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浙里工程師”讓柯橋產才無縫對接》。“浙里工程師”作為今年浙江首批數字經濟系統多跨應用場景12個揭榜項目之一,文章聚焦柯橋如何以印染產業為試點進行“浙里工程師”應用的場景建設,通過一站式集成行業資源,讓企業、人才、院校突破地域、渠道等諸多限制,實現了產才無縫對接。

▲8月17日《浙江日報》頭版
全文如下
“浙里工程師”應用由紹興市委組織部、紹興市經信局、柯橋區委組織部聯合成功揭榜,以印染產業為試點在柯橋區進行場景建設。“作為一個交互式數字化服務平臺,應用通過一站式集成行業資源,讓企業、人才、院校突破地域、渠道等諸多限制,實現了產才無縫對接。”柯橋區委組織部人才科負責人介紹。
在“浙里辦”APP打開“浙里工程師”應用,記者看到入駐工程師、行業技術成果、企業提問都按領域進行細分,有效實現了精準對接;根據參與人數,熱議話題實時變化置頂,以此集聚力量攻克共同難題;為激勵工程師,應用還設計了一套積分系統,工程師可用服務換積分,業績表現將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這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平臺。”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好說,“一方面,原本分散各處的工程師得到集聚,企業可就單個問題進行咨詢,也可發布揭榜掛帥項目與工程師開展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工程師也可以共享技術成果,讓更多企業受益,實現技術變現;對于主管部門來說,平臺能夠真實反映出行業的共性需求,可以作為謀劃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
“以前找不到專家,現在專家找上門。”浙江維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海峰表示,為降低染料成本,他們一直想研發一款增深增色的染色助劑,但找不到合適的專家。前不久,他試著在“浙里工程師”上發布了一個合作需求,川浙印染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就主動找上了門,目前已經在洽談合作研發。
浙江樂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華明告訴記者,通過“浙里工程師”,他們順利和東華大學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毛志平教授達成了產學研合作。毛志平的測配色設備,一舉改善了公司智能染整系統單色樣數據庫的準確性,讓打樣一次性成功率提高20%以上,化驗室人力也節省30%以上。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