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售貨員,在柜臺賣過衣服,如今她把中國時裝賣到全世界,成為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家”。
馬云看完她的商業模式后說了一句話:
一個偉大的企業,不僅僅是她的市值有多少,而是她能夠讓多少相關和不相關的人終生受益。

她就是依文集團創始人、正和島島鄰夏華。
“一定要讓母親穿件新衣服再走”
夏華生在遼寧大連的偏遠農村。
父親當過兵,在解放戰爭中受了傷,干不了重活。“身體的右半部分,失去了任何承重的能力。”
在夏華14歲時,母親突患氣胸,因肺破裂離世。家里太窮,竟然連一件送終的衣服都湊不出來。
那天,夏華對自己說,一定要讓母親穿件新衣服再走。
她找80多歲的鄰居三奶奶借了一套壽服,寫下了一張借條“我一定會還的。”
很長時間里,她“痛苦到無法相信母親已經不在了”,天天進了門還喊媽。
嚴重時,她眼睛突然得了病,看的影像全是黑白的。盡管悲痛欲絕,但她卻發了瘋地念書。
因為在母親下葬時,夏華已經發過誓:一定要改變命運,帶全家人走出農村。
她心里知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高考那年,她以遼寧省前三名的成績,考進了中國政法大學,后來還順利留校任教。
父親逢人便說,我女兒在政法大學教書,我女兒教出來的都是法官、都是律師……
辭掉大學老師,她當起售貨員賣了2年衣服
當別人都說她是人生贏家,夏華卻突然換了人生劇本,辭職做起了售貨員。
當時,她帶著學生到福建石獅一代學習,發現很多個體戶和企業老板,連小學都沒畢業,卻硬生生地站了起來。

看著服裝工廠和廠房門前大排長龍的加盟商,她心里蹦出一個念想,“我要去創業。”
她寫了辭職信,拎著所有衣物,到北京西單商場的臺階上,坐了整整3天。
“我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研究著他們都買了些什么牌子的東西。我相信,哪個牌子多,就證明那個品牌最受歡迎,然后我就去那家品牌應聘做銷售。”
她成了柜臺的手勤眼尖的售貨員,客人來了,一眼能猜測出來是做什么的。“我教了四年的犯罪心理學,全用在消費心理學上了。”
當時所有男裝都是灰藍黑,夏華就想,為什么不能做些彩色西裝,帶點小格子呢?
老板直接否決了,覺得衣服太花哨了,賣一樣的衣服才比較安全。
夏華想單干,但沒有錢,便找老板商量,衣服賣虧了算她的,賺錢了就平分。
就這樣,夏華擁有了第一個屬于自己的四根桿的柜臺。“那個時候,最多一次一根桿,我賣了一百多件衣服。”
她帶著5天大的女兒創業,做到服裝市場第一
創業初期,有一回突下暴雨,夏華還在商店賣貨,庫房管理人員打來電話大哭不止,“夏總,你快回來吧,所有的庫房都被淹了”。

趕回倉庫時,積水已經到腰那么深,保安在一旁阻攔, “您別進去,有電會出人命的”。
夏華感覺自己腦袋嗡地一聲,什么也沒想,沖進了倉庫撈貨。
等她望著滿地搶救出來的衣服泡爛變形了,員工都在廣場上大哭。“所有人的血汗錢,幾百萬就這樣瞬間沒有了。”
“如果換做是今天,我可以哭出來,可當時我壓抑著自己,不能讓自己哭,還有很多人等著我來拿主意,如果我就這樣哭了,那么我的員工們就更沒有主意了。”
一場暴雨讓夏華幾乎傾家蕩產。
她想起7歲時,山洪把村莊淹了。豬死了,雞死了,房子全倒了,所有人“突然變得無家可歸。”
旁邊都是女人在哭,夏華瞅著母親利索收拾東西,問到:媽你不難過?
“哭有什么用啊,你等著,我們一年以后蓋起來更漂亮的大瓦房。”
果不其然,第二年母親領著全家人,砌了一棟帶5個房間的大房子。
“我就是看著一個女人,什么時候都冷靜、勇敢、無畏,哪怕是忍耐、吃再多的苦、再大的忍耐,一點點讓日子過的更好。”
夏華咬牙做了決定,找最好的物流公司,讓他們用最現代的方式來管理庫房。

