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9000億網紅產業殘酷真相:與李佳琦合作也血虧,40%被坑過

發布時間:2020-05-16  閱讀數:10668

如今風頭正盛的直播電商,也走到了問題爆發的階段,大量主播的涌入、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的種種亂象......一系列跡象都預示著行業出清的信號。面向未來看,有幾個趨勢可以確定:監管勢必加強,行業定會出現洗牌,大量玩家會被淘汰.......留給直播電商的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若論今年最大的風,直播電商當屬其中之一。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讓人們習慣于網絡化生存,沒花出去的年終獎也轉在網上“報復性消費”。數據顯示,年前直播間觀看人數在6000到7000一小時,疫情后的2月份,人數翻倍到1萬3到1萬5每小時。
直播電商,有望成為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商直播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國內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預計2020年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增至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約占中國網絡零售規模8.7%。
風口之下,大小玩家紛紛入場。智聯招聘攜手淘榜單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顯示,2020年2月份,淘寶新增加100萬商家,新開播商家環比增長719%,用戶環比增長153%,并帶動平臺成交額同比翻倍,每周訂單量環比增速超20%。

各界大佬也紛紛開播,商業圈有梁建章、董明珠等知名企業家,娛樂圈有李小璐、李湘等明星,除此之外還有各縣長、村長紛紛為本地農產品扶貧帶貨.......


直播商品種類也不斷豐富,似乎萬物皆可直播。云賣房、云賣車、云上博物館、云上演唱會.......吃、住、行、娛、購、游均轉至線上。


但正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直播電商的表面繁榮之下,問題卻開始不斷浮現。直播電商,必將迎來一輪殘酷的洗牌期。

對于商家而言,直播電商往往會變成一項“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要想直播,你首先需要付出一系列高額的成本。光是和頂級主播合作所支付的傭金就高達30%,其中包括平臺、外包淘客/MCN機構和大主播等各環節的抽傭。
如果為了降低成本,選用小主播,那么帶貨能力就會大受影響。在馬太效應日漸突出的網絡環境下,粉絲們往往只會關注那些頭部主播。
有業內人士就這樣說過:“你無法阻擋粉絲涌向辛巴等頭部主播直播間。大家被熱鬧表象蒙蔽了,沒有原始流量積累和頂級主播加持,貿然開播難以幸存下來。”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淘寶直播雙11巔峰直播熱度排行榜顯示,薇婭、李佳琦二人的熱度(粉絲關注度、導購成交等指標綜合考量)是第二梯隊的10倍以上,考慮到成交額也是數倍以上。
但頭部主播就是萬能的嗎?
事實證明,雖然他們的流量大,但轉化未必強。據第一財經報道,樸西電商的負責人透露,李佳琦“雙11”當天的鏈接費為15萬,分成比例為20%,他們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虧了3次,雙十一當天更是虧了50萬。
明星帶貨更是如此,名氣大不等于帶貨強。比如李湘,去年直播賣一款白鵝絨羽絨服,直播間吸引了131萬人觀看,但并未產生任何實際購買。而且李湘的直播報價是5分鐘80萬!



而且,主播的專業能力也受到了質疑,對于所帶貨商品,主播往往并不了解卻為其大力站臺。比如薇婭在直播賣房時分不清40年和70年、住宅和公寓概念以及出現學區房概念混淆等問題,就遭到了網友的差評。
尤其是車子、房子這種大宗商品,往往也是看熱鬧的多、成交的卻很少。
比如前段時間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化身汽車界“李佳琦”,親自為自家品牌“帶貨”,吸引了50萬人在線觀看,但實際成交卻很少。房地產行業更是如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首先是線上看房的用戶本來就少;其次是在有限的用戶之中,前來“刺探敵情”的同行,甚至比真正想買房的消費者還多;最后是在這些消費者中,大家都是看看熱鬧,紛紛表示還是等疫情結束線下再看房。
直播其實是有門檻的,尤其是這種大宗商品,必須要有粉絲的信任基礎、必須要有前期的粉絲積累。
快手上一位坐擁305萬粉絲的主播“二哥評車”,曾在六場直播中賣出過288輛車,他如此分享了自己的銷售經驗——
從2015年進駐快手平臺起,他4年期間一直只做與新車相關的內容,為了保證粉絲黏度,還添加了“在直播間打賞超過60元的人”的微信,承諾永遠不刪,并且及時回復咨詢信息。他稱自己有“9個加滿好友的微信號”,而且有人曾斷斷續續向他咨詢了一年的買車建議。


