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潔發布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9個月時間里,寶潔凈利潤為500.79億元,同比下降40%。不少媒體用了“一夜回到十年前”“跌落神壇”來形容這一世界日化巨頭的現狀。
曾經,寶潔為進入中國市場,進行了一系列“并購斬首”措施,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1.4億元買斷當時家喻戶曉的國貨洗衣粉品牌“熊貓”50年使用權后將其雪藏,讓“熊貓”淡出消費市場。
風水輪流轉,一個屬于新國貨的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作為天貓“國潮行動”主理人,在分析過500個國貨品牌后,我嘗試找出其背后的國潮密碼。
關于年輕、個性、審美的國潮行動
年初,紐約時裝周上“天貓中國日”正式揭幕,國內品牌李寧、太平鳥、CLOT等登上時裝周的T臺,驚艷四方。
我一個已經習慣了耐克、阿迪達斯的90后伙伴,某天忽然向我抱怨:“完全沒想到,有一天會有這么多人跟我搶李寧的商品!”他定好鬧鐘開搶李寧的秀場同款衛衣,結果1秒售罄。
不可否認的是,年輕人對本土品牌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一些人仍然把這一現象看作是懷舊情緒引發的國貨老品牌東山再起。殊不知,這股潮流早已不是簡單的“懷舊”所能概括。
它意味著高品質:國貨不再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而以高品質、科技感征服著國人乃至世界;
它意味著年輕化:大數據顯示90后、00后對國際大牌敏感度降低,同時對國貨的青睞度上升;
它意味著個性化:“洋貨”不再是唯一的流行標簽,國貨與潮流的結合,正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全新表達方式。
它也意味著新審美:本土設計師崛起,立足于中國文化又不乏現代化和國際化,在溯源和創新中創造著新審美。
這是一場關于年輕、個性、審美的“國潮行動”,正由年輕人領銜。
傳統是束縛?創造力才是關鍵!
當年輕、個性、審美成為了“國潮行動”的關鍵詞,老字號們的傳統、厚重、古老似乎顯得不合時宜。國潮意味著摒棄傳統?No!
恰恰相反,在“國潮行動”中,老字號的表現是最受矚目的。它們并沒有陷入古舊、過時的塵埃,反而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創造了新歷史。
2017年天貓開啟了“天字號”計劃,支持老字號復興。搭上“天字號”快車的老字號消費者大幅提升,2017年同比增加了170%,銷售額也同比增加了190%,其中高峰期銷量平均增長了12倍之多。
素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名號的知味觀,提出“老字號也要保持品牌年輕感”,在沿用古法的同時,幾番大動作,以一身潮范兒俘虜了年輕人的新心。早在2013年,它就以二十四節氣糕點為切入點,成功試水電商市場;之后合作電影《港囧》,推出聯名款月餅,成功進行跨界創新;攜手動漫電影《天眼》,推出卡通形狀的綠豆糕,更進一步俘獲年輕人的心……
眾多老字號的新生,證明了:傳統從來不是束縛,而是底蘊。創造力的加持,讓它們以新的姿態綻放。
讓非遺技藝時尚起來
這場“國潮行動”中,非遺文化商品正成為市場新寵:近一年,具有匠心品質的中國品牌達到74個,“非遺文化”相關的商品銷量增幅達到263.6%。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年輕的品牌主理人開始成為非遺的新傳人。非遺二代、非遺創客、90后非遺傳承人……當非遺和這些年輕的詞結合起來,當古老技藝碰撞新設計、新玩法,似乎一切都生動而時尚起來。
傳承了5代人的“朱炳仁銅”是中華老字號,“女兒妝、朱府工”稱贊的就是它家產品。自2015年在天貓開出品牌官方旗艦店,“朱炳仁銅”銷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上升。
作為“朱炳仁銅”的新一代品牌主理人、非遺二代的朱軍岷,正不斷嘗試發掘銅藝的日常之美。他將銅和傳統的香道、茶道結合,以全新的設計和審美,讓人們對銅藝有了新的認識。
而在剛落幕的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上,浙江非遺文化生活館就是人氣最旺的展區。展區的一大亮點就是90后推出與非遺技藝相關的手機應用軟件,APP“榫卯”就曾在1個月內被下載了38萬次。
無論是匠心產品,或是互聯網產物,非遺技藝正以多元而有趣的方式變得時尚、親切,潤物無聲地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在這一天,以年輕消費者在國貨上的消費大數據為基礎,天貓“國潮行動”發布了《天貓國潮消費趨勢》,用新消費時代的敏銳眼光集中展示天貓對國品潮流消費趨勢和生活方式的把握與引導,并助力中國品牌的升級煥新。
在這場天貓“國潮行動”中,你將感知非遺匠心:年輕的主理人以個性演繹匠心風骨,讓非遺時尚起來,成為日常里的點睛之筆;
你將直面跨界碰撞:每期活動都會邀請頂級設計機構為中國國貨品牌進行再設計,幫助其以全新的更有記憶度的形象出現;
你將追逐最新潮流:最潮、最IN的國貨將在這里出現,下一個潮流爆品將在天貓誕生;
你將見證品牌升級:天貓將為國貨匹配提供品牌升級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幫助國貨品牌共創升級、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
國貨變潮貨,潮貨在天貓,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蛻變和新生,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