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統計快訊,今年1-5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25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2%(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9.1%)。
其中,紡織品出口62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0%);服裝出口62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2%(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8.1%)。
圖1. 2021-2022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月度統計 (金額:億美元)
得益于4月底以來國家出臺的一攬子穩經濟穩外貿政策落地,以及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全國物流運輸和供應鏈得到較好修復,5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表現好于預期。
5月當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92.3億美元,同比增長20.4%(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8.6%),環比增長23.9%。其中,紡織品出口14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8%(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14.4%。服裝出口152億美元, 同比增長24.9% (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23.1%),環比增長34.2%。
圖2. 2021-2022年全國貨物、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對比圖 (單位:%)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實現穩定增長,外貿保穩提質的基礎繼續鞏固。5月當月,全國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6.9%,服裝增速超過全國貨物出口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
針對國內部分行業存在訂單流出和產業外遷的現象,6月8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2022年以來,隨著周邊國家生產逐步恢復,2021年回流到國內的部分外貿訂單再次流出。總體看,這些訂單流出規模可控,影響有限。
李興乾表示,中國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部分產業的外遷符合經濟規律。隨著國內產業的持續升級,要素結構在發生變化,一些企業主動進行了全球布局,將他們一部分的制造環節轉移到國外,這是貿易投資分工合作的正常現象。
李興乾還表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當中的地位依然是鞏固的。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能力以及專業人才方面的明顯優勢,中國的營商環境也在持續優化,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2022年前四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了26%,其中制造業使用外資增長了65%。
李興乾指出,下一步,商務部將堅持問題導向,全力幫助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穩產業,辦好四件事:
第一,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要落實好國務院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幫助外貿企業復工達產,全面恢復、持續增強中國外貿的綜合競爭力。
第二,加強企業的服務保障。要充分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辦公室的作用,會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全力幫助解決好外貿企業在貿易便利化、物流運輸、獲取訂單各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第三,要引導產能優化布局。要持續培育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區,用好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這些平臺和載體,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梯度轉移。要指導有條件的企業有序開展全球布局,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第四,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要高質量實施RCEP,持續推進自貿區提升戰略,推進加入CPTPP和DEPA,對標高標準的國際貿易規則,讓中國始終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中國也將繼續和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共同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針對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相關部門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予以解決?在6月8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相關負責人一一作答。
Q1
Q:針對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A:第一個方面是著力推動外貿領域保通保暢。我們確定了重點外貿企業名錄和相關物流企業及人員名錄,并對生產、物流、用工等各方面予以保障。同時,將外貿貨物運輸納入重要物資范圍,全力保障貨運物流運輸暢通。而且對一些重要的海港、空港,集疏運方面也要有序暢通疏通。
第二個方面是著力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規模,特別是針對中小微外貿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承保覆蓋面,縮短理賠時間。也特別支持一些銀行機構不要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梳理一批急需資金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名單,在資金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加大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宣傳培訓力度。指導跨境電商企業用足用好現行出口退稅政策,特別是要支持一些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第三個方面是著力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現在采取的措施是要優化創新線上辦展模式,要打造國別展、專業展、特色展,幫助企業獲取更多外貿訂單。對中小微企業,我們鼓勵他們在境內通過線上來與國外的客戶進行對口洽談,把他們的產品運到境外進行線下商品展覽。加強線上廣交會和跨境電商平臺的聯動互促,便利企業成交。我們鼓勵創新、綠色、高附加值產品開拓國際市場,支持醫藥企業注冊認證中西藥制劑和生物制品,支持企業開展綠色低碳貿易,支持國外消費者購買中國品牌汽車,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二手汽車對外出口業務。
第四個方面是著力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勞動密集型外貿產業在國內實現梯度轉移,保障就業崗位,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我們也支持企業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兩頭在外”保稅維修,探索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產品保稅再制造試點。加強進口促進平臺的培育,擴大優質產品進口。
Q2
Q:在穩外貿方面有哪些金融政策措施?
