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觀察者網
打著所謂“強迫勞動”旗號,美國特朗普政府此前將香港服裝巨頭溢達集團一家新疆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7月6日,溢達集團發表聲明,指責美國政府的指控缺乏法律及事實依據,將其錯誤列入“實體清單”給公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已就此起訴美國商務部。
企業網站截圖
根據聲明,溢達集團6日就美國商務部將其旗下子公司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昌吉溢達,Changji Esquel)列入實體清單一案,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提出訴訟,就此事對整個集團造成的經濟和聲譽損失尋求法律救濟。
聲明指出,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美國商務部在未提前告知、且無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將昌吉溢達列入實體清單,這對整個溢達集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聲譽損失和經濟損失。
聲明稱,自2020年9月以來,溢達集團一直積極、透明地回應有關指控,并向美國商務部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The End-User Review Committee)提交多份商業文件以力證指控不實。然而,美國政府至今尚未對此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回應,或提供相關證據。
“為此,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訴諸法律途徑,以期盡早結束這一失實指控對企業所造成的持續且破壞性的聲譽和商業損害。”聲明稱。
2020年7月20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將包括昌吉溢達在內的11家中國公司加入“實體清單”,污蔑這些企業“配合政府侵犯人權”、“強迫勞動”、“強制收集生物識別數據”等。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說法,企業及機構或個人被列入“實體清單”后,美國政府即可根據《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限制對這些機構出口、進口或轉口。
溢達在昨天(7月6日)的聲明中指出,該名單錯誤地指責昌吉溢達在中國新疆地區使用“強迫勞動”,這與事實完全不符。多家全球性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應用SMETA等國際公認的行業標準對昌吉溢達開展審計,包括前往位于新疆的昌吉溢達進行實地考察,并對多位維吾爾族員工進行隨機獨立訪談。所有審計結果均明確顯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昌吉溢達在任何情況下存在“強迫勞動”或脅迫員工的行為。
此外,聲明強調,昌吉溢達并不是勞動密集型工廠,生產運作主要依靠技術先進、高度自動化的設備,以及經過專業培訓的技術人員。
昌吉溢達工廠 圖源:企業網站
據《華爾街日報》6日報道,溢達集團要求聯邦法官將昌吉溢達從美商務部的黑名單中移除。報道稱,根據訴訟內容,Michael Kors、Nike、Banana Republic、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等品牌已經停止或表示將停止與溢達的業務往來,以2019年為例,與這些品牌的交易給公司帶來了數億美元的收入。
另據彭博社報道,對于溢達集團的訴訟,美國商務部一名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曾駁斥反華智庫及美媒不實報道
觀察者網注意到,無論是溢達中文(簡、繁)網站,還是英文網站,均將該企業在新疆的發展置于首頁醒目位置。
企業網站截圖
據其介紹,溢達集團在1995年將業務拓展至盛產長絨棉的新疆,截至2019年底,在新疆的團隊超過1300人,其中包括400多名維吾爾族員工和近200名其他少數民族員工,其中約15%的維吾爾族員工在溢達工作超過10年。溢達集團還指出,不論民族或性別,新疆溢達員工的平均收入是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兩到三倍。
此外,溢達在2020年9月曾發長文駁斥《華爾街日報》及反華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不實消息。
《華爾街日報》曾在2019年5月16日的報道中提到:“自2017年起,官員們開始為該公司(溢達)提供來自南疆的維吾爾族人員作為員工。溢達在兩年間共接收了34人,但相關的錄取決定或對其所提供的培訓,完全由溢達自主決定,沒有受到政府的影響。溢達集團首席執行官車克燾先生表示,我們公司沒有被迫雇用任何人。”
溢達指出,公司所聘用的34名員工并非“被提供給”溢達或受強迫加入溢達工作,形容溢達“接收”這些新員工更不符合事實。這些員工是溢達在2017-2018這兩年間按照標準招聘程序所雇用。
公司曾向《華爾街日報》公開提供過關于此事的具體事實,但該報并沒有準確引述,“雖然該文章并沒有指控溢達使用‘強迫勞動’,但因文章使用一些推斷性質的字眼……直接導致其他刊物、非政府組織及美國國會紛紛渲染溢達使用‘強迫勞動’。”
企業網站截圖
ASPI于2020年3月1日發布的報告中,同樣使用了類似錯誤表述,更在引述《華爾街日報》時進行了刪減,遺漏了原報道中“對相關員工的錄取決定或為其提供的培訓完全由公司自主決定,沒有受到來自政府的任何影響”。
溢達指出:“據我們了解,ASPI 在發布報告前并未對其報告中涉及的信息進行獨立調查或確認,同時也并未通過相關開源中文文件、衛星圖像分析、學術研究和實地媒體報道去驗證其報告內容。在報告發布前,ASPI 也并未主動聯系溢達管理團隊了解集團在新疆地區的業務、招聘方式或員工的工作情況。”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勢力頻繁炒作涉疆議題,妄圖抹黑中國。除“新疆棉”之外,美國商務部還以所謂“涉嫌侵犯人權”為由將多家新疆多晶硅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對相關企業限制進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6月2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方對美方基于謊言和虛假信息制裁中國企業表示強烈譴責。關于新疆存在所謂“強迫勞動”,“種族滅絕”,完全是徹頭徹尾的世紀謊言。美方以謊言為依據,濫用實體清單打擊新疆光伏產業有關行徑,不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和市場經濟原則,也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趙立堅指出,從棉花到光伏,從農業到工業,美方以人權為幌子,不擇手段打壓新疆產業發展,損害的是新疆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也充分暴露出美方的真實目的不是關心事實和真相,也不是真正關心新疆人民,而是制造強迫失業、強迫貧困,禍亂新疆,遏制中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