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熱點聚焦 | 致敬馬毛姐、黃寶妹!兩位紡織人獲頒“七一勛章”

發布時間:2021-06-30  閱讀數:7532

熱點聚焦 | 致敬馬毛姐、黃寶妹!兩位紡織人獲頒“七一勛章”


經中共中央批準,“七一勛章”頒授儀式6月29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雄壯的《忠誠贊歌》樂曲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并發表重要講話。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今年是“七一勛章”首次頒授,共有29名功勛黨員獲此殊榮。而在這為數不多的29人中,紡織行業就有兩人上榜,她們是馬毛姐黃寶妹。


“七一勛章”由黨中央設立,是黨內最高榮譽,獲得授勛的29名功勛黨員,是全黨9100多萬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們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杰出貢獻、建立卓越功勛;他們道德品行高尚、創造出寶貴精神財富;在全黨全社會具有重大影響、受到高度贊譽。而馬毛姐和黃寶妹無疑是紡織界優秀黨員的旗幟代表,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重溫她們的精彩人生。


29日上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組織集中學習收看了“七一勛章”頒授儀式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等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中國紡聯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各直屬基層黨組織書記、各部門各單位主要領導共40余人在中國紡聯辦公大樓九層大會議室收看活動直播。中國紡聯各部門、各單位和各基層黨組織也根據黨委的統一安排,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分別開展了集中學習觀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七一勛章”頒授儀式現場

圖片


黃寶妹—人物檔案



黃寶妹,女,漢族,1931年12月生,1952年11月入黨,黨齡近70年。

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廠工會副主席,黨的八大代表。新中國紡織工人的優秀代表,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為實現“全國人民穿好衣”的夢想,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退休后堅持發光發熱,參與多地多個棉紡廠建設,積極服務居民群眾,參加市“百老德育講師團”,直播宣講勞模精神、宣講黨的優良傳統。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1960年~1963年,黃寶妹被保送到東華大學(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讀書深造。當時紡織部委托東華大學(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簡稱“華紡”)開辦“干部特別班”,三年學制,第一學年補習高中課程,后兩年集中完成大學階段“紡織工程專業”的課程。

圖片


圖片





 


生于血色年代

黨的光輝照亮人生



1931年,黃寶妹出生于上海。在那樣一個艱難的年代,黃寶妹一家九個兄弟姐妹只有三個活了下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十二歲起就開始跟著媽媽販鹽。十三歲那年,黃寶妹進入裕豐紗廠工作。

在管理嚴苛的裕豐紗廠,黃寶妹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稍有不慎就要被工頭毆打。母親心疼她工作辛苦,但懂事的黃寶妹還是堅持了下去。一直到解放后共產黨接管紗廠,取消了搜身制度、“拿摩溫”(工頭)制度等,黃寶妹才真正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工作起來更加認真!

在極高的工作熱情的驅動下,黃寶妹這位紡織工人的技術基礎和實操能力逐漸顯現。在紡車間跑一個巡回,就能準確算出需要花費的時間,一捧棉花幾斤幾兩重,寶妹用手就能掂量得出,人人都夸她“肚里有個鐘、手上有桿秤”。

新中國建國之初,青島第六棉紡織廠的優秀青年擋車工郝建秀總結出一套細紗擋車操作方法,后定名為“郝建秀工作法”,黃寶妹很快就掌握了要領,紗線斷頭卷繞在皮輥上造成浪費的“皮輥花”全廠最少不說,她還達到了郝建秀的同等水平。黃寶妹經刻苦鉆研,掌握了“逐錠檢修”技術。

與此同時,黃寶妹創造“單線巡回,雙面照顧”工作方法,精心設計工作動線,減少重復勞動,廠里的工人在她的帶領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堅持紡織第一線

從不識字到大學畢業



1953年-1959年期間,黃寶妹曾多次獲得包括:“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等在內的多項榮譽表彰。


她還主演了講述自己真實經歷的藝術紀錄片《黃寶妹》。1958年,謝晉導演所拍攝的電影《黃寶妹》中有這樣一段話,“神話里最會紡紗織布的是七仙女,但仙女是不存在的,真正的仙女是我們的紡織女工。”這段樸素卻充滿唯物主義思辨精神的話,描述的正是在電影中本色出演的紡織行業杰出帶頭人——黃寶妹。


電影《黃寶妹》節選


26歲那年,黃寶妹被選拔為干部,可才幾天下來,她便“渾身不舒服”,鄭重提出要求回車間。她說,“我是普通女工,紡織業才是我大有作為的本行當。”黃寶妹一直在車間工作了42年,直到1987年1月退休。期間,她多次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中國勞動人民參與相關外交活動;也多次登上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各種報刊雜志,她的相關事跡被廣為傳播。


1960年-1963年,黃寶妹作為優秀工人代表有機會到華東紡織工學院就讀,解放前還是文盲的她,后來經過不懈努力,拿到了大學文憑。


圖片

黃寶妹在大學校園


“領導交給我任務,真苦,老師講課,我根本來不及記錄,寫字基礎差,沒有好好讀過書,道理不懂,我干脆不寫,聽他說好以后,晚上他們做功課,我抄老師說的,他們睡覺了,我就做功課,所以我經常睡覺是最后一個?!?/span>


