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越南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一直都是我們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國,從事外貿的紡織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些國家地區的客戶和訂單。近年來,隨著這些國家的紡織產業發展,已經在國際上成為了我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們的行情好壞某種程度上也與我們的行情息息相關。去年9、10月印度等地的疫情爆發,導致了大量訂單回流至國內,第三、四季度國內紡織市場迎來了久違的旺季。但是今年年后的一段時間,國際訂單卻因為疫苗的使用重返南亞、東南亞。近期德爾塔病毒再次肆虐全球,南亞、東南亞的紡織市場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越南當前疫情發展嚴峻,共計19省市進入行動限制狀態,全國確診總人數已經突破15萬人,胡志明的確診人數也已破了11萬人的大關,越南近24小時41省市新增7700多例。越南出現確診病例的省份呈上升趨勢,跟胡志明市大量工人返鄉有直接的關系。受疫情影響,南越地區97%的紡織企業已暫停生產,大部分工廠第一波自7月15日零時起停工,需待符合“三就原則”,就地生產、就地吃飯、就地休息,并經當地疾管局官員檢核通過之后,才能復工。越南紡織業的出口訂單雖已接到了第3季,但目前企業在生產活動、確保員工就業,以及所獲利潤等方面取得平衡倍感吃力。對品牌客戶要求延遲2-3個月、甚至6個月付款的情形,也超出企業所能負荷。并且,面對日趨復雜的疫情帶來的巨大風險,部分品牌客戶已將訂單移出越南,甚至有重新轉回中國市場的趨勢。隨著“就地原則”的破產,越來越多企業已無法承擔巨大的成本負擔和防疫壓力,只能停產關門,放員工回家。造成大量的失業人員,無處安生,越南的社會穩定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蒂魯布爾市是印度成衣生產的重要基地,在當地有17500多家服裝企業,印度全國60%的針織服裝都出自這里,很多跨國的服裝類快消品也都是在這里加工的。國際成衣公司每月都要推出新款服裝,而服裝工廠需要緊密配合訂單要求,印度發生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印度服裝廠已經有三個多月無法滿足客戶要求, 這最終可能會導致長期失去國際客戶。據印度媒體報道,受疫情影響,一些跨國服裝零售商已經將15-20%的訂單移向其他國家。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市的服裝業就損失了至少約1000億盧比,約合87億元人民幣。印度的服裝業提供了約1200萬個就業崗位。印度業內人士表示,封鎖對制造業的影響巨大。孟加拉國也深受疫情影響,當地政府決定自開齋節后,于7月23日開始對該國紡織及服裝產業實施全國性封鎖政策。由于封鎖期間與孟加拉國4成紡織品年出口時間重合,使得事情變得復雜;2021/22秋冬系列訂單已于5月左右開始交付,相較2020年同期,孟加拉國出口量成長約12%。此次封鎖可能會導致該產業部分客戶將訂單轉移,但除制造成本較高的中國外,并無其他地區可以移轉。雖柬埔寨、泰國政府尚未對該產業實施封鎖政策,但據目前所知,越南、印尼等較大出口國已開始實施對疫情的安全限制。由于新一波爆發的疫情,以及集裝箱短缺問題遲遲無法緩解,孟加拉國吉大港和印度港口都面臨著嚴重的貨物堆積,港口擁堵嚴重。印度、越南、孟加拉等紡織大國在新型病毒的打擊下,紡織產業幾近停擺,對于我國國內紡織市場較為利好。國內嚴格的疫情防控以及完備的紡織產業鏈,讓這些國家和地區停滯的紡織訂單只能向我們國內轉移。目前已經有部分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開始回流我國,國內紡織、化工等多個行業帶來訂單方面的數量激增。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