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兩化融合 | 依托兩化融合提升紡織行業新的競爭力,專訪中國紡聯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駒

發布時間:2021-12-31  閱讀數:12340

兩化融合 | 依托兩化融合提升紡織行業新的競爭力,專訪中國紡聯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駒


“推進紡織業兩化深度融合”系列報道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小單快反、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噴涌而出,成為消費升級下的潮流和趨勢。


尤其是《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求提出,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和制造能力高端化。推進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成為紡織“十四五”的一項重要工作。


為此,要加快突出工業互聯網的引領帶動作用,支持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打造一批傳統產業的AI深度應用場景,推動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加快實施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的改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科技研發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向內涵式發展轉變。


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紡織服裝周刊》特推出“推進紡織業兩化深度融合”系列報道,介紹產業兩化融合現狀,剖析瓶頸所在,并分享先進經驗。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扣合點。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對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打造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以及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深入了解我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現狀,近日,《紡織服裝周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駒,他表示,兩化融合是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也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個歷史進程的交匯點,當前紡織行業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適應個性化消費趨勢、產業綠色轉型等方面存在迫切需求,發展智能化制造、服務化延伸、網絡化協同、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潛力大,兩化融合將對紡織行業的提升產生非常顯著的作用。

圖片

翟燕駒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化部主任



TAweekly:

兩化融合對紡織行業來說有哪些重要意義?

翟燕駒:兩化融合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指出要深刻認識并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瞄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目標,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今年6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目標,就是繼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的深度融合,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數超過60,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基本建立,初步建成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這一目標的貫徹實現對紡織行業實現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兩化融合,首先,可以促進紡織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提質降本增效,促進企業在發展理念、組織方式、業務模式、經營手段等方面進行變革;其次,可以提升紡織行業鏈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資源協同和優化配置;第三,可針對產業集群地區特色鮮明、共性需求突出等特點,促進集群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第四,能夠激發紡織行業的創新能力,促進行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產生。



TAweekly:

在制造業范疇來看,目前紡織行業的兩化融合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翟燕駒:當前我國兩化融合發展仍處于走深向實的戰略機遇期,正步入深化應用、加速創新、引領變革的快速發展軌道。同樣,十三五以來,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也取得較大提升,2021年,行業兩化融合整體發展水平達到56.6,較十三五初期的47.8提升了18.4%,與整個消費品行業大致相當,兩化融合的發展對促進紡織強國建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GB/T23020-2013)國家標準》來看當前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總體上,不同規模的企業兩化融合所處的發展階段有所不同,對于大型紡織企業來說,目前兩化融合基本處于集成提升發展階段,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到了集成提升到創新突破發展階段;而對于中型企業來說目前總體大致處于單項應用到集成提升階段;而對于小微企業,則多數處于起步建設到單項應用階段。


TAweekly:

目前,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取得了哪些成果?

翟燕駒:近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行業的融合逐步深化,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果。


一、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

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與應用正在加快,經過探索實踐,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正在初步打造中。歸納來看,當前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應用在如下方面。

一是服務中小企業業務上云,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近年來涌現了一批面向紡織服裝企業數字化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圍繞企業的經營管理、生產制造、設備管理、市場營銷、研發設計等領域提供服務。

二是服務大型集團企業的運行管控。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集團及各下屬子公司等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協同。

三是服務龍頭企業實現供應鏈高效協同。龍頭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生態體系,提升供應鏈協同管控能力。

四是為產業集群、園區產業發展提供公共服務。針對產業集群、園區等產業特點鮮明、共性需求突出等特征,為當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有特色的平臺化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五是提供產業鏈協同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助力實現產業鏈資源優化配置與協同,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實現快反。如通過共享制造模式實現中小企業產能的高效利用和與上下游的協同。

六是發展服務型制造。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來實現企業服務的延伸,如紡織設備制造商通過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設備的遠程運維服務和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七是開展個性化定制。紡織服裝行業是個性化定制應用較多的行業,當前一批開展服裝個性化定制的龍頭企業建設了相應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在紡織行業應用

(一)“5G+工業互聯網”

11月,工信部發布了第二批“5G+互聯網”的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紡織行業為開展重點行業實踐的五個行業之一,其中雅戈爾集團、艾萊依集團、恒申集團、新鳳鳴集團等企業利用5G技術,開展了生產單元模擬、工藝合規校驗、生產過程溯源、企業協同合作等典型場景的實踐,極大提高了行業的數字化水平。