A:第一個方面,繼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去年年底以來,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的LPR,也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降低了15個基點和20個基點,引導貸款利率持續下行。今年1-4月,企業貸款利率是4.39%,比去年全年的水平降了0.22個百分點,這也是人民銀行有統計記錄以來的低位,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持續得到緩解。
第二個方面,為受疫情影響的外貿企業提供較為精準的幫扶。4月份,人民銀行和外匯局一起出臺了被稱為“金融23條”的通知,這份通知也包含了很多穩外貿的金融舉措。舉幾個例子,比如將優質企業的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廣到全國,同時開展更高水平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和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我們還允許具有出口背景的國內外匯貸款予以結匯使用,完善企業匯率避險管理服務,免除了一些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手續費。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指導下屬分支機構和金融機構出臺具體的落地實施方案,使這些政策真正讓外貿企業獲益。
第三個方面,推出兩項貨幣政策直達工具,滿足包括外貿企業在內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這兩項直達工具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這兩項工具是疫情暴發以后,在2020年6月推出,主要是由人民銀行提供一些再貸款資金激勵,來鼓勵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進行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向中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這兩項直達工具經過兩次延期,執行到去年年底到期。期間,累計對16萬億元的貸款本息進行了延期,其中有13.1萬億元是小微企業貸款,這些小微企業里面有不少都是外貿企業。同時,在直達工具到期以后,今年人民銀行也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了接續轉換。小微貸款延期支持工具直接轉換為了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并入支農支小再貸款進行統一管理。截至今年4月底,普惠小微貸款的余額同比增長了23.4%,支持的小微經營主體戶數同比增長了41.5%。
Q3
Q:如何支持外貿企業用好出口信用保險?
A:第一,要更好發揮防風險的作用,要鼓勵信用保險機構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舉措,來加大對外貿企業風險保障的力度。要強化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退稅政策相銜接,將企業取得的出口信用保險賠款視同為收匯處理,允許企業辦理退稅。積極拓展產業鏈承保,深化對上下游企業的協同服務,同時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發展,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具有差異化的信保服務。
第二,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要進一步擴大承保的覆蓋面,繼續優化承保和理賠的條件,縮短理賠的時間,讓中小微外貿企業能夠享受到更精準、更專業、更便捷的服務,來提升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政策獲得感。
第三,要擴大保單融資的規模,要鼓勵銀行與出口信保機構加強對接。比如通過“政府+銀行+保險”以及“再貸款+保單融資”這些方式,來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更好滿足外貿企業的資金需求。
Q4
Q:有哪些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當前的匯率波動?
A:第一,指導金融機構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多的匯率風險管理產品,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幫助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企業匯率避險成本。
第二,減免一些中小微企業進行外匯交易的手續費,降低他們外匯套期保值成本。同時還幫助他們減少了一些外匯套保保證金的占用。
第三,人民銀行下屬分支機構及商業銀行開展了有針對性地宣傳、培訓工作,并提供了一些上門服務,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今年1-4月份的數據顯示,企業外匯套保規模同比增長了48%,首次辦理匯率避險業務的企業數量新增了將近1萬家。
Q5
Q:在人民幣跨境結算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
A:首先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試點,支持銀行在“展業三原則”,也就是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同時要開展盡職調查,在此基礎上,憑收付款指令直接為企業辦理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
第二,對實體經濟要實現創新發展真正需要的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提供金融支持。
第三,拓展了銀行海外貸款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明確了業務辦理要求,為企業“走出去”以及產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目前,人民銀行正在完善涉及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政策,促進外貿新業態發展。總體來看,跨境人民幣業務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正在不斷提升。今年1-4月,跨境貿易人民幣收付規模合計2.6萬億元,同比增長24%。
Q6
Q:有哪些舉措推動跨境電商加快發展?
A:國務院已經分6批在全國設立了13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今年一季度,我們國家跨境電商進出口是43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5%。1-4月,市場采購貿易的出口超過26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海外倉的數量和規模也在持續增長,現在海外倉的面積已經超過1600萬平方米,其中90%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我們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總體看,跨境電商等這些新業態呈現出穩中提質、結構和布局逐步優化的階段性特點。
商務部將聚焦行業痛點,解決跨境電商發展的共性問題。將從完善支持政策入手,盡快出臺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優化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的退稅流程,研究制定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等。同時,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建設,做好綜試區考核評估以及結果應用,發揮好綜試區的示范引領作用。我們還將持續加強主體培育,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加快海外倉的發展,目前商務部也正在牽頭研究具體的支持舉措,鼓勵多元主體來建設海外倉,要支持企業優化海外倉的布局,完善全球的服務網絡。此外,將持續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創新發展,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揮出帶動作用,從而推動跨境電商與其他業態聯動互促、融合發展,不斷拓寬貿易渠道,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助力外貿保穩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