也正是在那一年,她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創新——做第三方物流。
1999年創業爬坡時,她剛有了女兒,沒有坐過月子。女兒才5天大,夏華就把她裝到一個小籃子里面,然后把籃子系上安全帶,開車帶著她上班。
“有時候一著急就會急剎車,女兒一下子就滾了下去。”
好幾次夏華直接在馬路中間把車停下來,交警看到后特別生氣,就過來訓斥。
這時候夏華也顧不上其他,“您能幫我先把孩子弄起來嗎?孩子滾到那個座底下了”。
交警幫忙把孩子抱起來,看看夏華說,“您這當媽的真不容易”。
長期放在筐里,夏華女兒小的時候,竟然不會爬,只會挪。
“那些年,真的挺對不起孩子的。”
夏華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女兒,經常就在女兒枕邊留紙條:“媽媽雖然沒法陪伴你,但你不會缺少媽媽的愛。”
等女兒會寫字了,也用小紙片給夏華留言。母女倆在很長時間里,就靠這樣交流。
也是那時,她一邊帶女兒,一邊領著所有員工,跑遍了大概300多個供應商的工廠,做到市場銷售第一。
放著掙錢的時裝不干,她硬要做這件虧損15年的事情
時裝項目盈利了,夏華交出去,給職業經理人打理。
定制項目盈利了,夏華再放權,讓高管全權負責。
繡娘項目虧損了,夏華自掏腰包,親自管了15年。
在董事會上,她數次請求股東留下這個項目,但仍以六比一被否決。
“真的很難,我坐在山里面小路上哭,我承諾繡娘一定要讓她們有活干,能夠賺到錢。”
最后她承包下所有虧損, “用最笨的辦法,花錢收繡片”,和苗寨老人一起住吊腳樓,在村里建博物館,每年進大山30多次。
高管不理解:你在大山里一待那么多天,要跟我去參加一個招投標,早拿回大單子了。
她回答:“企業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敢不敢做一件賭未來的事情。真正企業的創始人,要畫好這條價值曲線。”
如今,13000名繡娘入駐,全世界400多家品牌、1600多名設計師都與之合作。

一個74歲的苗族老人,在深山集市,一年能掙上150多萬。馬云看了這個項目,就說了一句話,“這是個偉大的企業。”
創業26年來,面臨過重重挑戰,夏華曾經問過雷軍,為什么他這么多企業都可以做的這么好?
雷軍告訴她:別人的死穴才是我們未來真正的活法。
夏華讀懂了,幾經生死,她有了自己的信條,“你能成就多少人,就能成就多少生意。”
她不埋怨股東們。“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承受這種壓力的。但創始人也好,企業家也好,要為信念為戰。”
無憾,她用這兩個字,總結自己。
“我是個不留遺憾的人。想到了就一定會去做,多難都要去做,再難都往前去盡了百分之百的力闖過去。”
從做時裝的一把手,到6條醫護用品生產線的女老板
當正和島抵達工廠時,夏華已經從做時裝的一把手,變成了做醫用防護服的女老板。
長達兩個月,她走出這個工廠時,沒有早于夜里兩點半。

“我從不去計較,該我先付出,還是該你先付出。我永遠敢做那個先付出的人,敢用心去換心。”
夏華太像她母親。“一個敢站出來的人。”
幼年的那場洪水里,所有人都擠在一個小的二層樓。
對面有一個山坡。農民用粗鐵絲拉到那個山坡上的樹上,拿裝蘋果的編織籠子,一次運一個人過去。
大家你推我搡,怕樓倒掉,都想先運。當時夏華母親一個人拿著喇叭喊,“讓老人和孩子先過去,要不誰都過不去。”現場逐漸有序。
從大年初八開始,夏華也站了出來,用10天的時間,整改六條產線。

“有時候真吃不下去飯,光辣椒醬我們這些天吃了好多箱,著急、上火,也沒時間睡覺。”
這幾個月,夏華遇到過大雪封山,運輸車堵在路上。
她從村書記一直求到市書記,“能上火車就上火車,能上飛機就上飛機,根本無暇去顧及,就是把它拉過來,不管什么情況。”
有一天實在買不到膠條了,夏華去跟別的工廠借。“有很多醫務人員在一線,是等著這件衣服的,不能讓因為膠條耽誤一天的發貨,真的是著急。”
下半夜兩點半,她和同事趕到別人廠房門口,把庫管工人叫起來,“借到膠條回來以后天都亮了。”
為了招熟練工,她開出每日千元的薪水,遠高于市場價。
有的工人遠在東北,她派一臺專車過去,守在村口,連夜把人接來。
哪怕是臨時工,住宿全部安排在三星級酒店,包吃包住。
“在疫情面前不計代價,沒有那么多患得患失,不思考任何的成本。可能做企業這么多年,這是最不專業的管理方式。”
短短一個多月,她給武漢、北京等一線醫院,供應了數百萬套防護服和隔離衣。
結語
“假如你是飛鳥,我愿意是你一想起就溫暖的巢。”
夏華把這句詩,印在公司筆記本上。
她還記得母親離世那年,鄰居每天輪流給她家送飯,一碗餃子,一碗面,送到家門口。“也不圖什么。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誰送的。”
誰都不寬裕,但看夏華不會做冬天的棉襖,村里人一針一線縫好了,交到這孩子手上。
“當時我突然覺得,其實也沒有特別可怕,媽沒了,但是還有那么多的好心人。這些善念是我活下去的特別大的動力。”
悲痛過度,當年夏華眼睛一度只能看到黑白,但有一天早晨,突然有了顏色。“那個太陽光照進來是暖的,我能看見灰塵在那兒轉。從那一天開始,我覺得自己生命不一樣了。”
“十幾歲的孩子,生命的改變就源于此。你不再只想自己,你知道善待每個人,你知道感同身受,你知道對別人好。”
之于朋友、之于企業、之于員工、之于用戶,她都會用這句話,去告訴自己一個答案。
“在你困難時,找不著方法時,就想想你是不是能讓別人一想起你就溫暖?如果是的話,我覺得可能你就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