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暮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之合,何本何化?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兼容并包,多元一體。溯源而上,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大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先秦時,楚文化是南方文化的代表,而西漢前期的文化觀念又與楚文化一脈相承。楚漢時空中,文物靜默,凝結著先人濃烈的情感與深厚的寄托。
在“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重大國策和“文化強國”戰略中,中國藝術有所作為,也應有所作為。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連脈美術、設計、歷史等多學科,凝聚起一支藝工融合的研創團隊,突破學科自我限定,問向早期中國的藝術之初,在探索古人精神和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上觀察燭照、開展創作。
本次展覽展出了由北京服裝學院44位師生及特邀藝術家創作的300余件(66套)作品,涵蓋染織服飾、繪畫、雕塑、漆器、竹編、琉璃、數字媒體等多種類型。旨在今日和未來的藝術中賡續和弘揚傳統,在當代文化藝術的舞臺上建構新格局。此之謂:溯中華民族之源流,辟傳承創新之路徑。
楚漢觀照,其旨燦兮。
愿歲并謝,與長友兮。
北京服裝學院美術學院

愿景
突破學科自我限定
探索學科融合創新
以一條線,
串起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等學科。
問向早期中國的藝術之初,
探索教學、科研的新可能。
楚漢
以楚漢時空傳承至今的服飾等文物
作為文化研究對象與藝術創作源泉
湖北荊州戰國馬山楚墓,
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
鄂、湘、豫、皖、陜……
服飾、染織、繪畫、漆器、琉璃……
觀照
溯中華民族之源流
辟傳承創新之路徑
凝聚起一支核心研究團隊,
以有史有據的原生點開展創作,
關注當下、指向未來,
內觀外照、彼此觀照。
來源:美術學院
責編:馬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