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原創|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展望

發布時間:2025-01-02  閱讀數:14153

原創|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展望


讀而思


未來,引導中小企業提出“能求解”的問題進而創造實際價值,不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接地氣”地應用技術,是破解成本回報性難題、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圖片

曹浩 王秀芹 張浩 楊延超 曹若楠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因此,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客觀選擇,也是提升綜合實力、增強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近些年來,我國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與舉措密集出臺,特別是隨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深入開展,中小企業轉型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整體數字化轉型水平穩中有升。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現狀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內容之一,即是要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202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強調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與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2024年7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24年3月,工信部中小企業局、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指南》,從多個方面,支撐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2024年4月,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支持城市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組織示范項目。“點”上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線”上開展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協同改造示范,“面”上開展產業集群及科技產業園區數字化綠色化改造示范,加快數智技術、綠色技術以及創新產品等的推廣應用。2024年9月,工信部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2024年版)》,在2022年版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中小企業把握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場景與實施路徑,分類施策、梯次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信部中小企業局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2024年)》,遴選點-線-面典型案例86個。


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按照數字化轉型升級覆蓋程度、集成程度、協同程度逐漸提升原則,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設備單元-產線-車間-工廠-企業-生態”6個業務層級。分析發現,6個業務層級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設備單元層是實現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的關鍵環節,也是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備單元層的數字化改造主要涉及各類硬件。依托我國全產業鏈優勢,硬件供應相對充足。目前全國已在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傳感器等領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0余家。


產線層的數字化改造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通常融合云計算、5G、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線層的數字化改造環節,不同類別的制造業中小企業存在一定差異,但主要依托購買信息化服務或自行開發來實現。市場上已涌現一大批專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轉型改造服務。


車間層作為整個生產車間的管理和控制中樞,主要負責協調和監控設備單元層、產線層中各智能工作單元的運行狀態和產能。車間層的數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生產管理數字化、產品質量檢測數字化、設備管理數字化。工業企業借助平臺,使生產方式從“規模生產”向“規模定制”轉變,產品質檢從“人工視檢”向“機器視檢”轉變,設備檢修從“定期維護”向“視情維護”轉變。

圖片

工廠層作為企業運營核心架構中的基石,承擔著推動生產制造全流程精細化與高效化轉型的重任。工廠層數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能源管理數字化、車間環境監測數字化三方面。在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等財政政策支持下,一大批工廠層的“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不斷涌現,培育了一批面向細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成為中小企業在工廠層的主要供應方。


企業層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樞紐,數字化改造主要集中在研發設計、供應鏈風險管理、精準營銷、運維服務、企業運營管理這五個方面。企業層面各個模塊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已經具有較好的應用產品,在打通數字化制造體系、提高生產效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面向中小企業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和服務商還比較稀缺。


生態層由面向產業集群和面向供應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成,二者發揮緊密的協同效應。截至2024年10月,我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共343家。其中,面向行業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207家,面向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30家,面向特定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57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49家,近90%“雙跨”平臺企業獲得過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近40%“雙跨”平臺企業獲得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企業轉型成效日益顯著

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呈現穩步上升態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依托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展了數字化水平自評自測。截至2024年6月底,參與評測企業樣本量達23萬家。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萬家,占比48%。評測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穩步上升,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普遍提高,在數字化基礎、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小企業在數字化經營戰略、管理機制、人才建設等方面穩步推進,資金投入力度明顯加大,數字化轉型主觀意愿和內生動力增強。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數字化經營戰略、管理機制、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視程度較往年有顯著提升。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評測數據顯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局部優化及以上階段的比重達到80%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轉型深度和廣度均有明顯領先優勢,特別是在研發設計、質量管控、產品服務等重點環節,數字化水平更是顯著高于其他中小企業。七成以上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通過推進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核心業務環節的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改造,以“上云用數賦智”提質增效,率先利用數字技術變革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組織形態,帶動產品基因重塑、制造柔性、成本集約和新價值增長,形成核心競爭力。


“鏈式”轉型推廣模式加速形成。“鏈主”企業通過轉型能力輸出與業務協同,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強鏈補鏈能力。數字化供應鏈可以推動大企業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方式,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和信息化部連續3年共征集遴選120個“鏈式”典型案例,涵蓋汽車、裝備制造、紡織、鋼鐵/有色、電子等行業。其中,汽車、裝備制造、輕工紡織、原材料等行業示范推廣效應率先顯現。以汽車為例,汽車整車制造廠通過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以訂單為牽引、以質量為驅動,打通與各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數據系統,實現整車廠與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的庫存、采購、生產與質量協同。


集群化發展成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各地加大推動中小企業產品配套、產業協作等“融鏈固鏈”,支持集群內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協作配套能力,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相繼涌現,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堅實基礎,也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利條件。集群化發展通過充分發揮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中小企業主動利用數字化工具尋求產業鏈上下游產品、服務和技術供需對接。截至目前,我國已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0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集群688個,2024年再繼續擴容100家左右。伴隨著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步伐的加快,中小企業的經濟帶動能力進一步釋放,2024年1—4月,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共創造產值1.9萬億元,同比增長8.6%。














