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行業整體陷入“焦慮”,近九成企業上半年業績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33家服飾上市公司實現營收253.37億元,而2019年這一數據為365.85億元,呈現出斷崖式下降。
△ 33家服飾上市公司營收榜
拉夏貝爾,凈利潤下滑最為嚴重,同比下滑3609.01%,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美邦服飾,凈利潤下滑671.67%,美邦創始人家鄉最大旗艦店已經關閉。
森馬服飾,凈潤下滑94.96%,迫于壓力宣布出售法國童裝品牌Kidiliz。
海瀾之家,凈利潤下滑75.59%,積壓的存貨高達90億元........
其他女裝、鞋企、運動品牌等,也幾乎清一色的一片“哀嚎”。朗姿股份預計上半年虧損1900萬至2800萬;江南布衣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25%-30%;探路者、三夫戶外、星期六均由盈轉虧。
33家服飾上市公司中營收上升的僅有2家,分別為雅戈爾及安正時尚。其中,雅戈爾一季度營收最高為38.95億元。不過根據雅戈爾公告,其營收和凈利潤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地產板塊項目的交付。
“受新冠疫情影響”成為行業普遍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面對沖擊,服飾企業都積極展開了自救行動。
從上半年情況看,主流路徑是通過直播帶貨、社交電商、流量裂變等渠道創新,拉動線上銷售,彌補線下銷售萎縮的情況。
但是,前端的發力只能緩解燃眉之急,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讓品牌最頭痛還是庫存問題。根據財報,2019年年末,海瀾之家庫存高達90.4億元(占總資產的43%),其中不可退貨商品金額達到43億元。與此同時,海瀾之家的存貨變現時間變長了。2020年第一季度,海瀾之家的存貨周轉天數高達319.15天,較2019年年末增長了68.54天。
△ 海瀾之家產銷量情況分析表
從長遠來看,中國服飾行業該如何提振?我們認為,還是要從產銷協同展開。
此次服飾行業的“大撤退”,是前幾十年“野蠻生長”后的必然,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供應鏈協同水平低等特征,決定了服飾行業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而疫情則加速了行業變革。
在疫情的沖刷下,幸存下來的服飾品牌將加速轉向“預售+試銷+快反”的C2M模式。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者個性化碎片化需求與大貨供給模式的矛盾。
——縱向打通從終端到供應鏈的數據鏈路,收集和分析終端實時銷售數據,反推和預測市場需求趨勢,幫助品牌快速調整供給端的生產策略(快反下單/季中補款),以銷定產,有“據”(數據)可依。

#互動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