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
縱觀全年,“高質量發展”在853篇文章中出現,累計次數高達19886次。有力的數據支撐表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高質量發展始終是紡織行業的第一要務。
在2024年3月19日的推文《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求真務實,敢為爭先,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紡織高質量發展》,孫瑞哲指出,產業升級、業態創新既是牽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場景,也是實現生產力系統躍遷的重要落點。依照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結合產業特征、發展實際與未來趨勢,紡織新質生產力是科技、綠色、文化生產力構成的合力系統。
2024年1月11日《中國輕紡城:超3600億元!“四重奏”唱響2023年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報道顯示,中國輕紡城加速推動“紡織市場、紡織產業、紡織科創”三大優勢轉化為“三個高地”,以國際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基調,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
在本刊“新年特稿·領軍者說”欄目,新鄉白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在《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綠色轉型,譜寫白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報道中提出,堅定“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綠色轉型”發展方向,要深入推進“轉觀念、梳流程、重創新、再提升”主題活動,開展“增品種、提品質、樹品牌”三品行動,強化過程管控,優化生產流程,不斷挖掘內生發展潛力。
在這一年里,作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制造部門,紡織行業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系統推進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創新
回顧2024年,創新已然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關鍵要素。在2024年的1237篇文章中,“創新”被提及頻次高達9572次。其相關的長尾關鍵詞“轉型”和“現代化”分別被提及2180次和1502次。
3月兩會報道中,《紡織春之聲 | 全國人大代表,泰和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西全:科技創新是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一文中,宋西全認為,科技創新是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對我國實現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7月26日報道的《構建數創新未來?中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大會釋放新信號》圍繞兩化融合的主題,全面展示了中國紡織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道路上的豐顯著成就,有力推動了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向縱深演進融合。

時尚
“時尚”以7641次的頻次被提及,同時與其相關聯的“品牌”被提及7205次、“文化”則是3518次。在梳理全年相關報道中,我們發現“時尚”不僅“品牌”“文化”緊密相連,更與綠色、科技息息相關。
1月3日,在《張肇達:2024,中國時尚產業的20個主題》的報道中,北京時裝設計師協會名譽會長、著名時裝設計師、藝術家張肇達從“國潮/漢服”、“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環保的實踐”等20個角度,以充滿前瞻性的觀點,點明了時尚行業的未來發展潮流。
9月4日,《從農場到時尚:由一顆玉米開啟的脫碳之旅》講述了這顆玉米化身生物基萊卡®纖維演繹的“持續美”如何從農場到時尚,照耀著服裝行業的綠色轉型之路,為這顆藍色星球的可持續發展,繪制了一種可能。

市場
熱詞“市場”以6885的出現頻次位排第四,與其相關的“消費”亦是高頻熱詞。只有明確消費心理,才能找準市場方向;唯有把握市場動態,方可贏得未來發展。
3月15日在《紡織作為重點行業,這個5萬億市場不容錯過!》報道,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旨在擴大內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提升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其中消費品以舊換新對紡織業的重點在于汽車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方面,制造業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初步估算是個年規模5萬億以上的巨大市場。
2月29日《馬面裙一朝爆紅引領時尚,解鎖傳統制造業“破圈”密碼》報道了從國潮品牌的悄然興起,到全網爆火的馬面裙,新中式風格的盛行不僅展現了傳統紋樣的獨特魅力,催生著行業加大馬力建設完備的產業鏈和更加柔性化的制造模式。
放眼國際視角,4月30日《徐迎新率團出訪,國際紡聯會議聚焦全球紡織經濟及市場展望》報道顯示,面對全球產業的調整,科技創新的躍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國紡織行業正以科技、文化、綠色為重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深化開放中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

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以5157的出現頻次緊隨其后,在2024年《紡織服裝周刊》公眾號的年度高頻詞匯排行中位列第五。
在開年的兩會報道中,《雙向奔赴、相互賦能!2024年全國“兩會”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座談視頻會熱議以新質生產力開啟行業錦繡新未來》一文引發關注。孫瑞哲、李陵申紛紛指出,新質生產力賦能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行業競爭新優勢。
本刊推出《向“新”提“質” 》《發現紡織新質力·調研行》《領軍企業看新質》等多個系列報道,專訪行業企業家、專家從各自角度解讀新質生產力。
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林平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的創造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為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永榮股份副總經理付重先介紹了永榮股份從科技、文化、綠色三個維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培育新質生產力,加速實現“打造全球尼龍品牌”的遠大目標;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認為,新質生產力的落實需要技術和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

