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妝集團 Coty Inc(科蒂)2020/2021財年第一季度(截至9月30日)的業績顯著回升,關鍵財務數據如下:
- 總營收16.9億美元,同比下滑13%;凈營收11.24億美元,同比下滑20.3%;
- 總利潤2.006億美元,合每股0.24美元,同比大幅攀升(去年同期的總利潤5230萬美元,合每股0.07美元);
- 經調整后營業利潤為2.27億美元,同比增長46%;
- 經調整后凈利潤為8360萬美元,合每股0.11美元,同比增長66%。
按部門,奢華產品部凈營收同比下滑20.2%至6.44億美元;大眾產品部門凈營收同比下滑20.6%至4.798億美元。
所有主要市場的營收趨勢均錄得回升:美洲市場錄得凈營收 4.706億美元,同比下跌3.7%;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市場凈營收為5.304億美元,同比下跌 21.6%;亞太市場凈營收錄得1.231億美元,同比下跌 35.3%。
此外,集團還透露,拆分出售 Wella(威娜)等專業美妝美發品牌的收入、以及最近兩個月現金流的積極表現, 使集團的金融債務凈額從79億美元降至約50億美元。
Coty 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 Sue Y. Nabi評論說:“我們(本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證明, 在疫情期間,一個更加強大、專注和靈活的 Coty集團正在崛起,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任何的市場動蕩。”
“通過將財務和運營放在首位,保障利潤和現金流,我們已適應了新常態,同時鞏固了在各大主要市場中的地位。最終業績令人滿意,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通過嚴格控制成本,我們的營業利潤增長了20%以上,每股收益則增長超過50%。”
近日,Coty 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 Peter Harf表示, 將增持 1.5億美元的股份,幫助集團應對這一艱難時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變化。據悉,截止今年2月,Harf 持有 Coty集團股票的數量為1230萬股,價值約5900萬美元。
據彭博社消息,Peter Harf 將從私募投資公司 KKR 處購買增持的股票, Harf 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相信 Coty ,也相信 Sue,我準備把自己的錢投到公司。”
消息公布后, 截止周二開盤,Coty 集團股價上漲11.06%,至每股5.32美元。
Coty 集團一直在努力重振業務,擴大影響力,在經歷了銷售停滯、消費者行為轉變等挑戰后,新任首席執行官 正在努力扭轉頹勢,提振銷售,扭轉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約54%的不利局面。
6月初,Coty 集團與 KKR 簽署最終協議,后者將收購 Coty 的專業美妝及美發品牌業務 60%的股權。Coty 由此獲得了 KKR 10億美元直接投資,此外在交易完成時預計還將獲得25億美元凈現金收益,這些資金有助于公司實現資產負債表的大幅去杠桿化,并為實現長期增長和投資核心品牌組合奠定基礎。(詳見《華麗志》歷史報道: 私募巨頭 KKR 正式收購美妝集團 Coty 旗下專業美妝及美發品牌60%股權 )
今年7月,Coty 宣布歐萊雅集團前高管 Sue Y. Nabi將擔任新任首席執行官。在歐萊雅集團任職的20年里,Sue Y. Nabi 同時擔任歐萊雅(L ‘Oreal)和蘭蔻(Lanc?me)品牌的全球總裁,積累了豐富的跨渠道、跨品類的工作經驗,是歐萊雅集團歷史上最年輕的品牌總裁。2013年,她從歐萊雅集團辭職;2017年與合伙人 Nicholas Vu 推出純素食奢華護膚品牌 Orveda。
Coty 表示希望 Nabi 能加強與奢侈品牌方的授權合作關系,其合作伙伴包括:Tiffany(蒂芙尼)、Kering(開云集團)、LVMH (路威酩軒集團)、Calvin Klein(卡爾文·克雷恩)和 Hugo Boss(雨果·博思)等。
10月,Coty 還聘請歐萊雅集團資深人士 Isabelle Bonfanti擔任集團奢侈品首席商務官,希望利用 Bonfanti 在亞太地區發展護膚和彩妝業務的豐富經驗促進集團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增長;Coty 還雇傭了 Jean-Denis Mariani領導直面消費者(DTC)業務,Mariani 曾在 LVMH 集團旗下擔任過同樣職位,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 消息來源:意大利網站 mffashion、彭博社、《華麗志》歷史報道
| 圖片來源:Coty 官網
| 責任編輯:劉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