比如雅戈爾服裝制造有限公司與中國聯通合作,開展了“5G+數字孿生”項目建設,實現了生產單元模擬場景的應用;艾萊依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電信合作,開展“艾萊依5G+工業互聯網云平臺”項目建設,實現了工藝合規校驗場景的應用;恒申集團化纖板塊河南基地與中國移動合作,開展了“錦綸長絲5G+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建設,實現了生產過程溯源場景的應用;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合作,搭建化纖產業5G+工業互聯網平臺“鳳平臺”,實現了企業協同合作場景的應用。

(二)人工智能與大數據

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紡織行業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如基于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的紡織品質量外觀檢測技術,在坯布疵點檢測、化纖絲餅外觀質量檢測等場景等到良好應用,有助于企業加強質量管控,提高生產效率;又如某服務商針對印染生產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小樣轉大貨過程中的配方和工藝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可智能化推薦大貨生產配方和染色工藝參數,提升了染色一次成功率,針對染缸切換成本高的問題,運用機器學習、運籌學算法等技術,實現排產系統的自學習、自進化,提供優化排產方案。

三、企業兩化融合水平提升較快

一方面,依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數據,能夠清楚看到紡織行業企業兩化融合整體水平的提升情況,以及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一些關鍵環節應用水平的提升情況。紡織企業2018年以來,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從64.7%提升到70.8%,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從46.7%提升到53.6%,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從38.6%提升到46.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從43.2%提升到51.7%, MES普及率從18.6%提升到24.6%,ERP普及率從54.1%提升到62.6%。

另一方面,近年來紡織企業信息化新成果、新應用也不斷涌現。透過2021年紡織行業信息化成果獎獲獎項目,可以看到一批新的項目成果得到較好應用,如:山東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應用智能傳感裝置和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建設了年產500萬平方米高性能復合材料智能化生產線,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與人均產值;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化纖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企業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到倉儲物流、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數字化管理與運營需求,已為集團內外60余家企業提供服務;華紡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研發應用印染工藝精準執行及自優化技術、染化料助劑精準配送技術、生產優化排程技術等,提升印染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對印染企業提質增效發揮較大作用;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設備遠程運維云平臺,通過建立算法模型和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用戶提供遠程故障診斷、故障智能預測、生產業務分析等增值服務。
四、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取得顯著成果

《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是指導企業通過圍繞數據、技術、業務流程與組織結構四要素來建立兩化融合管理機制,使企業形成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業獲得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可持續競爭優勢。近年來許多紡織企業積極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活動,形成了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信息化環境下新型能力,促進了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提升,截至目前,紡織行業共有1056家企業通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獲得相應證書。


TAweekly:

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推動紡織兩化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翟燕駒: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積極組織推進紡織行業兩化深度融合,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動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發展。編寫發布了《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牽頭成立“中國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聯盟”;開展試點示范,遴選了一批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舉辦會議、培訓等多種推廣活動;組織實施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等。

二是建設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大數據中心。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為進一步強化行業大數據服務能力,中國紡聯信息化部重點實施“中國紡織服裝大數據中心平臺”項目,努力打造面向紡織行業的大數據服務體系,并已在山東、湖南、江蘇,河南、蘭溪等省市建設了大數據的分中心。

三是加強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的宣傳推廣工作,包括:召開“全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大會”、“中國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等一系列大型宣傳推廣活動,還通過網絡開設“中紡云課堂”對行業兩化融合的熱點技術應用等進行宣講和培訓,現已舉辦22期。

四是開展行業兩化融合發展研究。中國紡聯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編寫發布了《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通過一些關鍵數據來反映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的發展水平;編寫《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紡織兩化融合暨數字化轉型發展研究報告》。

五是加強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通過實施工信部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資源的匯聚,提供數字化轉型診斷咨詢、供需對接等服務,提升面向行業和集群的精準服務等能力。


TAweekly:

未來,紡織行業的兩化融合工作將從哪些方面入手?

翟燕駒:兩化融合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未來仍需不斷深化。


在兩化融合建設方面重點在以下方面加以開展:一是持續提升企業數字化基礎能力,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應用覆蓋和應用水平;二是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車間或工廠建設,大中型企業加快普及數字化,骨干龍頭企業加快智能化發展;三是大力推進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打造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四是加強行業兩化融合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對企業的兩化融合提供諸如診斷咨詢、培訓體驗、供需對接、標準研制、宣傳推廣等公共服務,幫助企業加快推進兩化融合。

在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工作方面,有以下重要內容:一是研究制定下一階段推進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發展的相關規劃措施;二是針對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眾多的特點,加快組織行業提升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的水平;三是加強行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平臺;四是持續開展紡織行業兩化融合、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帶動行業整體提升;五是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群、園區的落地應用;六是組織行業相關資源實施行業兩化融合重點項目,助力產生一批新的技術與應用成果。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