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戲劇,游園驚夢,
一筆丹青,水墨流年,
一種功夫,千軍萬馬,
一屋醫書,懸壺濟世。
京劇、刺繡、功夫、古琴、書法···
在中國5000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中,
這些源遠流長的國粹精華,
如群星閃耀,燦爛東方。
不光形成了屹立世界的文化自信和底氣,
也讓我們養成了獨具一格的中國精神。
正如功夫令人勇武重道,
書法讓人靜中生慧,
刺繡文化也在一針一線中,
讓我們感受驚艷了千年的中國美。
427天,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苗家人選擇用它來縫制一套“深山高定”。沒有繡譜,見山繡山,見水繡水,連圖騰的底稿和草圖,也只能依靠繡娘們的口口相傳,心手相承。從苗族共同的祖先——“蝴蝶媽媽”,再到姬宇鳥、山脈紋、波浪紋、龍紋······獨特的審美、高超的技藝、深厚的底蘊,苗族人用一針一線,再現他們跋涉遷徙的浩浩湯湯,讓不可磨滅的價值在歲月流淌中閃耀。鳥語花香紋:花鳥都是苗族生活中常見的紋樣,蝴蝶與飛鳥是孕育人類祖先的象征,寓意著生機勃勃、繁華美好。
倔強得近乎愚鈍,樸實得近乎木訥。心無雜念,閉目誦歌。只用手中絲線,便能繡出天地間的拙樸大美。羌——“高山上的云朵”,同樣神秘而古老的民族。古老到可以推延至炎黃之戰,古老到篤信天地人合而遵從自然的色彩。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刺繡技藝之一——羌繡,3000多年的歷史,讓它成為時間里開出的一朵花。原始、古樸、自然,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大自然是羌人敬畏的信仰,也是她們取之不竭的靈感泉源。
雙魚團花紋:羊角花和蝴蝶紋,象征天地平衡,生生不息。畫面中的團花呈陰陽魚的造型分布,寓意喜相逢。“外婆教給阿媽,阿媽再教給女兒”,“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花繡布鞋”。她們用刺繡來記錄萬物。飛禽鳥獸、鹿鶴蟲魚,皆可入繡,所挑之物,秀美精致、歡慶吉祥。
羌族女人一生挑繡的高光時刻,也許就是出嫁前夕吧!她們一定要盡其所能,繡出幾件最漂亮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精致的鞋墊。將自己的勤勞才智、純樸天性、藝術天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凝聚在這一曲絢麗的指尖之舞。從襁褓背帶上的“八仙法寶”,到嫁衣繡鞋上的一朵花,她們用一根針、一盤線,讓原本乏味的生活錦上生花。不似蘇繡細膩寫實,卻用色大膽斑斕、艷麗飽滿、舒展大氣,像極了熱情奔放、拙樸灑脫的壯族女人。繡娘手上的針法功夫,更是飛龍走鳳、技法多元,以盤繡為主體,密集的繡法為基調,大面積繁繡,精工耗時。
雙龍戲八寶紋:傳統暗八仙圍繞靈動的雙龍戲珠,繡品兩側的雙鳳回眸,與雙龍乾坤調和,寓意龍鳳呈祥、吉祥如意。承載著古老壯族繁衍生息的歷史和對生命的崇拜,更是壯族文化和民族記憶的“活化石”。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難以找到兩塊相同的黎錦。
在中國最南端的島嶼,大力神護佑的五指山下,也有這樣一群繡娘,用手中的織線,守護著自己的圖騰和文化。
大力神紋:在大力神的恩澤和庇護下,黎族人在天地間辛勤勞作,代表智慧和勇氣,寓意開山造河,創造美好生活。身體就是她們的織機,自然就是她們的繡譜。紡、染、織、繡,借物隨心,經緯相交,手織繁華。一件成品,往往要耗時幾年,甚至更久,而一個成熟的織女,沒有幾十年的功力,也無法做到胸有成竹,手下生花。
