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能夠支撐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的標準體系,累計制修訂 20 項以上服務型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通用、核心要素、業務類型及融合業態應用相關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提升服務型制造標準公共服務能力,滿足服務型制造健康規范發展需要,促進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制造業企業通過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有利于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服務型制造是產業融合化發展的重要路徑,其核心特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服務型制造是以客戶對產品功能需求和體驗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基于產品的服務進行系統化的設計、生產、交付、運維、升級,實現各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增值。二是服務型制造是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系統性變革,制造企業需要從產品主導思維向客戶主導思維轉變,對企業戰略決策、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生產制造、人力資源、評價核算等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優化和改變。三是服務型制造的核心產出是具備高附加值的“產品服務組合”,是在制造能力的基礎上,以信息化、數字化等技術為支撐,融通產品、設備、數據、服務、人才等要素資源,創造新價值。四是服務型制造強調以制造業為根基,通過制造與服務的融合,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制造技術與實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內容主要分為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邏輯結構、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指南》鼓勵支持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等參與標準組織建設、標準研制與應用,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強化跨行業、跨領域之間的標準化工作協同,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推進服務型制造標準體系建設與實施。加強鼓勵行業協會、產業聯盟、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開展重點標準的宣傳和培訓,引導企業主動對標達標,推動標準落地實施。支持相關單位組織開展服務型制造標準的宣標貫標工作,遴選出一批貫標試點優秀企業,通過實踐案例促進標準推廣實施。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