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產生了深刻影響,更是對紡織服裝行業帶來巨大沖擊。面對外貿受阻、內需不振、銷售下滑等一系列挑戰,行業、企業在頂住巨大壓力的同時,也開始了不同方式的自救與突圍,臨危尋機。
如何應對百年未遇之變局,在迷霧中尋找出路,重新激發活力?此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識變明勢、堅定信心,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是疫情之下中國紡織工業創新再出發的逆襲之路。
戰勝疫情,再踏征程,信心不能減,紡織強國目標不能變。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透過變化看本質,遵循趨勢找方向,《中國紡織》雜志特推出“抓機遇 定信心”系列專題報道,著眼外貿和內需兩個市場,從行業、企業不同維度出發,把脈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現狀,好對癥下藥,提早籌劃,蓄勢高質量發展。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作為產業流通中重要的交易平臺、價值轉換平臺,在繁榮區域經濟、促進創業就業、擴大供給渠道、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專業市場的運行走勢在一定程度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對外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運行分析。這些數據和趨勢,不僅反應了疫情當下專業市場的運行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走向。究竟疫情對行業發展影響幾何,未來專業市場轉型何方?
?
受疫情影響成交額全部下降
一季度平均營業時間不足一個月
1-3月,受春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營業時間縮短,大部分地區市場出現兩個多月的經營停擺,市場營業額大幅下滑。1-3月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5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總成交額1691.92億元,同比下降39.64%。其中,45家市場成交額全部下降。
從市場運行效率看,2020年1-3月重點監測的45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平均運行效率為7606.10元/平米,同比下降40.11%;平均商鋪效率為58.15萬元/鋪,同比下降39.92%。
從區域結構看,1-3月,45家重點監測市場中,東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1483.44億元,同比下降34.67%,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87.68%;中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171.35億元,同比下降59.56%,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10.13%;西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37.13億元,同比下降65.83%,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2.19%。
從流通層級來看,45家重點監測市場單位中包括27家產地型專業市場、18家銷地型專業市場。2020年1-3月,27家產地型市場成交額達到1524.11億元,占總成交額的90.08%,同比下降37.26%;18家銷地型市場成交額為167.81億元,占總成交額的9.92%,同比下降55.11%。
|
|
|
|
|
|
|
|
|
|
|
|
|
|
|
|
?
本來,一季度是傳統春節假期、市場閉市、冬裝清倉、春裝上市銜接緊密的重要時期,春節假期之前的節前促銷和春節假期之后的春裝上市也是專業市場一季度的兩次銷售黃金期,正是各地市場在春節假期前充分發揮節前促銷的優勢,有條不紊地推進各種促銷活動的大好時機。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專業市場出現了長時間的運營停擺,一季度平均營業時間不足一個月,對市場成交額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
線上交易表現亮眼
全渠道新模式將成主流
一季度,各地專業市場開始嘗試線上云展會概念,將商戶的新產品信息搬到線上,推動線上展示、線上溝通和線上交易,如海寧中國家紡城推動舉辦的“海寧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云博會”于今年3月正式上線啟幕,打破了傳統展會對時間、空間的約束,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為了減少疫情對行業、企業的影響,不斷深度融合“互聯網+”產業,海寧家紡云博會集結了3000余家布藝品牌商,通過網上舉辦窗簾布藝展、沙發布藝展、墻布展、床品展、家居配飾展的形式進行線上對接采購,不到兩個小時的上線啟動儀式直播中,吸引了100余萬線上觀眾,讓海寧家紡不僅實現線下線上發展,讓各地商戶足不出戶便可了解海寧家用軟裝的新動向,更開啟了家紡市場渠道營銷新模式,邁出了新時期下產業升級的轉型之路。
此外,各地專業市場積極通過直播等方式“云開市”,積極推動和幫助商戶通過線上直播等方式進行產品銷售,為商戶提供場地、工具、服務,組織商戶抱團出擊實現線上交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濮院羊毛衫市場于疫情期間推進線上開市,出臺七大政策鼓勵和支持市場商戶進行線上交易。