對黎族女兒來說,最珍貴的不過是母親留給自己的布片。它不單是讓人溫暖蔽體的衣衫,更是一種生命的儀式,是族人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傳。從南到北、由西到東,正是繡娘們手中的一根根絲線,織成了一個絢爛無比的“指尖上的中國”,而其中蓬勃流淌的,則是中華民族的千年血脈。然而,不知何時起,河流開始干涸,絲線開始松落······筆者曾去貴州大山旅行,那些精美的繡片美的讓人挪不開眼睛。“你們真的要買嗎?”繡娘的一句話,讓我瞬間回到冷冰冰的現實。當大山里的繡娘們,因生計所迫放下針線離開大山,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本應該繼續傳承下去的繡樣,也開始分崩離析。一雙雙可以本繡出無字天書的神來之手,卻因生計做著刷盤子、碼貨、搬磚等的粗活累活。近10年,苗寨外出務工流劇增,加之苗繡耗時耗工不賺錢,寨子空了無人學;曾經100多種精細的苗繡技法,如今只剩下20幾種,傳統圖騰繡樣也亟待搶救收集;2008年,汶川大地震,羌族人口銳減三分之一,40多位文化傳承人和羌繡大師遇難;
孫紹先曾在《符號與記憶》中這樣寫:60年前,黎族的典型建筑“船型屋”基本消失;50年前,黎族婦女不再紋身;40年前,黎族的制陶工藝失傳,黎族的傳統生產工具消失;30年前,黎族的印染工藝失傳,黎族服飾退出生活領域;天災、人禍、現代化工藝的擠壓、現實的饑飽難題、傳承無人···這一切都像視頻《一根線》中所講述的那樣:連接在繡娘們身上的絲線變得飄忽不定,預示著這些非遺從這個世界消失的風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遺落在山河大江里的珍寶,璀璨、驚艷、千百年沉淀。而傳承,絕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也不是買一塊繡片那般輕松,更多的,是要守住一雙雙可以繡出天工的手。守一門工藝、一個手藝人、一種文化、一個村落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時代手藝的篇章。讓更多的繡娘可以留在大山,“背著娃娃,繡著花花”,讓她們不用被迫斷開生命一樣寶貴的絲線。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自發加入到“守藝”的行列。
讓這些“藏在深山里的高定”開始走出大山,與植村秀、星巴克等眾多國際大牌“艷遇”,甚至登上巴黎秀場的舞臺。還有很多善意的企業,跨界助力非遺,用自己的力量,讓非遺出圈。以“傳承、創新與兼融”為宗旨的民生信用卡,聯合“稀捍行動”,推出民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信用卡。希望讓中國的錦繡文化被更多人看到,產生更多被關注到的價值,幫助這些寶貴的非遺繼續傳承下去。采用“羌族刺繡、壯族刺繡、黎族織錦、苗族刺繡”四種繡品花紋,花樣采用各具特色又寓意美好的“雙魚團花紋”、“雙龍戲八寶紋”、“大力神紋”、“鳥語花香紋”。每張卡片用最新科技還原織繡紋理,3D立體針腳,讓繡線絲絲可見,匠心可感,再現刺繡的纏繞起伏、古樸斑斕。布紋工藝經久耐磨,還能最大化還原繡品,讓每個拿到卡的人,都能真實感受到千年錦繡技藝的細膩觸感。感受國粹之美在一針一線中華美綻放,感受其中承載的動人傳說、族源故事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真正能幫助這些手藝人留在大山,讓這些驚艷了世界的中國手藝得以如源頭活水,奔流不絕。時至今日,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手藝,早已不只是謀生的手段,更多的,還有它背后承載的經歷、情感和文化內涵。
而這些,才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是不可磨滅和替代的底氣和自信。守護非遺,就是守護歷史,守住中國人的精神血脈,這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