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紡織人對“限電、停產”等關鍵詞早已不在陌生,畢竟這不是頭一次遇到大規模的限電停產。
在2017年的時候,多地也發布過限電通知:

回顧歷史限電情況,自2003年以來,中國至少有過5次規模較大的“限電”,“限電”對經濟的影響一般可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持續“限電”直接拖累工業生產。以2010年大規模“限電”為例,“限電”最嚴重的浙江、河北,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分別下降3.6、5.6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限電” 蔓延,電石、煤炭等工業用品均面臨漲價壓力。

化纖作為高能耗行業,企業和市場又集中在缺電最為嚴重的江浙地區,因此,對于今年來勢兇猛的用電高峰壓力極為敏感。盡管這幾年華東地區拉閘限電已很普遍,而且對今年夏天的電力供應緊張也早有所聞,但是據了解,今年的用電壓力還是遠遠超出了企業的預期,畢竟今年和去年的情況不能同日而語。面對如此之大的用電壓力,化纖行業能否承受,成為業內人士關心的話題。
上下游影響各異
缺電對化纖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從產業鏈上下游分別來看,影響不同。限電對下游的影響要大于上游,也就是說對需求方的影響大于供應方。
原因之一,由于化纖上游裝置生產的連續性很強,限電對其造成的影響十分突出,因此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這些裝置限電的幅度相對較小。同時大部分化工或化纖裝置的運轉負荷不能無限制降低,這就促使不少企業通過減少后加工用電的方法來保證上游生產用電,因此缺電不會給上游生產帶來特別明顯的切膚之痛。

原因之二,許多上游企業是當地的大型企業或者行業龍頭企業,一般都能享受當地政府和供電部門在用電方面實行“抓大放小”的政策。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江浙地區,化纖企業相對集中,而且中小企業居多,當地政府在用電照顧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原則上保的是重點企業。
原因之三,目前國內的化纖原料有一半以上依賴進口,進口原料的供應受國內限電的影響相對較小。
原因之四,中國是紡織品出口大國,相當部分的化纖產品被用于生產出口紡織品,在電力供應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對織造企業的接單勢必造成較大影響。
限電限產或成為常態化
對于下游織造端來說會嚴重影響后續原料供給,對于需求的響應速度、供不應求的時間會被拉長,這一波能耗雙控下的化工影響,目前來看是剛剛開始,對于一些增速比較快的領域,特別是跟新能源需求相關的領域,有可能上游高耗能行業會成為持續的供貨瓶頸。
短期看,部分省份由于能耗雙控依然紅燈預警,因此就會出臺對于部分高耗能行業的限產措施來保障全年雙控指標的完成,并且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可能會出現相對比較嚴厲的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整個紡織產業鏈價格的上漲。
從長遠看,能耗指標將成為最核心的限制新增產能擴張的核心瓶頸因素,由于紡織化纖行業都是一些能耗消耗比較大的行業,這種背景下面如果對于存量企業都有這樣強約束,特別是開工率上面強約束,那么可以想象要想增加新的產能指標,難度會更大。
不可否認的是限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業經濟的過快增長。
來源 | 化纖頭條