如今,在濮院各大交易區,門店內的經營戶們都在逐步適應新的銷售模式。除了店鋪的經營,他們利用工作間隙,將剛上新的春夏季新品服飾拍成照片、小視頻,推送給老顧客。“我們會拍攝一些比較流行、潮流的服飾照片、小視頻,然后按照各位顧客的個人穿衣風格和喜好推介新品給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客戶光顧。”市場經營戶黃曉玉介紹。
除了線上精準推送,為了更多吸引人氣,往年從不打折或者折扣力度較低的上新產品,也已在濮院各個商貿城內做起了5折甚至1折的促銷力度,受折扣優惠吸引,采購商逐漸多了起來,商家們也忙著打包服裝準備發往全國各地。來自北京的采購商劉麗趁著折扣力度大,特意趕來濮院采購。“現在折扣力度相比之前大很多,前兩天,老板娘通過微信告訴我有活動這回事,我就來采購一批囤點貨。”
不僅如此,5月1日起,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和中港皮具城攜手打造的“折情折禮·一起尚”聯合促銷活動也將強力開啟。白馬公司旗下的白馬服裝市場和中港皮具城全場商戶給出低至0.8折的特惠拿貨價,大手筆推出百萬采購補貼、免費停車等促銷硬招;紅棉則豪擲百萬以抽獎活動回饋客戶,所有到場顧客100%中獎。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各專業市場紛紛打出組合拳,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各項服務功能全部實現了線上化運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對此,濟南濼口服裝城總經理劉學謙表示:“受疫情影響,市場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商戶們紛紛開展微分銷、微商城、社群營銷、直播帶貨等方式自救,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為實體,線上銷售是過渡期的產物,不會成為今后零售商的主戰場,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渠道模式才是主流。”
加快數字化轉型
“直播+電商”激發新活力
受疫情影響,當下網紅經濟異常火爆,直播帶貨走俏外,就連網紅也成了“香饃饃”。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疫情下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逆勢上漲1.3倍。2020年春節復工后一個月內,直播相關崗位招聘職位數同比上漲83.95%,招聘人數增幅高達132.55%。
而這其中,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也紛紛利用自身優勢,開始了“直播+電商”新模式。據淘寶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廣東新增主播數量排名第一,較去年同期增加兩倍,機構數量增加近一倍,在3月10日淘寶直播購物節上,廣東成交占比達全國三分之一。如牛仔服裝名鎮新塘,光成熟的時尚電商產業園區就有10個,活躍在新塘的網紅多達數千個。以新塘服裝商貿城為例,95%以上商戶是實體結合電商批發,帶動周邊近2萬家商戶專門從事電商銷售。富民時裝城更是主動協助商家邀請第三方專業電商平臺運營公司進駐市場,每期邀請人氣主播或網紅,在淘寶、快手、抖音等主流平臺免費為富民服裝商家進行現場直播銷售,為商家搭建線上銷售渠道,共同尋求突破之路,
“作為好貨源頭的廣東,加上電商的突出優勢,將本土優秀的主播、商家以及供應鏈等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使得打造“原產地+直播”基地的模式在政策背景下更顯優勢。“疫情期間,廣東服裝業積極求變,把握機會實現轉型,我們對行業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期待未來能繼續看到廣東服裝企業在轉型升級探索路上的更多形式、更多可能。”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表示,受疫情影響,廣州服裝圈在《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引領下,正加速數字化經濟變革,全力打造直播電商之都。
4月19日晚,山東衛視《新聞聯播》特別播出了近5分鐘時長的專題新聞:《統一思想 狠抓落實 奮力奪取“雙勝利”——網紅直播催生線上經濟》,對青島即墨區的即墨服裝市場采用線上直播模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舉措進行了詳細報道。疫情發生以來,線下銷售遇冷,但市場的交易額卻不降反增。據悉,自2019年即墨國際商貿城積極對接新零售運營資源,以互聯網思維拓展銷售渠道,通過引進多家直播機構,引導市場商戶試水直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不俗的業績后,2020年決定規劃建設4萬平方米的青島網紅直播基地,引入淘寶、快手、騰訊、抖音等平臺資源,吸引MCN服務機構、運營服務企業落戶,打造網紅培訓學院,為即墨服裝企業和市場商戶培養輸送專業網紅人才。如今,即墨服裝市場已有近2000商戶搭上了“線上經濟”的快車。
“即墨市場一定要快速搭上網紅直播快車,擴大即墨服裝的輻射面和市場占有率”,談到網紅直播基地,即墨國際商貿城管委主任劉永軍表示,“在疫情期間的嘗試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對此我們已拿出來6萬多平米的場地,決心要打造北方最大的網紅直播基地,建成以后大概可以建設2000多間直播間,這樣就能把即墨的優質制造,通過網紅直播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帶到全國乃至全球。”
?
