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春之聲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開局知奮進,中國再出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分別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
《紡織服裝周刊》特開設“紡織春之聲”專欄,聚焦來自紡織行業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了解他們在紡織行業中所做的貢獻,以及關注的熱點,跟隨他們的步伐,一起感受紡織行業的春潮澎湃,向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奮楫前行。

深植創新基因 發力新材料產業
泰和新材創建于1987年,專業從事新材料領域的研發與生產。從最初年產300噸的氨綸小廠發展成為現在的國際高性能纖維產業龍頭企業,并打造成為未來新材料行業的趨勢引領者,泰和新材深植創新基因,榮獲3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批國家芳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項研發成果均代表國內最高水準,屢次填補國內乃至全球新材料領域空白,扭轉了我國新材料領域“卡脖子”的被動局面。公司產業布局由化纖領域延伸至各個方面,同時拉動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建設,為現代交通、安全防護、信息通信、綠色環保、紡織服裝等相關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逐夢前行,初心不改。根據工信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宋西全同志的領導下,泰和新材制定了新階段的發展方向,以高性能纖維滿足國家需求,針對高性能纖維材料的技術創新持續發力,主持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填補行業空白,服務于紡織、醫療、安全、交通、環保、應急等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相關領域,推動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人類美好生活賦能。
作為泰和新材的“掌舵人”,宋西全同志帶領公司主動承擔并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從2018年到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資產規模實現翻番,資產負債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下。公司完成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工作,資產證券化率達100%。公司積極回饋社會,履行企業納稅義務,為山東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聚焦產業突破 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2年,泰和新材發展整體穩中有進。這一年,是泰和新材實施規模、營收、利潤“三輪倍增計劃”的開局之年。通過不懈努力,公司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動力顯著提升。這一年,公司始終把改革作為“一號工程”,機制體制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持續釋放發展活力;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成立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逐步形成“1+1+N”的創新布局,加大馬力進行創新創業雙輪驅動;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統籌山東煙臺、寧夏寧東兩大基地,形成“一總部五園區”發展格局;聚焦高新技術材料主業,不斷擴大業務領域,確定了六大新業務發展賽道,用創新與突破展現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勇氣。
宋西全同志表示,公司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個亟待解決的困難。目前,由于公司不斷加快推進發展進程,現有人才的吸納速度遠不及新階段的高質量發展要求。泰和新材始終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期待與公司有共同使命感、價值觀的優秀青年工作者加入!
2023年是泰和新材的“項目突破年”。今年,泰和新材將圍繞存量業務提升、增量業務拓展、產業鏈條延伸三個方面,深入推進突破。一是聚焦產業升級,做強、做大以氨綸、芳綸為主導的化學纖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成為全球芳綸行業領導者、國際高性能纖維產業龍頭企業;二是以新材料領域“卡脖子”產品為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綠色制造、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開拓新業務、新領域,全面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成為新材料行業的趨勢引領者;三是產業鏈延伸賦能高質量發展,聚力以“雙招雙引”、戰略合作等方式,精準招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持續延鏈、補鏈、增鏈、強鏈,錨定形成先進高分子新材料產業聚集效應保駕護航,實現公司在新時期的自我突破和超前布局,培育發展新動能,進而推動化纖產業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在公司內部,宋西全同志一直強調,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要通過創新辦法、能力去穿越發展周期,把不確定性的機會變為確定性的。未來,泰和新材將始終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創新引領美好生活”的使命,繼續秉持客戶至上、開放協同、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的價值觀,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新材料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