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的辦公室在番禺的一個交易中心的頂樓,復式結構,圓拱形的落地窗圍了半個空間,有陽光透過白色紗窗落到屋內,構成綠色植物很喜歡的色線,在一樓入口處的畫架上,放著一幅將好或已好的油畫,在光影中立著,隨時等候她的主人。
KIN創作的油畫
在半年前無意聽到一個熟悉KIN的朋友介紹他,說他的辦公室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半年后一個機緣去到那間被形容為“最有意思的辦公室”,沿樓梯上二樓,一張大而闊的桌子,燒茶的器具占據一隅,憨笑可掬的彌勒擺在桌旁,窗臺上隨意放了駱駝、麒麟的擺件,生動自然,透過窗戶看到外邊鱗次櫛比的屋頂和街道,鬧中取靜,算是難得。KIN把公司名字取為吉佳,是兩個愛子名字的組合,楊喆和楊佳。 吉佳,又音極佳,是一種極致的要求,也是最理想的好。
KIN的公司算上他已經有18個人,在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時間,這個團隊為很多珠寶企業提供專業細致的產品設計和方案,KIN的原則是每個品類他只服務一家公司,因為要避開競爭關系,如果兩家公司風格和定位不同,可以另當別論。他是有點處女座的獅子座,就像他的名字,KIN,有著不可動搖的規則和標準,他很感性的創作,但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
KIN的設計作品
KIN在創作
KIN是潮汕農村的孩子,兄妹五個,他是老大。父母除了耕田,還經營一間雜貨鋪,關于KIN的繪畫愛好,他們不干涉也并不十分支持。有一次上繪畫課,老師讓畫荷花,KIN手腦并用,得了第一名。一直對KIN贊許有加的爺爺覺得孫子天資聰穎孺子可教,父母也覺得KIN為門楣添彩,繪畫這一項開始定向培養了。
KIN構思創作的J20國寶巨幅局部
午后的陽光斑駁在畫面上充滿靈動幻想
老家的鄰居里有一位學識淵博書畫造詣頗深的老地主,由于時代變遷,老地主財力并不如昨,有一天父親帶著KIN去他家串門,他房間里的字畫深深吸引了年少的KIN,老地主很是喜愛聰明好學的KIN,一有機會就教他書畫的知識,小KIN也常常從家里“偷”一些零食和糖果送給他吃。情誼和繪畫的技藝隨著時間遞進。幾年后KIN考入肇慶的一家藝術院校美術專業。當時的美院有來自中央美院的老師,學術氣氛濃厚,KIN如魚得水,在班級名列前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肇慶的一家幼兒園繪墻體,那時KIN19歲,一個月300塊工資,青春不羈,夢想啟航。光景不長,他去當地一家首飾店畫圖。由于功底扎實以及精進用功,KIN很快升為設計總監,在當時已有三四千的月薪。肇慶地域偏小,珠寶首飾發展也有受限,兩年后的一次同學聚會,KIN發現自己和在番禺發展的他們有一定差距,于是辭職。2000年,KIN離開肇慶,到了番禺。那年他20歲。他先到了一家公司,每天畫圖、構思到很晚,除了完成工作內容,堅持學習新的知識領域。之后,他到了另外一家公司,一呆便是十年。然后和朋友合伙開公司,走走看看,細思凝神,201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吉佳設計公司。他用感性創作,用理性管理,為設計師們提供空間和時間,每個月給予獎勵和表彰,一年多時間,聚集了十幾位設計師,其樂融融。
KIN即興創作的設計
KIN定義自己的風格是抽象、簡約、大氣,他說設計一定是有靈魂的,那個設計是人本身的情感和故事的載體。而設計師一定要知道“設計”兩個字的含義,“設”是天馬行空的設想,是想法,是靈感,“計”是數據處理,是嚴謹,是落地。也許很多設計師會想象,但很難去生成,在方寸間用金屬和寶石表達人的情感,需要科學精細的斟酌,數理的計算和分析給予呈現,才算設計。
KIN給一對情侶設計鉆戒,兩位同姓周,他們看到彼此時都有觸電的感覺,認識十天就領證結婚,KIN把ZZ兩個字母表述成閃電,為他們的戒指起名“一觸即愛”。他也會把設計圖畫成油畫,他想像多年后,他的作品收集回來展覽,那些油畫的每一幅都是一個故事,在時光里散發著油彩,亙古不變。
KIN每天的生活簡單而規律,7點早起,送孩子去學校,之后在公司樓下喝一杯奶茶和早點,九點上班,一直工作到午飯后他會讓自己獨處一會兒,下午工作幾個鐘后出門或者見客,調整狀態,晚飯后去健身,11點前入睡.每個周六他會選擇放空自己,獨處,閱讀,思考下周的工作規劃,周而復始。有一次我跟他要J20國寶的照片,他說午后的陽光灑進落地窗拍出來的斑駁光影最好,于是,等他過了一天再給來。那20個國家的國寶用珠寶的概念表達的寓意和文案都由他構想,靈感和創意似是他多年練習所得,快速而精準。
KIN不喜歡交際,朋友圈也很少表達,但他對家庭充滿了熱情,對妻兒格外寵愛。就像他幼時展開一幅水粉,調色細心,入畫用心,心外無物。
和KIN聊起珠寶創意聊設計,他會樂此不疲孜孜不倦,像一臺永動機般文思泉涌。如果你也很熱衷珠寶設計創意,在他創作的間隙,可以一起聊上幾句,一定會碰撞出不少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