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日前舉辦,簽約項目達360個,簽約金額3741億元,涉及機械裝備、輕工紡織、石化化工、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儲能等領域。
2023年以來,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已在河南、內蒙古、云南、甘肅、陜西、四川、貴州和重慶等地舉辦了12場,簽約落地一批重大項目。
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近年來,通過創新模式方法,促進區域合作,產業轉移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產業轉移規模持續擴大,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完整產業體系優勢日益彰顯,制造業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據介紹,工信部將深入實施“十四五”系列規劃和《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推動東中西部產業梯度轉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營造良好發展生態,促進提升承接能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當前,我國正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立足這一目標,承接產業轉移也有了新思路。金壯龍表示,要創新東中西部開放平臺對接機制,支持共建產業園區,深化對口合作,推動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更好發揮國家高新區等各類園區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孵化轉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承接產業轉移與培育新質生產力密不可分。”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永超介紹,一方面,廣西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入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堅持向傳統產業要新質生產力,做好“原字號”“老字號”“新字號”“外字號”四篇強產業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介紹,“原字號”資源型產業是廣西的優勢產業,廣西著力推動鋁、稀土等資源優勢產業產品結構從原材料向中高端產品轉換。比如,鋁產業建立了從鋁土礦到鋁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從薄如蟬翼的電子級鋁箔到輕質高強的新能源汽車鋁材,再到高端精密的航天鋁合金。
“老字號”傳統產業是孕育催生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廣西著力推動機械、鋼鐵等傳統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數字化轉型。鋼鐵產業延伸高端不銹鋼、汽車板材等先進鋼鐵材料。機械產業推動產品迭代升級,“中國天眼”工程的索網、港珠澳大橋的高強度鋼筋錨固體系、青藏鐵路使用的高原裝載機,以及北京奧運會和冬奧會大巴車的發動機,在許多重大工程、重大活動中都有廣西機械制造的產品和技術服務。
“新字號”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廣西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進比亞迪、華友、中偉新材料等行業龍頭企業160多家,有效增強和補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鏈,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等新產業的規模已達到500億元以上,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和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外字號”外向型產業中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廣西支持企業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廣西的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出口成倍增長。上汽通用五菱建成“柳州研發和零部件制造—印尼整車組裝和市場銷售”產業鏈。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工信微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