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探秘犀牛工廠的秘密武器,能自動準識別布料細微瑕疵的大腦,準確率高達90%

發布時間:2020-11-02  閱讀數:10677

阿里AI算法已在全國多家紡織服裝工廠上線,幫助工廠自動完成原料、坯布、成品布、成衣全生產環節的質檢工作,識別準確率90%以上,遠超人類水平,整體效率大幅提升5倍。

來源|服裝邦(ID:powerpluspoint)

阿里AI算法已在全國多家紡織服裝工廠上線,幫助工廠自動完成原料、坯布、成品布、成衣全生產環節的質檢工作,識別準確率90%以上,遠超人類水平,整體效率大幅提升5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加工地,然而目前幾乎所有工廠的質檢工作都由純人工完成,這是造成生產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平均一個驗布工瑕疵檢出率僅為70%,并且容易因疲勞而導致更大范圍的漏檢,最終影響服裝的整體質量。

1

純靠人工肉眼檢測效率較低

現在,阿里率先將AI算法應用到了這一環節。據介紹,市面上常見的布料種類有數十種,這其中的布料瑕疵多達近百種,且很多瑕疵形態極其相似,傳統機器視覺技術很難實現自動化檢測。為了讓機器精準識別這背后的細微差異,阿里達摩院建立了業界首個布料訓練集,讓AI充分學習不同種類布料的紋理特征,可正常識別頭發絲直徑十分之一的瑕疵,識別準確率達到90%以上,遠高于人類水平的70%,檢測效率大幅提升5倍。

2

AI自動檢測布料瑕疵,準確率超90%

目前,阿里AI能完成化纖、棉、牛仔、皮革等主流面料的質檢工作,并對瑕疵精準分類,如褶皺、光斑、污漬、污點等,從坯布到成品面料環節,都可輔助質檢人員作出質量管控決策。

3

AI精準識別布料細微瑕疵

達摩院算法專家楚之表示,“AI已經成為傳統行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方法,過去幾年,阿里針對不同場景研發了適用于各行各業的AI算法,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工業、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

早在2017年,阿里云就研發了業界首個工業視覺AI方案,并逐步應用于鋼鐵、化纖、汽車等領域,例如,正泰新能源上線了全國光伏行業首個AI質檢,實現單、多晶電池片及組件缺陷的毫秒級自動判定。


此前阿里高調發布了保密三年的犀牛智造平臺項目,同時對外開放了基于該平臺打造的第一個樣板工廠。發布后的這幾天,網絡及媒體對該項目褒貶不一,莫衷一是。那么阿里的犀牛工廠到底是噱頭還是未來?


4

犀牛智造工廠80%為工程師


阿里宣布,秘密研發三年的新業務——大數據賦能平臺犀牛智造工廠上線,該平臺定位于新制造智能中心。


此前,這一戰略級項目已在保密運行3年。據官方介紹,阿里將新制造的探索首先放在服裝行業,犀牛智造是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平臺,大量應用云計算、IoT、人工智能技術,其團隊80%為工程師,這是傳統服裝工廠不敢想象的。


5

犀牛工廠100件起訂7天交貨


首先我們來看犀牛智造通過自研柔性制造系統及物聯網布局,可做到100件起訂,7天交貨。品牌商通過淘寶天貓上新銷售,來判斷是否追加訂單,還是調整款式。讓品牌商能及時響應流行,降低風險。


相較其他工廠,犀牛能夠縮短75%的交貨時間、降低30%的庫存,甚至減少50%的用水量。高度數字化的犀牛工廠,能夠承接更多個性化、小規模的訂單,但同時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


6

未來多品種

混流生產成為主流



服裝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三個方向,從產品視角觀察未來是多品種,小訂單;從產品材料視角觀察是功能性產品與裝飾性產品融合;從產品制造視角觀察是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犀牛工廠實現了混流生產,多款生產,其原因是由于訂單數量太少,跟產線的轉產成本產生沖突,所以只有混流生產才不致于小單浪費掉太多的準備成本。


一般來說是工藝類似的產品可以混流生產,這樣既滿足了小單的需要,工位又不會因為頻繁地轉換浪費效率。從混流生產的角度看,犀牛工廠代表了現在的發展趨勢。


7

阿里要的是數據

不是衣服


庫存問題一直困擾著服裝行業,生產過多產品無法實現銷售(無法轉換為使用價值)損失的是產品交換價值,如果庫存過小讓希望購買的客戶買不到產品損失的商業機會。如何尋求平衡成為服裝行業或者說快消行業遇到的老大難問題。


如果認為阿里的犀牛工廠僅僅是一個服裝廠的升級的話,應該說沒有看懂阿里的野心。


通過淘寶阿里已經擁有的巨大的用戶端流量入口,通過天貓擁有了巨大的B端流量入口,如何融合C端入口和B端入口是擺在阿里面前的一個巨大的機會。而C端和B端之間就是通過制造這個環節連接起來,犀牛工廠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個缺口補上,從而實現消費互聯網獲取用戶需求,工業互聯網融合企業供應鏈,智能工廠實現快速柔性制造。從而打通多個環節,就像數字化解決的是企業信息孤島的問題,阿里的野心更大,它要解決產業(用戶、制造商、供應鏈)孤島的問題。


如果把犀牛工廠看作是一個智能工廠的改造或者建設,必然得出阿里在博眼球,是一個大大的噱頭的感覺,如果把犀牛工廠看作是融合淘寶上消費者、天貓上的供應商,通過積聚社會上的生產能力構成海量的產能池,發揮阿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能力,從而實現供需即時自動撮合,需求與制造同步等嶄新的模式,那么犀牛工廠的模式可期,代表著未來。


最為關鍵的是,犀牛工廠的樣板廠是模式的樣板,不是機械、廠房、自動化的樣板,通過犀牛工廠磨合后的模式,必然讓社會工廠在很低的投入就能實現犀牛工廠的制造模式。


時刻記住,阿里要的是數據,不是衣服。如果能從這個角度看,可能更好的看到犀牛工廠的未來組織、運營乃至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