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標準化協會正式發布團體標準《相變調溫纖維及紡織品》。這意味著被稱為“貼身空調器”的相變調溫紡織品有了規范。行內人士認為,該團標對具有相變調溫功能的新一代纖維及紡織品的開發和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據介紹,所謂相變調溫,是指有些物質在從固態、液態、氣態中的一種相態轉變為另一種相態時發生吸收或釋放熱量從而調節溫度的現象。例如,有些纖維經過工藝制備處理成為相變調溫纖維,用這種纖維制成功能性紡織品,便具有相變調溫功能——環境溫度在一定范圍內升高時,封裝在纖維里的相變材料便從固態轉化為液態(稱為熔融),其過程吸收大量熱能;反之,相變材料從液態轉變為結晶或半結晶固態(稱為結晶)過程則釋放熱能。而在這過程中紡織品本身溫度基本不變。這一吸收一釋放,調節“衣內微環境氣候”保持在人體舒適狀態,使體感實現冬暖夏涼。相變調溫紡織品因此被稱為“貼身空調器”。
據了解,團體標準《相變調溫纖維及紡織品》由青島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蘇州大學等聯合起草。該標準對相變調溫纖維及紡織品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和標記、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分別做出規定。專家組評審認為,該項團標適應市場需求,創新性地對相變調溫纖維及紡織品作出分級并分別規定了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規定與目前該產業的開發發展水平相適應,具有適用性和先進性。
(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