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服裝制造產業向人力資源來源地、經濟和政策洼地的中西部,尤其是向人口大省河南轉移已是大勢所趨。盤點好、整合好我省存量人力資源、閑置廠房、工業用地、資金、政策等優勢資源是搶抓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關鍵。所以各縣域的前期基礎調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3月11日,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米高杰、巡視員劉繼祥一行深入寧陵趙村鄉、周石啤村走訪調研留守婦女就業狀況。他們在走訪中遇到了七位巧媳婦,她們所表現出那種對工作強烈渴望,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村民翟鳳英,83年出生,三個孩子的媽媽,上有患病的公婆,全家七口人,僅靠老公每月打工4000元左右工資艱難維系。其她六位人均收入基本在1000元上下。無助的忍受著貧困煎熬,她們渴望期盼在家門口就近就業,改變困境。那種表情,那種眼神,不禁讓人心酸,難過……
調研組一行一致認為,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讓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錢賺,才是破解大量巧媳婦就業,改變困境奔小康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貫徹服務縣域經濟正確方針,堅定不移把巧媳婦工程進行到底,轉移安置更多的姐妹就近就業。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結合協會縣域經濟服務專班對商丘寧陵縣幾個鄉鎮開展的調研工作,做出如下要求:

一、提前做好調研計劃,制定具體可行的調研方案。要知道調研哪些人,如何提問,要有清晰明確的調研目標,每個調研小組、每位成員都清晰知道該怎樣開展工作。
二、調研要實要細。不能走馬觀花,光求速度不求質量,不能只靠集中開個調研會來集中收集數據。要走村串戶,挨家挨戶,真正走到最基層,走進村民家里,要有迅速和村民拉近距離的辦法,在和農民拉家常的過程中了解到最真實、最基礎、最全面的一手信息。
三、調研內容除了鄉鎮巧媳婦工程的安全生產狀況、生產配套設施,員工年齡結構、企業文化建設外,更要了解村民外出打工的省份,主要從事的行業、工種,收入情況,以及每年村里返鄉過年的數量、人員結構等等。
四、調研要有成效。不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流于過程。調研要真正做到能夠為招商引資、為承接產業轉移企業入駐提供最真實可靠的人力資源基礎信息服務,真正做到為政府發展服裝行業出謀劃策提供最可靠的數字依據。
五、調研結束要形成有說服力的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通過寧陵縣的基礎調研,為巧媳婦工程、百鎮千村萬條線全面深入的開展;為產能下沉、工廠進村,融入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安置農民就業,推動共同富裕;為中國服裝助力鄉村振興找典型、樹樣板、做示范!
李剛會長強調,村鎮干部的思想振興、見識振興、精神振興刻不容緩!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需要切實解決好農民的可持續增收問題,解決好農業以外的產業發展問題,解決好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矛盾問題,這樣就可以解決好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村鎮,根本在村鎮干部。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