中小企業轉型路徑不斷創新















在地方層面,多地政府結合當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行業、特色優勢,制定了相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從點、線、面、體多方面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涌現出一批創新性、探索性做法。


一是點上轉型。江蘇省推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智能制造顧問制度,省市遴選數字化服務商,對規上中小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免費診斷服務。東莞市制定了《東莞市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聚焦產業數字化工作重點,提出重點打造賦能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構建多層次賦能體系、精心打造數字化標桿示范項目等10項具體措施,并將對智能工廠的支持提升至1000萬元。寧波市北侖區按照企業主體智能化發展水平差異,鼓勵數字化基礎較好、投入能力較強的企業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引導企業開展用數上云賦智行動,鼓勵數字化基礎好的企業踴躍參與各類標桿項目評選,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試點等示范性項目。 


二是鏈式轉型。廈門市設立工業企業供應鏈子基金,支持“鏈主”企業構建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向供應鏈上中小企業開放數字系統接口,實現供應鏈上關鍵生產與運營數據的互聯互通,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協作擴產,推動大中小企業在技術、資本、創新等方面關聯融通,全面推動鏈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上海市浦東新區發布《浦東新區產業數字化躍升計劃(GID)三年行動方案》,重點錨定“鏈主”企業以大帶小,圍繞生產、制造、采購、交易、融資等環節,為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搭建數據驅動、智能主導的產業生態圈,建設100家智能工廠,帶動1000家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重慶市渝北區結合實際探索鏈式轉型模式,構建“小、快、輕、準”解決方案,打造工業APP應用中心,陸續引入工業數據管理、財務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工單管理等近10款應用,包含覆蓋生產制造各環節的軟硬件,讓鏈上企業靈活選擇標準化工業APP或行業專用APP,實現快速導入部署,為鏈上企業賦能。


三是集群轉型。廣東省開創工業平臺經濟新路徑,以創新工程項目形式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培育入庫、試點、樣板推廣,通過市場化機制廣泛發掘深耕行業的“懂行人”,組織有強烈意愿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基層人民政府與具備行業變革能力的“懂行人”開展有效供需對接,不斷完善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方案和資源配套。蘇州市著力打造園區級“5G+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發布蘇州工業園區“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熱力圖,遴選優質平臺和專業服務商,為區域內中小企業提供轉型咨詢、診斷評估、設備改造、軟件應用等一攬子數字化服務。揭陽市日用塑料品行業改變“教企業做”的傳統方式,打造“中央工廠”,形成數字化實效樣板,再吸引集群中小企業低成本加盟,并通過數字化連接眾多云工廠,帶動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四是生態轉型。武漢市探索建設實體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中心,瞄準“武漢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產業大腦”建設目標,線上運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線下打造政策咨詢、成果展示、供需對接、人才培訓、產業服務、投資融資、市場共營等服務功能。東莞市委托專業培訓機構按照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指導目錄》要求,建立數字化人才培訓課程體系,面向企業高層管理者和數字化負責人開設數字化高階專業培訓班;面向企業技術骨干及重點崗位人員開設數字化技能培訓班。青島市依托雙跨平臺企業,用風控畫像系統解決銀行“敢不敢貸”的問題,用數字資產證書模型解決“貸多少”的問題。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展望















從供需生態看,降低技術產品的成本仍是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規模化推廣的核心,“小、快、輕、準”是未來市場化產品服務供給的主流形態。未來,引導中小企業提出“能求解”的問題進而創造實際價值,不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接地氣”的應用技術,是破解成本回報性難題、加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下一步,遵循技術規模化應用規律,大力發展“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加強普惠性產品向中小企業推廣普及,形成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小、快、輕、準”產品生態,讓更多中小企業敢轉、會轉、轉得好。


從技術路線看,一橫一縱的T型戰略是符合技術發展規律的主流趨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加速融合應用,制造業進一步向網絡化、融合化、智能化轉型升級。IT與OT深度融合是制造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應按照一橫一縱的T型技術路線,深耕工業互聯網的“一米寬百米深”。“一橫”重在IT技術,將各種不同制造階段和商業計劃的IT系統集成在一起,實現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環節間的橫向集成。“一縱”重在OT技術,將各種不同層面的自動化與IT系統集成在一起,實現企業內部制造系統的縱向集成。


從轉型模式看,分業分級分類是穩步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的科學路徑。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水平參差,行業異質性強。分業推進,隔行如隔山,工業互聯網需要和行業的工藝、技術、知識、經驗緊密結合,要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做深做透。要以行業帶企業,以共性帶個性,以場景帶供給,以IT帶OT。分級推進,按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設備單元、產線、車間、工廠、企業、生態六層架構逐級推進,推進IT與OT的相互滲透,建立智能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分類推進,推進規上工業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應改盡改”,規下工業中小企業“愿改盡改”。充分發揮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加強與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業務協同與互聯互通,向中小企業輸出轉型能力,推進鏈式轉型。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載體的作用,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在園區/集群中的深度應用,推進集群轉型。















圖片
END


來源: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