其實,如果長期做直播電商,對品牌價值反而可能有損傷。
現在直播想要帶動貨,基本上都要靠打折、促銷的方法,這必然會大大提高用戶的價格敏感性。前段時間抖音某網紅賬號和某跨境電商平臺的合作里,某原價近4000元的知名輕奢手表,就以不到1000元的進貨價賣出限量2000份。
如此“骨折型”的促銷,恐怕會大大降低用戶對于商品的價值感預期,以后商家想要恢復原價,恐怕很難會有跟原來一樣多的用戶愿意為之買單了。

對于消費者而言,直播買的貨,往往坑更多。
首先,“沖動是魔鬼”,直播電商的重要優勢之一是能夠激起用戶的沖動消費,“oh my god”“買買買”“我的媽呀”來自于主播的現場測評、講解推薦、即時答疑、實時互動能夠瞬間點燃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但沖動之后,消費者也很容易后悔,直播電商的退換貨率居高不下。據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受訪用戶中取消直播購物訂單或者退貨的比例較高,取消訂單或退貨頻率極少的用戶僅占27.01%。原本單場利潤就已經被打到極薄的品牌和商家,一退貨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利潤可言。


來源:艾媒咨詢《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用戶畫像及行為洞察》
其次,“賣家秀”與“買家秀”的天差地別,也讓直播電商頗受詬病。
大量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商品以次充好.......直播電商成為消費糾紛的重災區。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拒絕直播購物的消費者主要是擔心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和售后問題,分別占比60.5%和44.8%。


(中國消費者協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
比如鬧得沸沸揚揚的“烤蝦事件”,看上去樸實善良的大媽,大力宣傳的“純天然無污染美味大蝦”,曾經撩動了無數用戶的心及錢包。



但是,很多人收到東西后卻發現:包裝袋里裝的根本就不是大媽直播中出現的色香味俱全的烤蝦,而是看上去就像風干的焦炭一樣一捏就碎的地攤貨。
裝烤蝦的袋子上沒有標注生產廠家,沒有質量合格證和衛生許可證,甚至連裝模作樣的投訴電話都沒有一個!即使有用戶“揭露真相”時,大媽也不怕,分分鐘轉換陣地,去另一個直播平臺“直播假貨”了。

在遇到消費問題之后,用戶往往還沒處去說理,維權十分艱難。
如果你找平臺解決,直播平臺會說你去找電商平臺,貨是它們發的;電商平臺會說你找直播平臺,貨是它們賣的;如果你找商家,你覺得商品有問題,但具體商品有沒有問題,問題產品該怎么解決,都是看商家良心的,即使有平臺介入,強制性也十分有限。而且商家售后不力,平臺最多也只是發罰款,違法成本很低。
最夸張的是,有的用戶找主播退貨時,反而遭到了威脅:我能找人調你身份證!



這些年來,從O2O到區塊鏈、共享單車,我們見證了太多的風口爆發,資本和玩家蜂擁而至;也見證了太多的風口幻滅,給投資人和用戶留下一地雞毛。
如今風頭正盛的直播電商,也走到了問題爆發的階段,大量主播的涌入、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的種種亂象......一系列跡象都預示著行業出清的信號。
面向未來看,有幾個趨勢可以確定:監管勢必加強,行業定會出現洗牌,大量玩家會被淘汰.......留給直播電商的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