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原本在日本原宿街區擔任買手店店長的 志鐮英明(Hideaki Shikama)創立了名為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COTD)的獨立設計師品牌。這之前,志鐮英明從全球上千個品牌中選擇了八十多個品牌,源源不斷地采購產品供給原宿店鋪,在此之后,COTD 的衣服逐漸被各大買手店帶到世界各地。
COTD 的設計從反主流文化入手,巧妙地拼接出充滿街頭藝術感的成衣之作。2018年,一款用英國奢侈品牌 Burberry 經典風衣重構的 COTD Trench Coat成功“出圈”,讓 COTD 為更多人所知,也讓“古著”、“解構”成為品牌最為鮮明的標簽。事實上,品牌首件以 Burberry 二手風衣為材料制作的服裝誕生于 2016 年,是為原宿 International Gallery Beams 打造的限定產品。
“ 我們希望能發現被忽視的材質,以此為基礎進行再設計。在設計環節,我們會考慮產品的可實現度、品牌風格契合度、市場需求等,比如 Trench Coat(風衣),當時沒人關注也不流行,而二手 Burberry Trench Coat 在古著市場極易入手,所以就想試著重制一下”, 志鐮英明說道。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 2018-19 秋冬
當我們深度去了解品牌之時,發現了它與街頭潮流、墨西哥文化、嘻哈音樂等元素之間的諸多聯結,而這些元素與志鐮英明的生活方式和個人經歷密不可分。
志鐮英明 2000 年開始擔任《Boon》雜志的模特,“從小就對時尚感興趣,從街頭到時裝都很喜歡,當時也想著長大了就從事與時尚相關的工作,后來也去了買手店 SHIPS 工作(2003年加入公司),后來剛好有個在原宿打造新業態門店的項目”,他回憶道。
2005年,志鐮英明參與創辦的買手店 ACYCLE SHIPS JET BLUE 落戶原宿,他擔任設計師兼店長,全面從事品牌策劃、生產等方面的工作,2011年與設計師木戶井之川合作成立 COTD,2013年之后一個人獨立負責品牌。
“我至今仍感謝前東家的栽培,但因為那是家大公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賺錢,先決條件一定不是自己想不想穿。因此,跟朋友一起做了自己想穿的衣服,也就有了COTD”,志鐮英明如此闡述創立品牌的初衷。
志鐮英明在 Acycle SHIPS JET BLUE
2018年,志鐮英明及 COTD 獲得 TOKYO FASHION AWARD(東京時尚大獎),隨后連續兩季在歐洲展示,“我們在海外基本沒有知名度, 因此必須要做其他設計師做不到的東西。 海外的買手很重視原創性,只要夠獨特,價格高也會買。事實上,跟我們合作了三季的某知名買手店,采購的都是我們重新解構過的古著重制產品線。”
如今,COTD 已經入駐 Dover Market Street、連卡佛(Lane Crawford)、Nubian、The Social Status、Escalier Store、INXX、Browns 等知名的買手店。
在今年 上海時裝周由 FASHION ASIA HONG KONG 和 LABELHOOD 聯合承辦的 “10 Asian Designer to Watch”2020 靜態展覽上,設計師及其團隊展示了 COTD 最新的作品系列, 《華麗志》近期遠程采訪了這位設計師,請他分享了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個人旅程和來自日本原宿的時尚故事。
以下為訪談的部分實錄:
《華麗志》:可以聊聊是什么經歷和因素讓你走上街頭潮流、服飾設計的道路嗎?哪些文化/潮流/作品對你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志鐮英明:我 11 歲的時候知道了 Stussy這個品牌,之后就一頭扎進了街頭文化。我喜歡聽 Hip-pop、Hardcore 風格的歌曲,1995~2005年之間一直是個 rapper。1997年還在讀書的時候,跟朋友成立了一個T恤品牌 Scenery,也是從那時起接觸圖形設計。
正式開始服裝設計要到2004年,當時我在原宿的買手店 Acycle 任職,所以有了這個機會,一開始是門店自有品牌的設計,這也是我設計師職業生涯的起點。
《華麗志》:在原宿這么多年,你所經歷的原宿街頭潮流發生了什么重要的演變?門店和設計師在其中是怎么行動和呼應變化的?
志鐮英明:從2000年的 NUMBER (N)INE、2001年的 Under Cover、2003年的 Kim Jones/Raf Simons,到2005年執掌 Dior Homme 的 Hedi Slimane,他們將街頭文化融入到了時裝品牌之中。JEREMY SCOTT、Marjan Pejoski 等品牌也在推動這一趨勢。
在日本,N.HOOLYWOOD、Visvim 等品牌在2000年代有很高的人氣,還有一個東京的品牌 TROVE。2010年,Supreme 風潮再起,至今仍走在潮流的一線,我覺得 他們的品牌運營真的很棒!
