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央行的部署,從7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此次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專家認為,此次央行降準,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這也將促使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更加穩健。
降準為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針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和市場主體需求,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和促進就業,近期實行的降準措施要體現結構性,更加注重支持中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幫助緩解融資難題。
在7月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后的常規流動性操作,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發生改變。他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主要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兼顧內外均衡,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有專家認為,此次降準將帶來兩個效應,即釋放更為寬松的流動性和促進實際信貸利率下調。從此次釋放的利好信息看,主要是針對小微企業進行的。這說明中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鼓勵企業發展的導向。
中小紡企融資更安全
作為企業經營的首要要素,資金狀況制約企業發展。據了解,某3-5萬錠的紗廠,年消耗棉花1500-1800噸,以棉花現行市場價位,3128級16500元到廠價計算,企業分次購進這些原料至少要準備100萬元左右資金,因此,中小紡企百萬元左右的銀行貸款是正常的,且行情不好,原料及產品庫存較大,資金占用影響周轉現象則會加劇。企業反映,近幾年,企業融資并不十分困難,但企業更希望通過國有商業銀行、資信信譽好、利率適中的金融企業融資貸款。因為社會集資、民間借貸畢竟不受政策保護,風險度高,社會影響較差,稍有政治經濟頭腦的商家都在遠離非法的、不規范的籌融資行為,如今央行降準釋放資金,企業融資額度將加大,融資可能性增加,受政策保護的資金使用安全性更有利于企業經營,作為中小微企業自然歡迎。
釋放資金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降低應該是明顯的。首先,中國銀行等四大銀行以及一些規模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總體比社會集資、民間借貸要低,而且因為不測風險引發的融資成本增減也是企業經營要素中占比較大的一項,過去一些小廠私企因為亂貸資金而造成的意外損失案例不勝枚舉,向四大銀行以及一些規模商業銀行的貸款的風險性成本相當低,只要互相誠信,借貸運作大多良性循環。其次,整個融資流程的規范化也是融資成本降低的一大原因,中小微紡企通過其它渠道融得到資,但出于公關、洽談、借還過程中的若干支出,實際加大了集融資成本,企業在資金解決方案選擇上更注重接受大行名行。
此外,2021儲備棉輪出正勁,此輪央行降準釋放資金萬億,對各中小紡企業積極融資參加競買將形成有力支持。
(來源 中國棉花網 人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