科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今年兩會紡織代表委員座談會上指出,全球科技日趨顯現出大跨度、大縱深的交叉融合新態勢,變革性、顛覆性技術加速突破。
在2024年《紡織服裝周刊》公眾號年度高頻詞匯排行榜中,“科技”一詞以5044次的出現頻次位列第六,與之相關的長尾詞如“材料”“纖維”“研發”等也頻繁出現。
6月24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日舉行,中國紡聯推薦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報道,北京化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聚合物熔體納米纖維綠色高效制造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11月2日的《將紡織強國建設推向新高度!202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一文,見證了紡織科技工作者的高光時刻,共評選出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和科技進步獎共計59項,桑麻學者獎4人。
誠如孫瑞哲所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紡織產業通過納米、信息、先進制造技術等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的科技創新方式,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深度融合并廣泛滲透到紡織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紡織行業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

綠色
“綠色”共計出現4772次,與此同時,相關關鍵詞“可持續”也反復出現,分布在428場紡織行業各類活動中。
4月23日《新質·新纖維 | 看綠色纖維的新態勢與新走向》報道展示了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研發的高強低伸循環再利用纖維素纖維、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別通過離子液法和化學法生產出具有環保和功能性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和聚酯纖維等成果,都有助于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8月9日的推文《溢維環境靛藍回收賦能巴黎綠色奧運》介紹了溢維環境的前沿面料科技與綠色生產科技的融合技術成果。該技術不僅提高了靛藍利用率,而且實現了廢水近零排放,推動了牛仔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
在9月27日《起舞·織夢未來 | 紡織綠潮涌,織就地球綠色夢》一文中,講述了綠色轉型已成為紡織業的顯著特征,中國紡織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已走在前列,通過各種社會責任項目和氣候行動,展現了綠色發展的決心。
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環保和綠色轉型已然成為當下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國際
在2024全年相關報道中,我們能高頻地看到“國際”“全球”以及“合作”等關鍵詞匯,這充分反映出整個紡織服裝行業堅定不移地實施高水平的開放與合作戰略,積極主動構建國際貿易平臺,全力以赴為加深與國際同行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而不懈努力。
10月25日《匯全球尖端智慧,啟紡織新質新篇!2024第七屆世界布商大會勝利召開》來自貝寧、埃及、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南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紡織產業的頂尖精英匯聚一堂,以全球視野共謀發展。
11月21日《“融和”20個國家和地區服裝精英,2024世界服裝大會在東莞虎門開幕》20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海外組織、專家學者、設計師、企業家共濟一堂,溝通交流,并見證《2024世界服裝大會虎門愿景》的發布。
未來,全球化進程仍將持續深入,中國紡織產業與國際同行之間的協作關系亦將更加緊密。

融合
年度排行榜第九名的關鍵詞是“融合”,與之緊密相關的熱詞則是“供應鏈”。紡織服裝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在跨界融合創新上的步伐明顯加快。從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從原材料生產到終端銷售、從科技到應用等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紡織全產業體系憑借先進制造供應鏈體系,已然具備延展新發展軌道、開拓新應用領域的可能性。
2月5日,《2024:推動構建更加開放、更加融合、更有韌性的世界紡織經濟》報道顯示,盡管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形勢具有不確定性,但全球紡織工業應繼續攜手并進,推動構建更加開放、更加融合、更有韌性的世界紡織經濟。
3月9日,《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從纖維產業鏈到品牌價值鏈的融合》的推文里,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王華平指出,希望能真正形成從纖維產業鏈到品牌價值鏈的融合,多新纖維產品能和下游實現聯動,可以在下游實現更多轉變和應用。
10月28日的推文《紡織品“顏值擔當”數碼印花,如何順應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新趨勢?》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表示,數碼噴墨印花集數字化、時尚化、綠色化為一體,具有高創新性、高協同性、高價值性等特征,近年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并加速與諸多行業、領域、業態深度融合,在塑造紡織行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正在成功構建一個安全、穩定且高效的國際化資源配置體系,為行業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我們需展現出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加速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創新,以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并確立國際供應鏈的主動權,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
2024年榜單中,關鍵詞“智能”位列第十。相關的“制造““數字化”“信息”等熱詞緊隨其后。
為深入解析AI在當下以及未來如何參與紡織工業的發展,賦能全行業,我們推出《“AI+紡織”在行動》專欄,介紹行業AI發展及趨向,推動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紡機設備領域,智能化有著更具象化的表達,例如10月推文《紡機展上看門道,化纖和非織造布機械凸顯綠色化智能化》,彰顯著數字化轉型正逐步引領紡織服裝行業邁向革新之路。而從企業應用角度來看,5月16日《從解放雙手到解放大腦,服裝行業智能化又有新突破》報道了特步智能工廠,其自主研發的柔性全控智能制造方案,成功破除不同系統間數據壁壘的界限,實現服裝生產的所有工序100%數字化。
可以說,在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制造、數字化以及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