2015年前后,A$AP ROCKY、Kanye West、Virgil Abloh、Jerry Lorenzo(Fear of God 主理人)等人極大地影響了時尚行業。 街頭潮流跨界奢侈品市場的時代已經來臨。
我在2011年創立品牌,至今能在多家海外商店出售,更多依靠的是精工細作的頂級品質。我至今走過的人生、收藏的許多 Archive Collection,給了 COTD 作品系列更高的附加值。希望能跟我在意的、喜愛的這些細節,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華麗志》:為什么從開集合店走向了做自己的品牌?經營門店和創立品牌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又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呢?開集合店的經歷給做品牌提供了哪些重要的經驗?
志鐮英明:六年半的品牌采購經歷,讓我積累了很多有助于職業發展的知識和經驗,這期間我在巴黎、米蘭、柏林、安特衛普和紐約見識了上千個品牌,最終選了 80 個品牌的作品在門店售賣。這是用錢買不到的經歷,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過得十分充實。
親身經驗提升了我的領導能力,之后又順其自然地融入到了設計之中,相互平衡。我不做會讓自己厭倦的、過度的設計。
《華麗志》:為什么品牌叫 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想傳達怎樣的品牌理念?
志鐮英明:品牌的名字來自 Discordance 這個單詞。不想跟別人撞衫,不想跟別人在俱樂部樓層聽一樣的音樂。我對于服裝、文化的熱愛萌芽誕生于15歲之前,而這種初始的沖動至今仍未減退。
《華麗志》:你對墨西哥文化的喜愛從何而來,可以分享一些個人故事嗎?其中最根本的打動你的東西是什么?這樣的文化與你的日本文化特性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很好奇這種交融是如何產生的。
志鐮英明:一開始是聽墨西哥 Hardcore,從而接觸到墨西哥文化。樂隊的成員經常使用 EZLN 的印花手帕,由此知道了 zapatista。我個人很喜歡墨西哥色彩明艷的紡織品,當然,還有 Hardcore 音樂文化。
*關于 EZLN 和 zapatista:Ejército Zapat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EZLN,薩帕塔民族解放運動。這是一個位于墨西哥 Chiapas 的武裝組織,成員主要是土生印第安人,他們認為自己為土生印第安人的權利而戰斗,為反抗五百年來的西班牙帝國主義而戰。該組織的名稱源自墨西哥革命家 Emiliano Zapata。
2013年起,志鐮英明開始使用來自 EZLN 及巴勒斯坦 Hirbawi 紡織廠生產的公平貿易材料作為他的衣服物料。
我有個從15歲起關系就很好的 rapper 朋友 Kouta,他從2007年開始環游世界,曾在墨西哥的 Chiapas 開了家旅館兼咖啡館 MICHIKUSA,通過他跟 EZLN 進行交涉,得到了后者的許可,從2013年開始用 EZLN 原創印花的面料來制作 COTD 品牌的作品系列,一開始是拿來做服裝的里布。但是現在 Kouta 回日本了,我們跟 EZLN 的合作也暫告一段落。
《華麗志》:你和 International Gallery Beams 有合作,可以描述一下具體的合作形式和內容嗎?
志鐮英明:雙方的合作至今已經有10季,彼此的關系十分融洽,經典的聯名包括:解構70和80年代 Vintage 皮革外套的 5pocket pants、解構 Vintage Levi’s 的 5pocket denim、Vintage Bandana HI WHITE *RECOUTURE、Vintage Bandana Shirt WHITE 等。
《華麗志》:品牌本身是帶有街頭文化等元素的,而您曾表示在海外主攻奢侈品市場,請問你是如何在街頭和 mode之間進行取舍和權衡的?
志鐮英明:正如我之前所說,Acycle 的工作經歷讓我從上帝視角看過了許多時裝,我覺得(街頭和mode)是一種自然和時代的演變。
《華麗志》:本次參加上海時裝周的亞洲設計師展得到了什么反饋,有什么收獲?對于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你有什么預期和規劃?
志鐮英明:品牌一開始先進入中國香港市場,業務持續擴大,同時合作的韓國商店數量也在增長,終于最近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商店也變多了,我們覺得現在是個很好的時機。這次參加上海時裝周整個團隊都很開心。我們目前暫無計劃尋找海外的銷售合作伙伴。
丨圖片來源:Children of the discordance
丨責任編輯:Maier
【華麗志海外設計師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