬人,搶奪了街頭視線,捏住了品牌的生死命脈。


圖片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購買300-1000元價位漢服的比例達65.1%,人數僅約600萬的同袍群體,支撐著100億的消費規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群體購買力強,熱情高、粘性大。


圖片


另據漢服文化傳播渠道調查顯示,古裝劇引領的古風審美令漢服文化關注升溫,抖音、微博、B站等社交媒體以及漢服推廣活動也助力漢服破圈。


2013年,方文山發起西塘漢服文化周,近400名同袍現身開幕式,舉杯共行鄉飲酒禮,創下了吉尼斯紀錄。如今,西塘漢服文化周已舉辦七屆,入園游客逐年猛增,相關話題登上抖音、微博熱搜。


03
-▽-

狂歡背后難掩隱憂


漢服躥紅,聲勢浩大。

但囿于受眾個性化、圈子小眾化等特點,目前漢服行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仍未出現一個國民品牌能夠撬動大眾消費群體。


以至于被資本催熟的漢服熱,看起來卻像是一場圈地自萌的狂歡。



小眾力量的反噬


小時候披著床單的孩子長大了,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近年來,漢服圈不斷出現撕逼行為與“出警”行為(指小眾圈里用個人標準,隨意批判指責別人的行為),以鄙視文化、排外性等不良風氣,為外界所指責戾氣太重,有 “飯圈化”嫌疑。

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服市場陷入了“始于熱愛,囿于斗爭”的發展困境:于外,入圈門檻依舊不低;于內,行業規模化發展受限

艾媒咨詢調查顯示,2020年中國網民購買漢服顧慮因素中,“形制繁多,選擇困難”一項高達49.8%。一件衣服的門道之深,不由讓入圈新人發出靈魂吶喊:能穿嗎?穿哪件?怎么穿?


圖片


由于缺乏標準,漢服圈通過形制、朝代、風格等因素逐漸劃分出來不同的派別,派別之間還藏著一長串鄙視鏈:考據黨看不起秀衣黨,復原黨看不起“仙服”黨,定制黨看不起在白菜黨……


一旦涉及到形制、派別或是“山正”(山寨與正版)之爭,漢服愛好者馬上進入戒備狀態,輕則掀起網絡罵戰,重則甚至上演當街扒衣的魔幻戲碼。


對于不混圈子的普通消費者而言,漢服圈不低的門檻、過重的戾氣讓穿漢服成為一項高風險行為。

勸退新人之余,漢服警察的出警行為,對商家的打擊也非常致命。

2015年,大火的“直裾”,遭遇圈內人士的發帖“打假”:除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曲裾”樣式,其余曲裾都是假的。2019年,蘭若庭“兩片式下裙”成為爆款,被形制黨集體圍攻。

如今的頭部品牌大多也歷經過形制風波,為避免爭議,店鋪盡量以“國風”替代“漢服”關鍵詞。

對商家而言,一方面,考據成本較高,不僅市場教育有難度,還常常反過來被消費者教育;另一方面,被發帖吐槽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可能導致雪崩式退貨,甚至直接造成小店、新店的封店、閉店。


圖片


漢服發燒友的“為愛發電”,讓漢服在主流商業視野之外迅速勃發;“信仰高墻”迸發的新矛盾卻放慢了小眾服飾破圈、發展的步伐,漢服成長的進程很難不讓人感概一句,成也小眾,敗也小眾




供需失衡下的一地雞毛


古老的漢風唐韻,在商業化進程中,濃縮為一件件長袖飄搖的服飾,也因供需失衡帶來一地雞毛——品控、版權問題

曹縣入局帶來的巨大產量,解決了漢服行業“量”的問題,卻難以滿足“質”的需求,甚至還加劇了山寨、價格戰等亂象。

漢服消費者對用料、裁剪要求較高,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商家趕工,極大可能出現品控“翻車”。2020年,以質量和高價著稱的“明華堂”屢屢因為走線、勾絲、色差等問題在社交平臺被抨擊。

而在成本高、工期長的生產條件下,抄襲、山寨橫行,則進一步擠壓了原創店鋪的生存空間

2019年,不堪同名或相似的山寨店鋪太多的漢服大店“國色芳華”被迫改名為“梨花渡”。同年,由于抄襲“龍母”等系列作品,曹縣漢服商家被原設計者漢尚華蓮告上法庭。諸多抄襲事件不勝枚舉,盡管近年有不少商家開始“山轉正”,但山寨盜版帶來的行業亂象罄竹難書,短期內難以整頓。

在這一點上,漢服行業的新一輪破圈或許得從“先誠實,再成交”開始。


來源:贏商云智庫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