快速反應積極應對
后疫情時代專業市場亟需轉型
一季度,雖然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成交額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從下滑幅度和市場應對等方面來看,產地型市場反應速度相對敏捷,在市場無法正常運營的情況下,積極推動線上辦公等公共服務職能上線,對推動復產復工、降低商戶損失、鏈接產業上下游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東部地區專業市場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產業中流砥柱的作用,積極靈活地嘗試新模式、新業態,在整體環境遇冷的情況下,尋求市場生存發展的新空間。
可以說,此次疫情不僅打亂了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秩序,暴露了人們傳統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中的一些不足,促使人們開始全面反思,也激活了一些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催生了新的業態和模式。讓更多的消費者在注重商品服務品質的同時,更加關注綠色健康消費以及自助式線上消費。
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專家所言,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將直接推動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面臨的挑戰全面升級,加快專業市場樹立新定位、實現新融合的升級速度。“后疫情時代下,專業市場應盡快適應安全防疫工作的常態化環境,立足提升經營環境安全、加速線上線下融合、推進智慧市場建設、加強平臺聯盟合作以積極適應消費趨勢新變化,在全球經濟格局和產業格局發生巨變的重要時期,積極轉危為機,清晰而堅定地實現專業市場優化升級創新發展。”
重視經營環境安全。專業市場是人員密集型場所,部分專業市場依然存在清潔衛生不到位,貨物占道經營,商鋪內貨品堆壓嚴重,車流、客流、貨流混雜,消防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消費者、采購商、經營商戶還是地方政府管理者,都會對專業市場的安全管理、環境秩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環境安全尤為重要。
加速線上線下融合。過去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較為依賴線下實體渠道,此次疫情帶來的沖擊,會倒逼專業市場不約而同加速線上渠道布局。如濮院羊毛衫市場率先宣布“線上”開市后,錦榮輕紡城“云尚線上商城”、圣名國際時裝城“服裝管家”、濼口服裝城“微信秒殺群”、鄭州銀基廣場“銀小淘”等一批線上營銷服務相繼推出,義烏國際小商品城、常熟服裝城、杭州四季青市場等紛紛加大檔口直播營銷,同時也引導商戶加速線上渠道銷售的布局。后疫情時代,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一方面需要繼續精耕細作線下實體渠道,另一方面必須加快線上布局,構建全渠道營銷體系,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真正構建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雙線融合新模式和新業態。
加快智慧市場建設。此次疫情讓更多市場和商戶企業認識到專業市場加大智慧應用、建設智慧商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盡快構建起電子商務應用、智慧物流、智慧停車、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的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智慧化系統在重大安全事件的快速的應對能力,業已成為各地政府部門、專業市場管理者和經營商戶的共識和共同意愿。智慧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更專業、更精準的提升專業市場的綜合運營管理能力。
加強平臺聯盟合作。疫情之后,對于傳統專業市場和中小商戶而言,是加強自身的平臺建設提升增值服務能力,還是納入到更大的合作平臺中、在合作中尋求共生共贏發展機會,已經成為每一個市場和商戶必須認真思考的話題。對于具有良好發展基礎的龍頭專業市場和優質經營商戶而言,加快資源整合,建立合作聯盟,不斷優化和拓展流通渠道,進一步提升行業主導力和話語權,已經成為后疫情時代的應有之義和必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