由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黃寶妹就獲得過諸多榮譽獎勵,所以她也有機會能夠在各種場合受到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接見,如今談起自己早年間見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宋慶齡副主席等各位領導人的經歷,她記憶猶新。


圖片

黃寶妹參加東華大學建校50周年活動




永葆初心

做“永不退休”的優秀黨員



自1952年入黨那天起,黃寶妹就一直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但在工作中是先進模范,在生活中她也秉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風,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從工廠退休后,退休后,新疆建設兵團又慕名邀請她到石河子市協助籌建棉紡廠。她多次出入新疆,從廠房設計到設備購買、從人員挑選到技術培訓,兢兢業業,親力親為。有人問:“你既不占股又不領工資,那么辛苦干嘛?退休了享享清福算了。”黃寶妹卻說:“黨員是不退休的,如果我們黨員都能奮斗終身,國家能不繁榮富強嗎?”

“工作退休,黨員不退休”的想法支持她繼續堅持發光發熱,積極服務居民群眾,參加上海市“百老德育講師團”,直播宣講勞模精神、宣講黨的優良傳統。

“一輩子要做好事,共產黨的教育。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入黨,入黨以后一直受共產黨的教育,一點一點培養出我這個性格,性格就是喜歡為人民服務,所以我做了一輩子?!?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楊浦濱江黨群服務站調研,當時黃寶妹站在楊浦濱江國棉十七廠舊址、同時也是她入黨、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地方,見到了習總書記。

黃寶妹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和總書記的對話。她說自己見證了上海從舊中國到新中國再到新時代的巨大變化,退休后也經常到上海的各個社區里給青年、黨員、干部講黨課。習總書記則回復說,黃寶妹是國家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奉獻者”,還鼓勵她繼續多向年輕人講一講。

疫情期間,黃寶妹又充分發揚模范作用,帶頭號召兒孫們和小區居民一起捐款,為“城市守護者”送去愛心和關懷。

2021年5月31日“七一勛章”公示提名建議人選二十九人,黃寶妹為其中之一。

“我看到心里激動。我孫子說你今天晚上不要睡不著覺,家里都激動。我們共產黨真是不容易,共產黨在解放全中國犧牲了好多好多同志。解放以后,我們那么窮的國家,現在建設得那么好,這次把我評選七一勛章(建議人選),真是做夢都沒想到。”

黃寶妹的故事,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耄耋之年的黃寶妹依然奉獻在為青少年傳播知識的道路上,她說,“我雖然老了,但我可以發動大家一起,努力為社會再做一點貢獻。只要我還能走得動,就會繼續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馬毛姐—人物檔



1954年6月,馬毛姐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馬毛姐從巢縣(現為巢湖市)速成中學畢業后,投身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她先后擔任合肥車站麻紡廠、針織廠、被服廠、帽廠、東風服裝廠車間主任、團支部書記、工會主席、黨支部書記等職務。1976年,馬毛姐擔任合肥市服裝鞋帽工業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圖片




榮獲渡江戰役“一等功臣”的

“紡織女將”



“馬毛姐”的名字是與1949年那場“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渡江戰役聯系在一起的。當年僅14歲的馬毛姐,她奮勇直前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時間追回到1935年,馬毛姐出生在無為縣(今無為市)馬家壩村一個漁民家庭,家里共有八個兄妹,家境不好。馬毛姐家里除了一間低矮的小茅草屋和幾畝薄田外,還有一只用以捕魚的小木船,這些就是全部家當了。打小,她就被抱給別人當童養媳,婆家對她非打即罵,吃盡了苦頭。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險,打響了著名的渡江戰役。1948年6月,安徽無為解放。年僅14歲的馬毛姐也參與其中,跟著哥哥去聽動員會,又報名參加了渡江突擊隊。當時這位年僅14歲的無為漁家女孩,頂著炮火用雙手撐著一只小船來回穿梭六趟運送大軍過江。

那一年的4月20日夜,渡江戰役正式打響。當天晚上,馬毛姐和哥哥劃著船與其他3條船組成渡江突擊隊,載著30名解放軍戰士從無為縣白茆洲向長江南岸進發。馬毛姐的英雄事跡,是在渡江戰役中無為人民英勇獻身的一個縮影。馬毛姐曾在回憶中談到她的右臂中槍受傷,但仍然堅持撐船,40多分鐘后,終于船只到達長江南岸。

1951年9月,馬毛姐受政務院(后稱國務院)邀請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領導的親切接見。同年10月4日,馬毛姐被毛主席接到家里,“吃飯時,毛主席親切地問我,家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還要我講述參加渡江戰役的經過。在得知我還沒有正式的名字時,毛主席沉思了一會說,你姓馬,我姓毛,就叫馬毛姐,你同意嗎?”馬毛姐回憶,就這樣,她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多年來馬毛姐一直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經常深入中、小學校,給廣大師生作報告,號召師生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青少年進行“三熱愛”教育。


來源:中國紡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